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滴灌工程施工工艺 万小勇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万小勇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推广,我国农业领域发展进程加快。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推广,我国农业领域发展进程加快。与此同时,部分区域仍旧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缺乏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基础条件。针对于此,政府逐年加大对各类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力度,取得诸多显著成果,有效解决了水资源分布不均、利用率过低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滴灌工程及施工工艺进行简单叙述,为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与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滴灌工程;施工工艺
        一、农田水利项目滴灌工程概述
        1.工程内涵
        在我国农业领域早期发展阶段,受到技术、理念等因素限制,普遍采用淹灌方式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这一方式存在渗漏损水量大、灌溉定额大等问题,不但导致水资源的实际利用率较低,且适用范围较窄。在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所分布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总量较少,难以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滴灌工程的建设,可将传统的淹灌方式转换为滴灌方式,滴头作为一种精密部件,可控制滴头直接对农作物进行浇灌。与淹灌方式相比,水资源消耗量降低了20%-50%左右,在稳定保持土层含水量、农作物可汲取充分水分的基础上,显著减少了水资源用量,具有极为显著的应用优势。同时,滴灌工程往往配置有水源过滤系统,可将井水、山塘水、河水等水源过滤使用。但目前来看,在滴管工程建设、运营过程中,面临着易积累盐分、管道易堵塞等问题,唯有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才能实现工程预期建设目标,保证并延长工程实际使用寿命。
        2.技术原理
        滴灌工程的主要原理在于,对所引入水源经由过滤系统进行过滤、净化处理。随后,将符合农业生产标准的水源经由管道持续输至毛管内,通过滴头等精密部件向外匀速滴灌。在工程运行过程中,滴头等部位的水流量相对较小、浇灌速度较为缓慢,但所浇灌水分将均匀渗入周边区域土壤中,被农作物持续汲取,将浇灌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可以确保水分得到充分吸收、土壤水分稳定保持饱和状态,同时,将水分下渗损失程度加以控制,起到节水效果。
        二、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滴灌工程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阶段
        ⑴、现场勘察。对工程施工现场开展勘察作业,重点勘察现场地质结构条件、地势走向、地表水与地下水分布情况、各类农作物的规模化种植面积等等,生成工程勘察报告,为后续施工方案的编制提供有力信息支持。例如,对各类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及方式进行综合分析,精确计算滴灌用水量。
        ⑵、施工图纸审核。施工单位对施工方案及图纸进行审核验证,检查方案是否存在设计问题,以及施工图纸是否存在缺项漏项问题。同时,基于施工图纸与工程现场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检查图纸所标记水源、农作物种植区域等等是否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随后,将所发现问题向设计方反馈,针对性优化方案,探讨问题解决方法。
        ⑶、施工测量。组织开展施工现场测量工作,在工程勘察报告基础上,建立施工控制网,选择恰当的测量方式,将其作为后续工程施工活动的开展依据、主要参照。同时,在滴灌工程施工阶段,应重新建立施工控制网。
        2.放线施工
        在放线施工环节,基于施工图纸,对各处分管及主管中心线做好标记工作,确定建筑物轮廓线、纵轴线以及基坑开挖线等等;工作人员在基坑区域打入适当数量的木桩,将相邻木桩间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预防在后续管道安装环节出现管道安装位置错误等施工问题,工作人员对各处桩位进行编号管理,并在施工图纸上进行标记。


        3.开挖施工
        在开挖施工环节,施工人员参照施工图纸,依次对不同编号木桩区域开展基坑开挖作业,确保桩位点、基准点以及管道连接中心点三者保持匹配状态;禁止施工人员人为破坏桩号。在受到环境等因素影响出现桩号破坏问题时,将问题上报,重新开展桩号标记工作;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合理设定、严格控制开挖深度以及宽度等参数。同时,保证冻土层以及耕作层深度稍小于基坑开挖深度;定期施工过程利用水准仪等设备重复开展施工测量作业,对误差值较大的施工参数进行校正处理;在开挖完毕后,对开挖深度、宽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在确定开挖质量与工程满足设计及规范后,方可开展后续管道安装作业。
        4.管道安装
        在管道安装环节,施工人员严格遵循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禁止出现不按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的施工问题;提前对管材等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更换与施工要求不符的材料;在地下管道安装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管材进行剪裁处理。随后,按照施工方案开展管道铺设作业;采取既定管道连接方式。例如在某滴灌工程中,选择采用管道冷接方式,无需对管材进行加热处理,即可直接开展管道连接作业;可选择采用承插方式开展地下主管道与分干管连接作业;综合分析农作物以及水平地面支管作为参考,合理选择毛管安装位置;在安装地面支管时,施工人员需依次完成地管球阀安装作业以及地面支管安装作业;在向毛管段内插入接头时,施工人员应将接头插入深度控制在4cm以内。随后,对插入深度进行测量,在确定实际插入深度与工程设计要求相符后,方可开展后续毛管及三通、旁通连接作业。
        5.工程验收
        为及时发现各类施工质量问题、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将问题所造成损失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企业应在工序交接环节,对上一环节施工成果质量进行验收。待质量验收通过、或是所存在施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后,方可开展后续施工活动。同时,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例如,在开挖施工完毕后,对土方开挖深度以及宽度进行测量,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超挖或欠挖问题。随后,将问题进行记录、反馈,责令施工班组限期整改。
        在工程竣工后,将以往施工记录作为主要参考,开展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对管道以及滴灌设备的安装质量、工程运行情况及各项施工参数进行检测。例如,对滴灌设备及管道开展单项试验,检查管道及设备的性能质量是否达标,如管道试压试验。并对滴灌系统开展联合调试工作,观察滴灌系统的运行效率、稳定程度。随后,将质量检测报告与工程设计要求、竣工标准进行对照分析,待确定滴灌工程符合竣工标准后,进行工程验收,将工程交付使用。
        此外,在滴灌工程施工阶段中,受到人为、环境等因素影响,时常出现各类施工质量问题,并在工程验收环节集中显示。因此,应掌握各项常见施工问题的出现成因,针对性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常见施工问题包括:
        ⑴、过滤器堵塞。上述提及,滴灌工程中往往配有水源过滤系统。在系统调试及运行过程中,有一定可能出现砂石堵孔等问题,进而对滴灌系统运行效率造成不良影响。当出现这一问题时,采取自动压差方式对过滤器进行冲洗处理即可。
        ⑵、管道堵塞。在出现这一问题时,对堵塞区域管道进行冲洗处理即可。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管道,冲洗操作时间长度、冲洗频率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干管冲洗环节,应将冲洗时间控制在0.5h及以上。而在支管冲洗环节,将冲洗时间控制在10-15min范围内即可。
        结语:综上所述,滴灌工程的建设与推广普及,对我国农业领域的可持续、规模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滴灌工程的施工工艺要求较高,实践技术理论体系还需要完善,在施工阶段中必须针对各类问题要及时处理和完善。因此,工程参建人员应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掌握滴灌施工技巧与工序流程,严格控制各施工环节质量,充分发挥实现滴灌工程的应用效能。
        参考文献:
        [1]李保成.简析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滴灌工程施工工艺[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0).
        [2]李芳.浅谈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滴灌工程施工工艺[J].山东工业技术,2016(24).
        [3]郭本军.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滴灌工程施工方法[J].南方农业,2015,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