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资阳市雁江供电分公司 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电力工程是社会可以稳定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在发电过程中,应注意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进一步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工作。由于当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在运行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多,阻碍了电力资源的应用效果的有效发挥,对用电安全性能各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发展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电力工程;配网技术;可靠性;发展研究
引言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电力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的需求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增加,但是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及时找到解决方案以提高技术的可靠性。论文主要对配网系统中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措施和发展进行研究。
1.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电力工程技术的重要性
1.1提高对电网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能力
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下,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每天收集并整理大量的电网数据,不仅非常繁琐以及浪费大量的时间,同时对于相关电网数据的采集还有一定的限制,利用传统的物理电网模式收集的相关电网数据无法实现分组。现阶段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电力工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智能电网的数据采集能力。同时在实际的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合理的使用电力工程技术还可以按照设备型号和功能的不同,对相关电网数据自动分类处理,不仅方便了相关电网数据的归档工作,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电力系统工作的能力和效率,有利于智能电网更快更好地发展,保障智能电网在实际的运行中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带来重大贡献。
1.2提高智能电网整体水平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应用电力工程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同时还能保障智能电网的整体质量水显著的提高。该技术对于提高整个智能电网的建设水平有很大帮助,且效果十分显著。目前来看,在实际的智能电网建设期间,科学合理地使用电力工程技术可以实现对电网相关数据的全自动收集和储存,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地控制用户的用电情况。另外,在实际的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与智能化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处理相关电力数据的效率以及控制用电对象的合理性,同时还可以动态监测到整个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不断反馈相关信息,对于提高智能电网建设水平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2.提升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发展的对策
2.1高效合理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工作是配网工程施工前的必要工作,该项工作必须结合工程当地的实际情况,参考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化以及水文地质方面的影响,在提出多个详细设计方案后进行优化,选择最优,并在工程实施中使用可靠合理的施工技术。只有充分考虑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之后,才能完成好规划工作,保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保证配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发展。
2.2改良供电方式
电网的设计与布局在我国的不同地区表现出各异的规模与供电方式,有些地区电网建设十分密集,有些地区的布局较为混乱。大多数情况是配网工程技术工作在早期的铺设工作中未曾考虑到地区实际的发展情况,导致地区电网在发展过程中发生混乱造成的。因此,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结合针对地区发展特点,提出可行的优化措施。由于调整优化的过程中问题较多,系统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复杂,需要相关部门在各项工作中相互配合,使得后期的实施工作更为高效。
2.3优化电压等级
我国传统的电压控制方法还不够满足当下的电力工程发展需要,是因为电压降低方面的工作需要逐步进行,要依靠实践来产生数据和解决方式。而目前最可靠的降压和精确控制电压的方法就是确保人员在使用电力系统设备时的合理性。
此外,有关管理部门在人力资源与物料的运用方面也需要得到优化,做到可行的降压管理,在源头上充分发展配网系统的技术水平,提升技术可靠性。
2.4改善配电网络的电力工程技术管理
由于相关配电网络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对整个配电网络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效地管理该技术才能进一步地提升技术的可靠性,相关管理部门就要加强对该技术的管理工作力度。对于停电管理工作来说,具体的工作可以划分为临时的停电以及计划内的停电管理工作,前者主要是指由于在具体的配电网络过程中,所引起的必要性停电,那么,此种情形就必须及时地识别停电故障的区域,在此基础上加强相应的应急维修工作,来缩小停电范围,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该区域的供电。对后者来说,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方面的影响,加强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来降低此方面的影响。
2.5开展配网核查工作
配网核查工作的开展可以收集当地用户的用电数据,方便配网系统相关部门比对,看是否出现非法用电或其他用电问题。所以供电所需要定时检查用户的用电情况,及时查清并上报有关偷电或者漏电问题,上级就这些问题马上提出处理措施,及时止损,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系数和效率。在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合理解决线路问题,比如机器磨损、烧毁或者线路短路等严重影响电力系统工作运行的问题,防止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的发展受到限制。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3.1电力通信技术
3.1.1在配电方面应用电力通信技术,有助于提高配电系统的集成性与兼容性。
3.1.2变电领域
智能变电站是电网主要的控制对象,会在其中安放数据监控设施。智能变电站通过相关平台,能够把智能化、网络化设备与信息平台当作基础,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集控中心,并且接受其发出的指令进行调节,确保整个电网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3.1.3输电方面
我国相关电力企业应以现实情况为依据,深度研究监控状态与输送能力,确保平稳进行电力输送。例如在监控输电线路时,可以通过相应的通信方式,监控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基础终端以及线路状态
3.2网络拓扑控制技术
智能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借助无线传感器能够有效控制电路,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则是网络拓扑控制技术。通过网络拓扑结构的建设可以有效控制路由协议,为网络生存时间提供保障。此外,受无线传感器所形成的电磁波影响,智能电网中的所有节点都采用大功率通信,那么各节点的干扰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其通信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且节点间产生的能量消耗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浪费。针对此问题,可以采用网络拓扑控制技术予以解决。但智能电网中各节点的功率也不可太小,否则将影响网络的覆盖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网电力工程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及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其可靠性是整个配电网络工作的重要环节。配电网工程技术的可靠性除了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帮助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有必要对配电网工程技术进行持续的可靠性研究,以有效提高国家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提高电网部署网络的效率,保障电力供应更加高效更加科学,使电力能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炜.配网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通信电源技术,2019(5):285-286.
[2]黄溢.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策[J].数字通信世界,2019(8):173.
[3]高薇.电力工程技术在配网建设中应用的安全可靠性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2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