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制墙板半套筒灌浆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刘建伟
[导读] 摘要: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市场被大力推广,套筒灌浆连接则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结合施工现场操作工艺,从套筒灌浆施工准备、分仓、灌浆料制备与检验、灌浆连接等几个方面介绍装配式灌浆套筒连接施工经技术。
        陕西建工新型建设有限公司  700077
        摘要: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市场被大力推广,套筒灌浆连接则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结合施工现场操作工艺,从套筒灌浆施工准备、分仓、灌浆料制备与检验、灌浆连接等几个方面介绍装配式灌浆套筒连接施工经技术。
        关键词:半灌浆套筒;灌浆料;分仓;灌浆
        一、引言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市场被大力推广,套筒灌浆连接则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分为全套筒灌浆和半套筒灌浆两种,目前市场主要以半套筒灌浆技术为主。而灌浆施工技术分为压力式和重力式两种施工工艺。
        二、套筒灌浆施工工艺
        1、施工作业准备
        1.1 材料准备
        1.1.1 灌浆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 398-2019的规定;灌浆料及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 408-2019的有关规定。
        1.1.2 灌浆及密封材料的生产厂家应提供材料合格证明文件,施工单位应进行进场验收、检验批验收。
        1.1.3 采用与灌浆套筒相匹配的灌浆料,满足使用及强度要求。
        1.1.4 拌合用水采用干净用水,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有关规定。
        1.2 工具准备
        主要工具:灌浆机(灌浆桶)、灌浆枪(手持)、砂浆搅拌机、搅料桶、便携式气源、橡胶塞;
        计量器具:电子秤、量筒、温度计、刻度杯、截锥圆模。
        1.3 技术准备
        1.3.1 套筒灌浆连接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灌浆前,由项目技术人员依据预制构件专项方案及有关规程、施工工艺标准编写灌浆施工技术交底,并组织专门会议现场对灌浆班组进行详细交底。
        1.3.2 在预制墙板灌浆施工之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增强操作人员对灌浆质量重要性的意识,明确该操作行为的一次性,且不可逆的特点,从思想上重视其所从事的灌浆操作。
        1.3.3 首次灌浆作业前,择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试制作、试灌浆;通过施工人员灌浆作业的模拟操作培训,规范灌浆作业操作流程,熟练掌握灌浆操作要领及控制要点;
        1.3.4 灌浆过程由项目管理人员全程监控,留有影像资料及相关记录。
        1.3.5 已申请专门技术人员入驻施工现场,对灌浆全程进行技术指导。
        1.3.6 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1.4灌浆料的存放
        1.4.1 施工现场灌浆料储存在室内,并采取防雨、防潮、防晒措施。
        1.4.2 搭设放置灌浆料存放架(离地一定高度),使灌浆料处于干燥、阴凉处。
        1.4.3 灌浆料保质期为3个月。
        2、灌浆施工工艺
        2.1 灌浆施工工艺流程
 
        2.2 基层处理
        2.2.1 灌浆前,构件与灌浆料接触的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有油污、浮灰、粘帖物、木屑等杂物且没有活动的混凝土碎块和石子。
        2.2.2 洒水湿润,保证构件灌浆表面处于润湿状态且无明显积水。保证构件与模板和坐浆灰饼接缝处严密,不漏浆。预制构件灌浆采用连通腔灌浆,外墙外侧采用橡塑棉条(PE条),外墙内侧及内墙采用坐浆料封堵。
 
        2.3 封边料封缝
        2.3.1 封边料封缝
        (1)用PVC管或2cm电缆线至墙体侧面横着塞入墙缝下紧靠套筒钢筋以控制封缝宽度(不减少设计面积,不宜超过20mm),然后用坐浆料将余下的缝隙填实,随后将PVC管或2cm电缆线从侧面抽出,墙体封缝保证墙体四周都要封严,如下图:
        (2)用小抹子在墙根将坐浆料抹成小八字,注意使用坐浆料前,先用清水润湿需坐浆封堵位置,再用坐浆封堵,在灌浆前不要扰动已抹好的坐浆料。
        (3)坐浆料养护6-8小时,达到设计强度后灌浆。
 
        2.4 制备灌浆料
        2.4.1 测量并计算需灌注接头数量或灌浆空间的体积,计算灌浆料的用量(按2吨/立方米计算)。高强度水泥基灌浆料根据灌浆料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按重量计量(1:0.12),精确至0.1kg。
        2.4.2 搅拌机、灌浆泵就位后,首先将全部拌合水加入搅拌桶中,然后加入灌浆干粉料,采用手提变速搅拌机搅拌至大致均匀或采用小型强制浇拌机(5-8)分钟,具体的搅拌效果根据流动度测试控制。搅拌均匀后,静置约2分钟排气,然后注入灌浆泵中进行灌浆作业。
        2.4.3 现场制作灌浆料抗压强度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试件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每栋号每班组取样不少于一组,且宜留置不少于两组。
 
        2.5 灌浆料检测
        2.5.1 按照现场检验规定,利用同一班次同一批号的灌浆料至少作一次流动度测试,保证初始流动度不小于300mm。
        2.5.2 检测方法:
        (1)将截锥圆模放在玻璃板中心,将灌浆材料浆体导入截锥圆模内,直至浆体与截锥圆模上口平;
        (2)徐徐提起截锥圆模,让浆体在无扰动条件下自由流动直至停止;
        (3)测量浆体最大扩散直径及与垂直方向的直径,计算平均值,精确到1mm,作为流动度初始值;在6min内完成上述测量过程;
        (4)按上述步骤测定30min后流动度值,流动值不小于260mm。
        具体要求按照《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J 408-2019附录A要求执行。
 
