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和我们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关联,其有一定的实用性。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人,小学数学的内容、含义以及教学理念都发生了相应的调整,更加强调学生在知识分析、知识处理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在信息的整理、分类、归纳等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水平,进行教学反思,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阶段,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开心学习、快乐成长,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学科之一,将贯穿学生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能够很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学科涉及较多抽象、复杂的知识点,而小学生天性爱玩,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往往兴趣低下。因此,教师要正确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从目前情况来说,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采用的教学方式依旧以灌输式为主,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只能在课堂上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被动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机械式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原理、构成进行理解,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也没有特定的强化方式,学生在重难点上的学习存在欠缺。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生在学习上往往会缺乏主动性,面对难度较大的数学课程更是学习兴趣不高,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甚至为了能够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取理想的成绩,一般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在此过程中不能体会到学习真正的魅力,数学知识中的逻辑性没有加以充分展现,学生思维能力无法全面提升,诸多习题训练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兴趣,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最终数学成果不尽如人意。
3、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许多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大部分学生的阶段教学评价都是以试卷评分的形式呈现的。这种方式只能够从某一方面反映学生的答题情况,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整体掌握情况与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过于重视试卷成绩,忽视对学生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教育,因此这种教学评价机制是有待完善的。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生活情境教学方式的优势,提升教学效率。对小学生来说,生活情境的营造是有趣的、生动的,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例如,学习“方向与路线”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当地地图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地图描述从甲地怎样到达乙地,通过描述熟悉的路线图体会方向与距离是描述路线图缺一不可的关键要素,加深了对本节课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如,我们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中轴对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轴对称图片,如剪纸作品、脸谱、建筑物、蜻蜓等等,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共同点,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你会惊奇地发现,数学竟如此美妙!这种用多媒体去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的方法,可以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展示的数学情境中来,既促使沉闷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又能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顺畅进行。
2、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目标
在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充分借助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并将学生带入到这一情境中,进而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学习。具体来说,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充分结合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等,创设一些小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在“问题预设一一建构数学一一解决问题一一迁移能力”的培养模式下,实现学生数学与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梯形面积”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借助学校建设花坛的事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并给出了相关的数据,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对梯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开展探究学习。如此一来,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使得数学知识不再抽象,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参考中,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实现了核,自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育需求。
3、小组合作探究,深化知识理解
在小学数学的探究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是最佳的教学途径。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确定出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并按照小组合作教学的分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确保每一个学习小组之间的综合能力相近,并且小组内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以更好地推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确保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顺利完成。
例如,在“分数与除法”探究教学中,教师就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如果将一条2m的绳子进行裁剪,想要剪成长度相等的几段,有多少种剪法?之后,引导学生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亲自动手、亲手画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如此一来,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探究能力的培养,也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正确看待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策略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淑珍.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外交流,2017,(50):93.
[2]闫振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