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富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625400)
摘要:在供电企业的日常发展中,线损管理在供电企业市场营销以及技术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线损管理工作质量的优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未来的生产与发展。因此线损管理也成为了衡量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部门若想要实时的做好线损管理工作,首先就要遵循相对应的管理法规,根据供电企业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制定配套的解决措施。完善供电企业的管理秩序。因此本来就首先分析了线损的定义,进而分析了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从两个方面详细对线损排查方法进行了展开。希望能够给相关部门带来一些思考建议。
关键词:线损定义;线损分类;管理措施;排查技术
1线损的定义
供电企业在进行电能的供给分配以及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电量的部分损失,该损失就称为线损。目前先从管理已经成为了横梁供电企业未来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供电企业来讲,如何降低供电过程中的线损,已经成为了目前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所在。供电线损与企业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供电过程中的线损管理,并且实施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提高线损管理,实现供电企业的消耗节能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目前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2.1线损波动程度较大,管理能力欠缺
目前我国供电站在相关环节中造成的电量损失不能够被详细的实施记录下来,例如变电站电能表的更换,ct表的更换以及回路异常环节等。此外,供电站的关口电量缺乏重要的数据作为理论支撑,从而造成了估抄现象的发生。供电站与售电站的电量体验实时跟踪能力较差,当电量发生负荷的快速增加时,从而造成了滞留电量的增加。对于电能线损也产生了较强的负面影响。
2.2网站技术结构差,电量自动化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变电站的出现建设程度相对较为落后,配电运行的经济性较差。部分变电站还存在着高损耗变压器运行的现状,这对于电量后期的疏通与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变电站部分的电路老化现象也较为严重。配电站压机的容量与实际生活用量不相符,配电的变和没有在经济的运行区域之间,造成配电网的变电站负荷发生失衡现象。基于变电站自动化水平较低的现状,从而造成了电量的线损。
2.3无功补偿容量不够
基于我国家用电器增长速度较快的背景之下,配电网的无功补偿容量较低。从而造成了线损量的升高。电量的质量也难以满足居民的日常要求。
3线损排查方法
3.1组织体系
如图一所示,为了保证线损排查管理任务的建设能够在规定的时期内完成,我国某公司成立了以公司的经理为组长,以公司其他工作人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从而最大程度上做好现场管理的建设工作。工作期间领导小组明确了科学清晰的工作流程,基于每个工作人员分配了责任及工作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分别建设了主线网线损管理,配电箱网的线损管理,10kv的线损管理工作,从而形成了科学明确清晰,工作环节衔接流畅的建设体系。该工作小组的职责范围可分为线损的分现、分压、分台区的指标分解控制与考核工作。以最大程度实现线损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并且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如图2所示。
.png)
图1 组织体系
3.1.1电量的调度工作
调度工作的开展一般由调度中心进行该每月份的初期进行电量的分线、分压工作,调度工作通常在母平行线下计算工作。计算周期是每月进行两次,以提前梳理出供电过程中不达标的明细。工作过程中对35kc以上的线路分压线路母平元件等进行统一的线下管理。在计算量不合格的,或是检验不达标的原因,要进行统一的治理与后期修复。针对于返向表的记表底存在的计算问题进行详细的更正与对改。
3.1.2计量工作
计量工作主要是由供电部门的营销部起头,由运检部与调控部相互配合工作实现电量的全覆盖。对于电量采集的质量效率,电量故障的修复,以及后期变电站的维护都起到了一定的完善作用。若发生继电故障,相关部门会根据实际的情况随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电量工作效率。
.png)
图2 数据交换
3.1.3系统接入
系统接入工作主要在月初进行开展,在分线、分压、,分电、分区、台区线、母平线等进行线下计算工作。当发生电量问题时,各个部门可以进行以下的工作融合,进而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系统的接入工作主要是有六个环节组成,分别是营销系统环节,用电信息的采集环节,电能量信息的采集环节,电网pms,调度oms,调度系统等组成。
3.1.435kv以上的线损工作
该工作环节主要有营销部起头,与调控部门相关配合主要负责针对于35kV以上的电路线损的核查与管理,从而确保电量数据的准确与完整。
3.1.510kv以下的线损工作
该工作环节主要有营销部起头,由运检部与调控部门相关配合。工作过程中主要负责于针对于10kv线路以下的低压线路的电量核查与管理,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电量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其合格性。与此相关部门建立了10kv线路以上的协同工作机制,进而最大程度上推进了线路关口的管理与相关的工作融合。发展策划部门主要负责和对上级电路所产生的电量线损率及居民用电量,根据各市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与核对。并且部门主要针对于电路模型的建立与后期的维护变更,主要负责的是与电网运行存在相互关系的线路组合的考核单元,在此过程中收集并核对损失的电量率,针对考核结果进行
线损分析,并制定相关的计划及解决措施。进而将解决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过程中。而营销部门主要负责于电量管口用户机电口的建设与后期维护变更,主要工作环节中包括用户的电路安装,电路变更以及销户管理,包括电路线损的统计计算,自动采集反窃电工作等等。
以上的工作环节责任较为清晰,避免了传统的工作环节责任划分不清、质量高低不一的现象。同时也建立了相关的工作小组,明确了内部的工作任务。根据国家电网的发布考核结果,针对于该公司的线损指标完成情况。研究表明,该公司的排查线路方法效果较为明显。同时该部门也对排名指标较为落后的地区进行了监督与指导。对于考察不合格的地区的输电线路,进行了专业人员的指导,从而对其问题进行筛选,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计划,协同各部门共同解决既定的问题。
3.2技术体系
针对于10kv的配电线路,此配电线路的线损合格率较低。因此加强该配电线路的质量,提高其合格率对于提高现在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我国某公司相关部门首先成立了针对于该类型线路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职责。以保证系统的管理与现场运行相统一。若发生现场处理采集工作不成功,计算结果发生了故障,或是供电、售电关系发生了错误等,及时的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若配电线路不合格,是由于用户采集不通导致的,要及时的进行用电系统的采集。针对于供电关口产生的故障,主要采取以下的解决措施;供电关口的采集发生故障会导致关口电量缺失,从而直接导致线路与母线的合格率降低。因此通过采集系统可以确定供电管口的电量计算明细,对于采集不同的供电管口,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与筛选。其次,纪检部门在第一时间要进行故障现场的电量排查。若发现整个战不在线的情况,首先要联系相关厂家对其进行解决与处理。若发现某个出现的供电关口出现了异常,首先要联系相关的专业部门进行核实,检查是否出现拉手或者新投现象。进而进行二次检查,检查排线与接线是否存在问题。筛选出故障发生原因时,要进行逐一的排查与解决。
结束语
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市场立足。因此加强对于线损管理,加强对于线损排查管理方法的分析,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也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朝阳,徐晓萌,周森,姜帆.电网线损排查的方法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02):64-65.
[2]纪书军,李正哲,郭威,张增丽,韩旭.基于采集实用化的10kV线路线损管理[J].河北电力技术,2017,35(02):60-62.
[3]尹兆文,陆鑫.运用专业联动提升同期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的策略[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8(1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