        2.6 灌浆施工
        2.6.1 首先将所有注浆口、排浆口塞堵打开;
        2.6.2 将拌制好的浆液倒入灌浆泵,启动灌浆泵,待灌浆泵嘴流出的浆液成线状时,将灌浆嘴插入预制墙板的灌浆孔内,开始灌浆;
        2.6.3 按照顺序依次注浆,从每个仓位于中间的接头灌浆口进行灌浆(禁止两个灌浆口同时灌浆),灌浆泵运转时,灌浆管端头放在收料料斗内,以免浆料流出浪费、污染地面;
        2.6.4 上排排浆孔溢出浆液时即为灌满。
 
        2.7 封堵出浆孔
        2.7.1 灌浆一段时间后,其它下排灌浆孔及上排出浆孔会逐个流出浆液,待浆液成线状流出时,依次将溢出灌浆料的排浆孔用橡胶塞塞住,待所有套筒排浆孔均有灌浆料溢出时,停止灌浆,并将灌浆孔封堵。
        2.7.2 最后确认各孔均流出浆液后,可转入下个构件的灌浆作业,或停止灌浆,填写灌浆和检验记录表。
        2.7.3 一个阶段灌浆作业结束后,立即用水清洗搅拌机、灌浆泵和灌浆管;灌浆泵内残留的灌浆料降如已超过30分钟(自制浆加水开始计算),除非有证据证明其流动度能满足下一个灌浆作业时间,否则不得继续使用,应废弃。
        2.7.4 灌浆施工结束后1d内不得施加有害的振动、冲击等影响,即现浇节点模板安装需在注浆完成12h后进行,砼浇筑需在灌浆24h后进行。
 
        2.8 灌浆注意事项
        2.8.1 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2.8.2 冬季灌浆料操作要求室外温度高于5°C时才可进行灌浆操作,且必须保证养护温度在10°C以上。
        2.8.3 高温施工措施:
        (1)气温高于25 °C时,灌浆料存储于通风、干燥、阴凉处,运输过程中避免阳光长时间照射;
        (2)夏季晴天时,当表面温度高于30 °C时,预先采取降温措施。拌合水水温控制在20 °C以下,不得超过25 °C,现取现用。搅拌机和灌浆泵存放在阴凉处,使用前用水降温并润湿,搅拌时避免阳光直射;
        (3)为避开夏季一天内温度过高试件,保证灌浆料现场操作时所需流动性,延长灌浆的有限操作时间。灌浆料初凝时间约为15min,夏季灌浆操作时要求灌浆班组在上午十点之前、下午三点之后进行。
        2.8.4 灌浆套筒灌浆连接采用连通腔灌浆,采用一点灌浆的方式;当一点灌浆遇到问题而需要改变灌浆点时,各灌浆套筒已封堵灌浆孔、出浆孔重新打开,待灌浆料拌合物再次流出后进行封堵。
        2.8.5 灌浆料在加水30min内用完;散落的灌浆料拌合物不得二次使用;剩余的拌合物不得再次添加灌浆料、水后混合使用。
        2.8.6 当灌浆施工出现无法出浆的情况时,查明原因,采取的施工措施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未密实饱满的竖向连接灌浆套筒,当在灌浆料加水拌合30min内时,首选在灌浆孔补灌;当灌浆料拌合物已无法流动时,可从出浆孔补灌,并采用手动设备结合细管压力灌浆;
        (2)补灌在灌浆料拌合物达到设计规定的位置后停止,并在灌浆料凝固后再次检查其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临时固定措施的拆除在灌浆料抗压强度能保证结构达到后续施工承载要求后进行。
        2.9 灌浆质量要求
        2.9.1 灌浆料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1)出厂检验在产品出厂时进行,检验项目为:初始流动度、30min流动度,1d、3d、28d抗压强度,3h竖向膨胀率、竖向膨胀率24h与3h的差值,泌水率。
        (2)型式检验项目见表1:
 
        灌浆料进场时要提供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2.9.2 灌浆前,同一规格的灌浆套筒按现场灌浆工艺制作3个灌浆套筒连接接头进行工艺检验,抗拉强度检验结果应符合I级接头要求;灌浆过程中,同一规格每500个灌浆套筒连接接头,采用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提供的灌浆端末进行连接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制作3个相同灌浆工艺的平行试件进行抗拉强度检验,检验结果符合I级接头要求。
        2.9.3 灌浆施工过程留存影像资料,及时形成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表。实际灌入量不得小于理论计算值,灌浆料28d标养试块抗压强度应符合要求。检验数量:每工作班留置1组,每组3块40mm×40mm×160mm试件。
        三、结束语
        套筒灌浆技术作为预制装配式的施工技术关键要点,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各个环节的的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加强管理。除了加强组织管理人员和人员培训外,还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措施,认真落实三检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的思想认识,确保工程质量,降低质量风险。
        参考文献
        [1]建筑工地自动化灌浆施工装置的研发[J].章涵宇,杨蓓,何春柯,夏远体.浙江建筑.2018(12)
        [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灌浆施工与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应用[J].吴鹏程,许月红,贾永标.建筑科技.2019(03)
        [3]灌浆施工控制及效果探查[J].郑志刚.山西建筑.2014(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