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微 邵桂英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邵桂英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国民物质基础逐渐夯实的同时,对于建筑工程的需求量逐步提高,为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梁山县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国民物质基础逐渐夯实的同时,对于建筑工程的需求量逐步提高,为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与此同时,由于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缺乏有效性而产生的工程事故也屡有发生,对工程企业造成大量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对此,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通过BIM技术的有效应用,加强安全管理力度,为工程施工提供良好保障。本文对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1当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1.1建筑施工存在安全风险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施工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施工技术方面来讲,部分施工责任人员在进行工程施工策划的过程中,在没有对工程实地进行考察的情况下,盲目制定施工技术,导致施工技术不能较好的与工程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程度。另外从施工安全性来讲,当下建筑普遍追求高度,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高空作业的危险性也在逐步上升,高空坠物或人员坠落都对工程施工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要从多角度进行考量,以实现安全施工的目的。
        1.2现场监理责任不明确
        监理工作的开展对施工安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建筑工程的开展中,监理工作的开展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切实的发挥作用。监理工作是对建筑现场工作的管理,能够对建筑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受现场工作环境的影响,监理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监理人员没有切实的对现场工作进行指导,只从表面上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告知,并进行相关标识语的设立。监理工作的开展一般以组织形式出现,但组织成员往往相互推卸责任,不能切实的履行工作职责,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
        1.3建筑现场器械与人员流动性较强
        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专业器械与施工人员开展建筑工作,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的构成以农民工为主,进而人员流动性较强,安全责任无法落实。建筑工程由于工作量较大,一般在施工过程中,为保障工程进度会使用大量的农民工进行工程作业,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且在部分工程阶段性完工之后,施工人员会进行流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风险。另外各种施工器械在现场中会不停的进行使用,长时间运转的机械设备具有一定危险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具有相关的威胁。
        2BIM技术安全管理应用
        2.1场地规划
        就场地规划而言,在进行BIM技术应用时,则需要事先进行对建筑工程所在区域范围内的环境(周围环境、地层环境)、建筑空间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工作,继而将数据导入BIM模型,对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分类集合,构建三维模型。其次,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穿件的BIM模型中的建筑具体环境、位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等进行BIM空间的具体优化工作,值得重视的是,在此过程中,要注意CAD软件中的平面设计图不能实现建筑工程空间位置分布、不同建筑之间的安全距离过小等情况,同样,场地规划还需要考虑实施活动过程中材料、设备的运输成本。
        2.2危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对整个项目的工期、成本都有着严重影响。为此,施工企业需要对危险因素进行识别、预防。BIM技术模型中的各种信息数据为建筑工程风险控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如建筑空间布置、材料构件量、进度、成本等,不同阶段建筑活动所涉及的施工信息数据都被包含在了技术模型里面,为此,技术人员可以进行模型的可视化工作,这有助于技术人员对建筑活动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判断。

其次,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综合技术方法进行必要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以便最终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BIM中以射频技术为基础的危险识别功能,能够在施工不同阶段对安全隐患进行危险识别,继而提醒现场人员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2.3安全监控
        BIM技术的安全管理系统,可依据不同类型管理需求自动列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根据设定的安全管理方法使施工安全性得到保障。这些措施都是在BIM技术为前提下所形成一个独立性的安全管理模式,需纳入到安全操作规程中,后期制定的相应措施都是从编制的安全操作规程中获得。在具体的安全管理中,使用BIM技术能够通过工程的进展动态,实时地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不断的调整与更新,而且还可以在全过程动态模式下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每一项措施都落到实处。BIM技术平台需在模拟施工模型基础上,通过运用频率较高的智能监控技术,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动态化监控及相应管理,且需要监控管理主体依据当时具体状况,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相应控制及监督。必要时,还需依靠多个部门共同紧密配合,才能获得最新施工进展及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状况与施工措施的具体执行情况等。
        2.4虚拟应急逃生
        通过BIM技术,建立建筑物三维实体模型,在施工作业过程中,遇到脚手架垮塌、火灾事故、模板支撑体系垮塌等紧急危险状态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指挥动画里虚拟人物进行逃生演练。传统的应急演练都是事先编制预案,按照方案来进行场地准备、人员培训、开展演练活动,这种模式在演练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见的危险因素,不利于演练活动的开展。而通过BIM的虚拟应急逃生功能则可以避免这个弊端。利用BIM技术可模拟性的特点,搭建施工现场应急演练的场景、设定疏散人员和设置演练障碍物,即可将应急预案的文字说明转换成三维动态的模拟方案,方便查找过程演练的不足,以便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使得演练方案更具有实际的操作性。
        2.5立体安全技术交底
        传统的安全技术交底仅仅是通过一纸文书给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讲解,起不到好的教育交底效果。通过BIM技术的三维动态交底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以脚手架安全技术交底为例,传统的脚手架安全技术交底只能通过CAD图纸标明杆件的间距、尺寸,搭设人员容易出现理解不深、记忆模糊的情况,导致现场落实与交底不一致,埋下安全隐患。通过BIM技术,可以使施工人员立体感受杆件搭设的先后顺序、位置、尺寸要求等,效果更明显。另外,在工程施工前,利用BIM可视化技术提前进行危险源识别、动态施工模拟,做到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在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时,可利用BIM可视化技术进行三维动画交底,并且还可以利用BIM技术制作出安全操作规程的动画演示,生成二维码张贴于作业现场,作业人员只需扫码即可实时观看正确的操作流程。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管理人员工作量减少;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效益具有积极作用。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的开展逐渐受到重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出现会对建筑企业产生严重的影响。BIM技术作为建筑信息技术能够为建筑工程提供安全可靠的建筑信息,促进建筑工程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芳.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8(33):106.
        [2]武秋霞.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59+161.
        [3]鞠好学.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9(04):173+175.
        [4]孙俏.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思考[J].居舍,2019(13):140.
        [5]张瑜,丁福宁.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居舍,2019(18):38+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