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6卷11期   作者:熊福忠
[导读] 现如今,要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摘要:现如今,要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强化其施工效率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应注重工程技术的不断提升,对具体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办法进行研究,以此来强化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和效果。另外,对施工技术也要不断的创新,确保其满足施工现场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展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控制,杜绝施工过程中发生风险问题,以此来确保施工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强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效果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
        在新时期背景下,国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十分重视,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修建了多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在保证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大大缓解了我国能源不足的现状。与常规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对施工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只有确保施工质量,方能达成预期的目的。因此对此项课题展开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1.1钻孔技术
        在灌浆施工前,钻孔是基础性的环节,有了这一基础,灌浆施工才能顺利进行。因此,钻孔的技术标准是十分严格的。首先,在钻孔时必须保证孔壁均匀,孔洞正直。完成钻孔后要将其中残留的砂石粉和残渣清理干净,以免影响后期的灌浆。钻孔的顺序也很重要,前三孔的钻孔和灌浆测试需要依次进行,检查压水指标和吸水量是否达到标准。
        1.2科学运用导流和围堰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实际建设中会因上游水流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确保建筑施工工作有效开展。因此,要对上游水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并合理的控制上游的水流,实际施工中工作人员通过修筑围堰的形式进行解决。施工导流和围堰会在上游河道中开展施工,围堰修建后通过导流宣泄上游水流,形成维护基坑,进而保障下游施工工作。围堰建设中施工者要科学制定施工导流,杜绝施工中发生问题。技术人员要对设备和施工环境对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加强防范工作,确保整体施工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开展。
        1.3导流技术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水利资源丰富的区域是绝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所处的区域,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区域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将其作为工程建设区域,可以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水流的存在,会导致工程施工难度直线上升,故在施工开始前,应用导流技术降低施工难度至关重要。现阶段部分施工单位为达成预期目的会对围堰措施进行应用,与此同时,导流技术亦可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将导流技术细分为四项独立的技术,分别为围堰导流技术、隧洞导流技术、明渠导流技术以及涵洞导流技术,具体如下所述:
        (1)围堰导流技术。这项技术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导流技术。将其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围堰导流技术有多个不同的技术类型,主要包括钢板格型围堰、混凝土围堰和水土石围堰。材料是三者最显著的差别,而混凝土围堰由于具备强度高、材料制备简单等优势,故受到了相关领域的青睐。
        (2)隧洞导流技术。从字面意义理解,就是让水通过隧道而流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建造围栏是前提条件,其目的在于对水的走向进行把控,确保水在隧洞中穿过流出。一般情况下,隧洞会与下游河流相连通,以便于排出积水。复杂地形条件下适合这种方法的应用,如果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地点为山区地带,则可以采用这种导流技术。但这项导流技术所耗费的成本较高,施工单位应通过延长施工成果的方式,节省施工成本。
        (3)明渠导流技术。此类导流技术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但施工效率相对较高,如果水利水电工程位于开阔地区,可以应用这项技术。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将围栏修建至导流的起始点和重点位置,在找到明渠后导流即可。
        (4)涵洞导流技术。在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这项技术较为常用,其应用有助于水坝稳定性的增加,导流效果也十分显著。

该技术的要点为控制材料质量,在确保材料质量达标后,将围栏修建于水坝上下游,最后制作涵洞。涵洞的制作步骤为挖好沟槽,并将混凝土填盖在上方,之后方可引流。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
        2.1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以高效的管理制度为标准,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进而保障各项工作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将创新理念和施工技术进行结合,在保障技术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并在工程管理中注重创新,渗透现代化管理体系,进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科学开展,并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另外,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管理制度在创新中也要重视技术管理制度的优化,并在施工中严格的结合各项要求来保障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以此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提升整体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技术管理
        与传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相比,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更加先进,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水利水电工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二者已经实现了融合。例如:在地质勘测中应用GPS技术,有助于地质勘测效率和准确性的提升。而CAD和BIM技术的应用,为施工管理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尤其是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施工方案的模拟,有助于设计人员找出施工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能为施工管理提供依据。就事实情况而言,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施工周期较长,难度也相对偏高,在选择和应用施工技术时,需要施工单位反复推敲各个环节,以保证施工的效率质量。
        2.3严格进行图纸审核
        在灌浆施工正式开始前,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并对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判断出岩石的体积以及渗水性,以此为依据确定钻孔的位置和数量,如此才能保证灌浆施工的质量最大化。通常,在基础岩石较大,吸浆量大并且渗水严重的情况下,应该采取分段升压法灌浆,也就是先将压力分段,后续再逐渐增加压力。在结固灌浆,帷幕灌浆法下,要提前取岩芯并展开压球试验,检查钻孔是否合格,了解胶结情况,再按照灌浆总数的10%进行施工规划。在帷幕灌浆下,要依照灌浆总数的5%进行结固灌浆的规划。如此,最大程度保证施工方案的合理化才能提高施工质量。
        2.4注重其他管理工作的落实
        在当前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不同的技术已经在施工作业中得到有效运用,对促进各项施工工作有效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应加大技术管理,并在其中渗透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增强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同时,保障各项技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同时,针对性的开展施工技术管理,对建筑材料开展全面严格的检查,在提升施工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施工安全隐患。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十分关键,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建议施工单位加强技术管理、材料管理和施工设备管理,并基于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从而在根源上消除质量隐患,以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26).
        [2]刘涛.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9,(5).
        [3]祁学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8).
        [4]李健雄.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和技术[J].居舍,2019(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