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运用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第11期   作者:王兆凯
[导读] 房屋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随着功能的不断提升,

        摘要:房屋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随着功能的不断提升,其整体结构也产生了变化,以结构设计的创新,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良好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有效解决地基差异沉降的根本问题,为了全面保证建筑整体性,进行建设时,需要预留主楼与裙楼沉降后浇带,后期施工才能保证整体性。传统的后浇带是封闭式施工,整体技术难度大,施工麻烦,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建筑的品质,比如说,施工工艺不合理、后浇带封闭时间限制、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理不当、界面剂要求不规范等,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质量,所以说,新时期,全面提升后浇带技术,优化流程非常重要,通过技术合理改进,解决施工难题,避免安全事故。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是为应对建筑物沉降问题。建筑领域中所应用的施工材料常为混凝土,混凝土热胀冷缩的特性容易产生裂缝。若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未进行后浇带施工,很可能会导致混凝土构件产生不均匀沉降,进而为建筑施工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选用合适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对沉降情况,以此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优势
         1.1有效解决高层房屋建筑沉降差异问题
         建筑物的房体结构往往是高层与底层建筑都属于同一个施工主体,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并不是统一施工,需要把高层与底层断开,分成两个部分来展开施工,因此,这就使用到了后浇带施工技术,当建筑工程主体建筑完成,当主体沉降的情况基本稳定时,就要把高层房屋建筑以及底层的裙房这两个部分浇筑连成一个整体。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就能基本满足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要求,保证了建筑工程的沉降在工程施工阶段内完成。经过科学分析,建筑施工对于施工区域的地基土地质量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就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建筑物地基的沉降差,使得沉降差值保持在合格标准的范围之内,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1.2控制热胀冷缩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
         多数建筑工程施工周期比较长,而且建筑工程外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就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很容易受到周边气温和空气湿度的影响,建筑物各部位结构稳定性持续降低。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这一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变形问题,难以满足我国建筑行业对相关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提出的要求。而按照标准化要求对建筑工程开展后浇带施工,则能够控制热胀冷缩对建筑物产生影响,保证相应工程项目施工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在缩短建筑工程施工周期的条件下,提高建筑物整体质量安全。而在对建筑工程开展后浇带施工时,还应保证施工现场范围内气候温度变化的稳定性,必要时应要求有关部门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施工现场温度,以为提高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有效性打下坚实基础。
         1.3减少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开裂
         随着水泥生产技术的发展,水泥颗粒的尺寸不断减小,而水泥的强度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将这样的水泥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其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将其配制为混凝土后,建筑会产生严重的收缩现象。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收缩性会在建筑完成后30d以后才能溶解。因此,如果使用微膨胀混凝土,可以在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结构在收缩过程中出现开裂现象,促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提升,避免因出现收缩开裂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返工成本。


2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支设模板
         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模板的支设工作,但是在支设模板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垃圾清理工作,避免范围内的杂物影响后浇带的施工,导致后浇带效果无法达成。模板安装需要按照设计文件或者施工方案的标准来执行,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做好现场的把控工作,避免人为误操作导致后期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后浇带的稳定性,避免后期因为侧向压力的问题导致模板产生移动问题,施工人员在安装阶段需要注意做好模板的固定工作。模板固定之后还需要对钢筋进行绑扎,而且为了方便后需施工操作的开展,施工人员需要在上方预留一定的孔洞,其中孔间距应保证在5m作业,而孔直径也需要控制在0.6m与0.7m之间。
         2.2后浇带施工材料选用
         建筑施工中之所以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因为后浇带施工可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性能。后浇带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注重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品质良好才可保障后浇带施工质量。在实际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为进一步加强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应采购质量合格经济成本较低的建筑材料。后浇带施工前必须进行准备工作,施工人员要处理建筑结构中的缝隙,减少水分流入施工缝的情况发生。后浇带施工技术开展前,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特性选用拥有膨胀性能的施工材料。为进一步加强混凝土强度浇筑完成后会展开振捣工作,此时为加强振捣工作效率可加入减水剂,减少混凝土收缩膨胀等情况。
         2.3确保后浇带施工后有合适的浇筑时间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于其中,弥补混凝土出现的裂缝,使得整个建筑工程具备较高的施工质量,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内做好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后浇带的基本功能。在混凝土后浇带施工之前,必须清理好后浇带内部的混凝土块等众多杂物,同时还必须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及时清除掉后浇带内部所积存的水分,从而防止过多的水分留存在后浇带内部而影响浇筑后的工程质量。为了有效保护后浇带,还需要及时清理后浇带施工缝中存在的垃圾。在后浇带施工缝处设置有防护栏,防止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钢筋受到污染。一般而言,在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秉承着先低处、后高处的施工顺序原则,要保证先浇筑底板、再浇筑墙板处。还需要在底板的混凝土没有初次凝固之前,将墙板处后浇带浇筑上,保证底部不留下施工缝浇筑的混凝土,以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
         2.4施工缝处理技术
         一般来说,在开展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时会产生一些施工缝,如果不能对施工缝展开有效处理,必然影响后浇带与建筑物之间的契合度,直接影响后浇带在建筑工程中的现实作用。基于此,必须借助适当的技术对建筑物中后浇带施工缝展开有效处理,以控制施工缝对建筑物后浇带质量效果和现实作用产生影响。对于建筑物梁头部位的施工缝来说,应要求施工人员在考虑梁头位置后浇带边线设置效果的条件下对相应施工缝实施优化处理,同时保证建筑物梁头处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效果和稳定性,继而提高建筑物各部位伸缩缝处理效果。对于后浇带浇灌处的施工缝来说,应要求相关人员利用标准化仪器设备对伸缩缝进行凿毛处理,同时清理伸缩缝中的石子和其他杂物,在保证接缝处清洁干净的条件下,保持接缝处的湿润度,为伸缩缝优化处理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更多先进的施工技术被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其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做好相关工作,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为人们建设出更多优质的建筑。
参考文献
[1]续景瑞.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4):27-28.
[2]李宏伟.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18,24(4):88-89.
[3]黄文平.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