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配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 蒋晶超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10期   作者:蒋晶超
[导读] 摘要:配网在实际建设期间,存在较多施工技术不完善的问题,影响着电力工程的良好运行,削弱了配网的运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的安全性能与供电稳定性。
        (浙江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嘉兴市分公司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配网在实际建设期间,存在较多施工技术不完善的问题,影响着电力工程的良好运行,削弱了配网的运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的安全性能与供电稳定性。配网所应用的施工技术,应得到全面科学化的完善,保障配网的建设顺利完成。
        关键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解决对策
        1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准则
        (1)配电网应以生产设施作为依托,对于单独生产系统来说,应至少保留一条架空线路走廊,同时还要有敷设电缆的位置。(2)环网的电源点应选用同一/不同变电站的不同母线。对于相邻变电站间的配电网的主干线来说,为方便计划检修或事故处理下转供部分负荷,将停电范围缩小,应设置单环形网络。(3)对于配电网来说,其包含了单环网、“T”型网和“#”型网,在对线路进行分段的过程中大约是间隔2500kVA,应选用合闸负荷及带电压互感器能电动分开关作为线路联络开关和分段开关;应将负荷开关安装在装建容量超过6300kVA以上的公用线及用户支线的T接点处。(4)为保证绝缘导线全部绝缘,应选择专用的绝缘金具作为绝缘导线。在对绝缘导线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将裸露接头接续金具连接切开后,需做好绝缘或相关的防护措施;将专用绝缘线接地线夹间隔适当的距离安装在绝缘线路上。
        2配网工程存在的技术问题
        2.1设计与工程存在的误差
        在实际10kV配网工程运行期间,施工现场时有发生难以解决的施工技术问题,产生此类技术问题的原因在于:施工图纸设计与实际工程情况,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此类差异降低了施工方案在实际工程应用的价值。差异化设计产生的根源在于:设计人员在图纸规划工作前期,尚未对实际工程开展全面的勘察,未能有效掌握工程周边实际情况,对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需求尚未做出充分准备,趋于形式化开展施工图纸设计,造成图纸与工程实际情况差异化现象,引发实际施工期间,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施工图纸的更改,调整10kV配网的施工顺序与流程,尽可能缩短设计与工程实际情况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10kV配网工程供电质量,削弱了其工程建设的价值。基于人为失误造成的施工技术未能全面投入于现场施工作业中,导致10kV配网的施工作业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有效发挥其功能与作用,为其后期运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2.2自然因素带来的施工技术影响
        架空线的工程设计,在实际施工中被广泛应用,充分利用其应用的诸多优势,在10kV配网工程中,架空线获得良好应用路径。在传统的配网工程中,架空线在设计时,主要采取的设计方式为:单端接线。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此种工程设计方式难以适应于配电网的实际需求,架空线技术在设计期间逐渐应用环网供电模式。在实际工程建设期间,想要实现将两种工程设计的10kV配网连接成功,架空线在设计与连接期间存在较高难度,引发诸多施工技术不成熟的局面。部分城市在实际开发10kV配网期间,结合城市内部对电力的多元化需求,采取的配网接线毫无章法,扰乱了已有的配网结构,为10kV配网工程施工与建设提升了技术难度。基于绿色环保的设计思想,配网工程在实际建设中,应关注传统配网的技术更新。基于传统配网内部采取的施工方式,与现行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如若尚未具备完全把握,一旦开展技术更新,极易引发多重设计工作,增强了技术更新的工作内容,引发线路数目大批量增加的不利事件。在10kV配网建设中,极易发生施工技术的不兼容问题。大多数10kV配网运行期间,基于环境保护采取的措施尚不完善,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电力线路损坏的连锁反应,从而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绝缘事件,威胁着10kV配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性能[1]。


        310kV配网工程应采取的技术对策
        3.1不断健全配电网技术
        对于技术问题就要以科学的技术方法加以解决,这就要求配网管理要注重对技术管理科学性和合理性,形成完善的技术系统和运行机制,针对各类技术性问题制定相对应的技术方法加以排除,要提高抵御各类外力和自然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因素。
        3.2将供电电压的级别简化
        供电系统在运行期间产生的电压应该被合理的进行级别划分,但是划分的依据和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得以简化,尤其是对变电系统中运行期间出现的程序问题,通过简化程序可以大大降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与浪费,也降低了相应工程施工难度。
        3.3有效应用联络开关
        因以往的配电网其供电一般属于树状放射式的接线形式,且接线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分支线路与变压设备,因此输电时常会导致停电。联络开关主要是有着控制与良好保护性能的开关,其构造简易、检修的周期比较长以及十分耐用。所以应用联络开关可以降低由于接线多或者变压设备带来的损失,当停电时,可以很快把故障附近恢复电源,防止给客户带来影响。另外,联络开关又可以促进接线的联络性,扩展供电面,对于提升供电质量也是有利的。
        3.4预防飞鸟损害的相关技术
        其一,借助驱鸟的风扇,预防一些飞鸟于架空的配电线之间筑巢的情况,还可以借助风力作用产生的气流把鸟驱散。其二,设置绝缘隔板进行防鸟,把防鸟的隔板设置于双横等它们容易搭巢的部位,且安设的部位要比较光滑且绝缘性好,飞鸟筑巢的时候应用树枝等不能进行堆积,从而有效地预防了飞鸟的筑巢。其三,绝缘封堵帽的应用。
        3.5覆冰以及融冰的技术
        覆冰与融冰会给电力线路带来很大的损害,如带来线路的负荷、塔干形状变化、线路断开以及绝缘子的闪络等。在实际的防护工作时可以应用以下的方式:其一,电脉冲进行除冰的技术,应用电容设备对线圈进行放电,在离电圈较近的导电板生成幅值较高、持续性较短的一种机械力,把冰破裂进而坠落。其二,应用加热进行融冰,把线路附着的冰滑落,让导线的电流增大,让架空配电网的线路电流大于工作的时候,引发导线的持续发热,让附着于导线的冰自然融化,实现去冰效果。
        3.6关注施工技术管理
        电力企业应大力开展施工技能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施工技术的作业专业性,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专业性的认知程度,以此建设施工团队技术管理,促进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作业处于严谨有序的状态,保障其工程的施工质量。10kV配网建设期间,监理应重点加强施工作业的监管力度,具体内容为:施工进度、施工规范。具体的管理行为有:
        (1)定期开展施工技术培训,加深施工作业的技术熟练性,保障10kV配网工程质量符合规定所预期的标准;(2)事先拟定施工预期效果,如若实际进度与预期发生较大程度的出入,排查原因,集中解决;例如,有的员工对某项施工作业不熟悉,造成返工,影响施工进度,提升10kV配网工程后续维护难度系数,采取加强员工专业知识培训、调岗等方式,保障后续施工质量的稳定性;(3)全面落实施工责任制的管理制度,以此提醒施工人员认真作业,保障10kV配网工程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在配网施工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问题普遍存在,若是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会对整个配电网供电的安全、可靠性产生影响,电力企业应在设计之初对电网进行科学设计,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安全隐患,增强配网工程质量,确保电网可以为人们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源供应。
        参考文献
        [1]周辉.浅析配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9,21 (16):217-218.
        [2]宋元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8(21):284-2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