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仕高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村庄建设规划在我国的空间利用管制决策中具有重要的依据作用,对村庄建设规划方案的编制,需要从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以及国家城镇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要求等多因素层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确保村庄建设规划的科学与合理,促进其规划目标和任务的稳定、有序推进。本文将结合浙江省嵊州市忠铨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实例,对因地制宜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的有关思路和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因地制宜;村庄建设;规划;实践;探索
忠铨村由原忠铨自然村和小山自然村合并而成,位于浙江省嵊州市东南部,与嵊州目前的建设热点城南新区仅一路之隔,北临上杨村、西临西湖村、东靠前园村、南接缸山村,村域面积约2.20平方公里,临山依水,先天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优越。该村庄建设规划实施中,主要依据《嵊州市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上层次规划的内容和要求,同时结合该村庄的规划与发展条件、村民意愿等,围绕忠铨村和小山村两个自然村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及相邻的农林用地、水域等,从村庄建设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发展规模、产业发展道路、空间管制、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发,对其建设与发展的各项内容进行详细规划与设置,并针对各项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对策和整治措施,以促进其村庄建设规划的全面推进和发展提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下文将结合该村庄的建设规划实践经验,对因地制宜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的具体思路和有效对策进行研究。
1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村庄建设规划实施中,应遵守“多规合一、统筹协调”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生态优先、保护环境”等基本原则。其中,“多规合一、统筹协调“原则不仅是当前我国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所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则和要求,而且是在对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中,要求村庄建设规划要严格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在对村庄建设规划的各参与方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基础上,达到村庄建设规划方案中对各参与方目标需求的相互统筹与协调发展的目的,从而实现对村庄建设规划有关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下,进行更加标准与规范的规划建设发展空间平台搭建,为村庄建设规划目标实现及其长期、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支持。
其次,村庄建设规划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是根据我国村庄建设规划中的自然资源分布较为丰富,且具有十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氛围,但在人口分布问题等方面的差异较为明显,从而导致村庄建设与规划发展中的类型选择更加多样。面对这一情况,在进行村庄建设规划中,由于其规划模式并不固定,因此,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建设规划原则,从村庄建设规划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出发,促进建设规划目标的更加科学化与合理性,从而在及时、有效的顶层设计工作开展基础上,促进村庄建设规划体系的更加完善发展。
最后,村庄建设规划中,还应遵守“生态优先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即村庄的建设规划中应涵盖各类自然资源的生态发展与节约、保护内容,通过对村庄建设与规划中的自然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进行有效落实和切实执行,来促进村庄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修复和发展,从而推动其在建设与规划中真正实现绿色、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除上述村庄建设规划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外,其建设规划的具体实施中,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与城乡融合”的基本发展理念。其中,“以人为本”理念要求村庄建设规划中,应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发展诉求进行全面掌握和了解,以帮助村庄居民实现其最为关心的利益问题的有效处理和解决,并通过对人民群众力量的有效借助利用,来推进村庄建设的持续发展和推进。而“绿色发展”理念则要求村庄建设规划实施中,应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理念,尊重并保护自然环境,从而促进村庄建设与发展中的良好生态环境体系构建,并实现村庄发展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维持。
“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是从城市与乡村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实际出发,在村庄建设规划中要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并在各建设规划环节中具体落实,通过相互关联的融合制度构建,来实现村庄建设规划有序开展的合理引导。
2因地制宜推进村庄建设规划有效实施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2.1树立起全域思想,对村庄建设规划进行系统编制
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重视对目标以及问题、用户导向等有关内容的编制实施,从而促进村庄建设规划方案的合理性提升,为村庄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方向引导。此外,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还应从各个村庄的发展实际与具体特征等情况出发,对其发展的差异性进行有效掌握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目标制定,并从我国的乡村发展资源利用现状等层面考虑,对其空间布局的结构调整等进行优化,以通过村庄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与合理提升,推动我国城镇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提升。
2.2通过开展深入的调研,从村庄的现状入手进行规划编制
进行村庄建设规划方案编制过程中,还需要从村庄建设的人口、土地以及产业等要素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尤其应注重对乡村人口发展态势的准确把握,从而对村庄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进行合理规划和设置,为村庄建设提供科学、完善的规划依据和支持。对于村庄建设规划的有关工作人员来讲,就是要及时开展相应的实地调研与堪察工作,在进行大量的有关数据和资料收集整理基础上,对基础信息中所包含的有效内容进行完善提取,并通过对先进的软件技术和系统工具利用,对村庄建设与规划区域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了解,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村庄建设规划目标的有效落实和完成。此外,在开展调研工作的过程中,还应重视村庄建设规划的区域性和关联性开发利用,做好和周围临近村庄建设规划的有效衔接,并从国家行政管理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对村庄建设规划的全面、科学和合理。
2.3开展分级谋划,对村庄建设发展进行分类指导
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的具体开展中,开展分级谋划实际上是要求对村庄建设规划中的不同层次主体及其在村庄建设规划中的任务、责任等进行明确,从而对村庄建设规划进行分类指导,确保其各方面的建设与规划到位且合理。比如,乡镇在村庄建设规划中,应对村庄建设中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边界以及村镇扩展边界、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体制和机制、各类建设空间的规模等进行确定,从而为村庄建设规划的具体部署和实施提供指导。
2.4确保村庄建设规划能够有效实施,分期推进其建设开展
对村庄建设规划方案的有效落实和实施,是促进村庄建设与规划发展的关键。其中,在村庄建设规划实施中,为确保其建设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结合村庄建设与发展的空间目标导向,在进行建设资金的平衡估算基础上,对其规划执行的可操作性进行强化,从而促进村庄建设与规划的有效实施。此外,村庄建设规划中,还需要结合其规划建设的实际投融资能力,根据规划目标与建设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促进村庄建设的有序推进,完成其建设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3结束语
总之,开展因地制宜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的有关研究,在为我国的村庄建设规划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经验积累和依据支持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计划的有效执行和落实,充分发挥其在推进我国城镇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目标同步提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具有十分显著的研究价值和作用优势。
参考文献:
[1]吴金泽,赵大鹏.乡村振兴背景下因地制宜的村庄建设规划实践——以福建省南平市夏道镇小鸠村规划为例[J].城市,2019,(6):47-50.
[2]段德罡,王瑾,王天令,等.基于生态文明的村庄建设用地规划策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7,(4):13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