阐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朱茂胜
[导读] 摘要:我国新的农村保险制度和城镇住房保险制度合并后,形成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
        桂平市南木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广西桂平市  537200
        摘要:我国新的农村保险制度和城镇住房保险制度合并后,形成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为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养老保险基金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这是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和保值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现状;应对措施
        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概述与目标分析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为了提前实现了我国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标,对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从而缓和社会矛盾,才会维护社会公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提现。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是我国明确了以政府为主导的责任,才能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安排的原则,主要是强调国家对居民老有所养承担的重要责任,此外也明确了政府资金投入的原则要求。第二点是我国提出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主要是强调了新农保资金筹集要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缴费和补贴比例提出原则性要求。目前对于我国的城乡居民社会的个人缴费、集体经济组织的补助、其他社会组织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以及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的补贴的个人账户。
        2、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养老保险实施制度不完善
        虽然城乡养老保险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其制度不完善,使得居民对城乡养老保险信任度不高,保险率不高。最大的原因是养老保险实施制度不完善,使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得不到保障。因此,年轻人对参加养老保险不感兴趣。他们对城乡养老保险普遍持观望态度。在相关政策更加完善后,他们更愿意参加保险。他们中的一些人想在他们的年龄接近规定年限时参加保险。
        2.2 基金的管理投资水平过低
        在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运行过程中,管理水平低、投资渠道狭窄的问题,给基金的保值增值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参保人员缴纳的保费暂由县级管理。但是,由于县级机构缺乏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员和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基金的投资模式主要是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很小,但收益率很低。在通货膨胀时代,通货膨胀风险和利率风险仍然不低,这些单一传统的投资渠道反而不利于基金投资风险的分散。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上升,过低的国债和银行存款收益将导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基金投资渠道单一、运营管理层次偏低、管理和风控体系不健全,这些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新时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展的障碍。
        2.3 年轻人参保积极性不高
        根据相关政策内容,年满16~59周岁,都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认为现在参保为之过早,到了40多岁再参保也来得及,或者有的直接认为,现在国家政策好,即使自己不参保,到了领养老金的年龄,国家也会一分不少地发放,年轻人参保意识较差,导致了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进困难。
        2.4 部分人员持观望态度
        由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政府开展的惠农政策,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对政策以及相关业务进行宣传,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而在人民群众看来,此项工作会给某些干部带来利好,或者是他们认为现在政策好,等费用缴完后,政策一变,不仅自己得不到养老的待遇,甚至连本金都可能拿不回来,这部分群众对参保一直都是观望,即使政策宣传得很到位,工作人员亲自上门讲解,都不会撼动他们不参保的决心,这严重阻碍了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进。


        2.5 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设计未能建立政府的激励机制
        一方面认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新农保制度中规定“多交多得”,但政府并没有多补。由于居民城乡对缴费标准过低,有可能导致农民到达领取年龄后,其待遇标准达不到保障基本生活的目的。同时,限制农民最高缴费标准,也存在挫伤农民积极性的问题,调查中也有部分经济收入较高农民表示希望提高缴费标准。另一方面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只是原则性规定“鼓励长期缴费”,但在实施中并没有具体的优惠政策。这直接导致年轻农民缺乏参保热情,认为45岁以后参保也不晚。调查反映出的问题。
        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应对策略
        3.1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要对此工作加大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对政策有全面的了解,使其由被动参保变为主动参保,从根本上提高参保率。要能够采取多种手段对养老保险进行宣传,应该采取群众所喜好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在人员密集地进行宣讲活动,必要时采取一些互动和有奖知识问答活动等,做到宣传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对于乡镇中的外出务工人员,要问其亲属所在地的地址,采取邮寄资料的方式进行宣传;与此同时,也要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新闻媒体要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和普及,多管齐下,从多个方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认知,从根本上提高其参保率。
        3.2建立健全养老金待遇的长效调整机制
        综合城乡居保制度实施目标,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我们认为应将基础养老金与居民人均纯收入挂钩,通过建立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动态投入机制,使基础养老金水平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而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虽然国家提出地方政府可以根据物价水平上涨适时调整,但对调整的办法并没有明确。应明确对各级政府的约束力,以企保待遇调整机制为参考,建立根据不同缴费档次予以待遇调整的长效机制,如此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又能极大地增强城乡居保制度的吸引力。
        3.3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鼓励长缴多缴对象
        将待遇内容进行调整,提高补贴标准,建立待遇长期增长机制,根据缴费年限的长短与缴费金额的多少来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发放,从根本上引导参保者长期缴费;要提高补贴的标准,使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保持一致,实现城乡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
        3.4提升保值增值效能
        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和货币的贬值,基金能否实现保值增值已成为制约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完善基金管理机制和使其实现专业化管理,同时拓宽基金投资运营渠道来增加收益。在规范基金管理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打破制度不统一的现象,提高统筹层次;二是政府应尽快出台一部专门针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约束政府行为,严惩挪用、滥用养老基金的行为;三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的信息,促使政府在阳光下行政。
        结语
        综上所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制度政策宣传效果不佳、经办人员能力不足、资金管理投资水平不高等,严重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各级政府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经办能力与财政投入,适当拓宽基金投资渠道,完善制度建设,加快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从而充分发挥出养老保险的优势,缓解养老压力和社会矛盾,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
        参考文献:
        [1]王敏.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12):12-21.
        [2]程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方向[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05).
        [3]颜令帅,吴忠,向甜,职韵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探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