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62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组,单数者纳入常规组(n=31),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双数者纳入试验组(n=31),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合理膳食、康复锻炼、按时复诊等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延续性护理;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treatment. The odd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routine group (n = 31), and the routine nursing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was carried out. The doubl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 = 31), and the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nursing, the scores of cogniti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and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Alzheimer's disease; continuous nursing; cognitive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痴呆发病率也在呈现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第四健康杀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相关研究证实,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然而,目前大多数护理干预均是在院内进行,对于出院后的护理难以延伸,致使老年痴呆院外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病情控制较差,增加了再次住院的风险。因此,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由此出发,选取31例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分析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62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组,单数者纳入常规组(n=31),双数者纳入试验组(n=3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关于痴呆的诊断标准[3],年龄≥60岁,可进行基本语言沟通,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精神类疾病,视力、听力障碍,严重心肺肝肾脏器疾病患者。常规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62~83岁,平均(71.46±15.24)岁,平均病程(1.78±0.25)年,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11例,高中或中专9例,大学及以上3例;试验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60~86岁,平均(71.97±16.03)岁,平均病程(1.80±0.37)年,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12例,高中或中专7例,大学及以上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遵医嘱执行护理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生活及饮食护理;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嘱患者及家属定期回院复诊,或不适随诊。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健康档案。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解释延续性护理的实施目的及护理操作流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为患者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主要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年齡、职业、联系方式、家族史等)、基本病情、治疗用药情况、生活及饮食运动习惯等。(2)评估病情,落实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初步评估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执行,如用药指导、出院后的锻炼计划、认知功能训练方案等。(3)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发放健康知识科普小册子和健康教育处方,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口头健康知识宣教,告知痴呆症的相关疾病知识、居家护理注意事项和方法等,使患者家属进一步了解老年痴呆症,从而更容易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及时给予处理措施。同时,每个月选择2个公休日举办专家健康讲座,教导患者及家属如何饮食护理,如何落实康复锻炼,如何正确进行心理护理等。(4)成立病友会。
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及家属成立老年痴呆病友会,定期举办病友交流会或参与户外活动等,共同训练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安全管理能力,促进患者间的沟通交流,使之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并提高患者的语言、社交能力。(5)定期随访。①电话随访。于患者出院后第3天给予首次电话随访,之后每月1次,主要询问患者用药、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进度等,针对性地给予鼓励或表扬,并进行治疗、生活、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指导。②门诊随访。患者出院时,嘱其1个月回院复诊1次,由神经内科医生评估患者整体身体状况,并询问患者居家自我管理情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和针对性给予健康知识、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指导。③家庭随访。每隔3个月进行1次家庭随访,随访内容与电话、门诊内容一样,此外还需评估患者的家庭环境是否舒适、安全,给予适当的康复训练指导意见。
1.3 观察指标
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情况。(1)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测评,此量表主要包括记忆力、集中力、空间定向、算数及语言功能等内容,总分30分,若患者文化程度为小学,评分<20分,或文化程度初中以上,评分<24分,均表示患者存有认知功能障碍,且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4]。(2)生活质量:采用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总分值范围在13~5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3)治疗依从性:主要观察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合理膳食、康复锻炼、按时复诊等方面内容。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MMSE评分为(19.65±4.37)分,常规组为(19.88±4.0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7,P=1.004)。护理后,试验组MMSE评分为(27.49±5.15)分,常规组为(20.31±3.82)分,试验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2,P=0.025)。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QOL-AD评分为(22.91±4.16)分,常规组为(23.03±5.3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3,P=0.877)。护理后,试验组QOL-AD评分为(37.63±5.72)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6.85±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6,P=0.009)。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合理膳食、康复锻炼、按时复诊等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痴呆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患者记忆、分析判断、性格、空间定向等方面发生障碍,丧失了自理能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意义。
延续性护理是护理人员从院内护理延伸到院外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院外健康教育、电话、门诊、家庭随访等方式,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及康复情况,针对性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工作,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6]。相关研究也证实,延续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尤其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护理[7]。
在本研究中,常规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建立健康档案和评估病情,有助于护理人员制定有效的、更能满足患者需求的护理方案,使患者更加积极配合護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及家属学习老年痴呆的相关知识,纠正对疾病及治疗的错误认识,增强患者及家属的自信心;定期随访能够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使患者得到正确、规范的居家护理,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利英.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及康复指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130-131.
[2]王丽萍.护理干预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1):235-237.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25-30.
[4]林娟.专科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6):56-58.
[5]刘宏斌.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37-1238.
[6]钱源.延续性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4,22(11):13-15.
[7]金逸,施雁,龚美芳,等.以慢性病患者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388-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