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直接扩大了我国电力使用的规模,同时也对电网运营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智能化电力营销体系的形成。随着我国智能电网改革与创新工作的不断推进,使得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都在努力进行自身结构与模式的转变,进而适应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对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综合分析,有效提升了我国电力营销智能化管理水平,保证智能电网环境下的高效运行,同时为相关部门的工作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电力企业
随我国电力硬件设备制造水平及软件系统水平的提升,我国电力行业逐步迈入了智能化发展阶段,电力营销作为电力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创新电力营销服务模式和转变电力营销思维就显得至关重要。面对新时代发展需要,构建高效率的智能化电力营销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电力管理效率,也是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根本需求。从概念角度来看,电力营销就是电力企业运用相关营销手段及技术服务来满足电力用户不断发展的电力需求,使客户得到更好的用电体验及用电服务享受。
1 智能电网的优势
(1)智能电网的推广促使电力企业对其服务模式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电力企业和用户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使用户能够更加合理、自主的规划用电时段。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加方便的向供电公司反馈供电质量与电价等。相应的电力企业便能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智能电网体系,可以有效的抵御外部因素的干扰和恶意攻击,能够和多种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实行联合,提升电网自身的稳定性能;(3)智能电网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高度融合,可以迅速检查得知电网内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的所在位置,并全面准确的收集电网信息数据。一旦电网中发生了故障,能够立即对故障发生位置实行隔离,然后让电网自动渐渐恢复正常,从而避免发生大规模停电状况;(4)智能电网中大多结合了配电改良技术、智能调配技术、电力储存技术等,在电力公司生产运作时其运行模式更加灵活、应对调节能力更强;(5)采取当代通信和管理技术,从源头处促进了电力设备应用效率的提升,显著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消耗,使得电网的运行环境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响应了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理念。
2 当前智能化体系应用模式
(1)客户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在传统的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中,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大部分都是采用事后处理的被动模式。在智能电网中,通过利用预警指标系统能实现对客户风险的合理预测,降低因用户信用等级问题而造成电力企业费用增加的现象,保障电力公司的经济利益。(2)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系统。在不同的环境下,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影响受到限制,因此,原来的用电客户信用评价不能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在智能化的供电网络环境下,不同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价将会通过对客户实际信用水平的定量计算与处理,有力地实现对客户信用等级的精确评估,从而保证并促进客户信用水平的大幅提升。(3)客户信用风险决策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供电企业充分结合客户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信用等级与实际风险预警状况等,对其进行分级处理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措施,逐步引导和规范客户的信用水平,促进供电企业的有序发展。
3 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
3.1 智能电表及集抄系统
智能集抄系统可以发挥对配网系统中的几项关键数据,例如:电压合格率、三相电流失衡率、变压器负载率等进行有效监测,进而针对性地选择电力运行模式,调控供电系统内部变压器的电压档位与容量,这样就保证了系统内部各项设备的高效利用,有效地控制线损。
智能化集抄系统的有一个伟大功能就是能够动态地监测、控制电量信息、数据,从而更加及时、高效地找到电力、电能传输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功率超额消耗、线路超负载运行等,从而为供电企业的供电优化、改良等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与合理的方案。科学的变电运维能够有效地控制线损,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线损管控工作水平。
3.2 优化资金分配方案,强化软件建设
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营销信息化建设是其核心构成部分之一。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资金分配计划,确保各个环节实现有机的协调发展。目前,电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软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存在严重不足。面对这一现象,应该客观调整资金分配方案,加强对软件的资金投入,满足软件发展的资金需要。资金分配过程中也要向人才培养适当倾斜。当前,电力企业急需培养一批精通营销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应该制定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培养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3.3 对大容量数据库管理的建设
对于智能电网的创建完善期间,电力营销业务的变革程度也十分显著,目前,电力营销业务最为突出的特征便是具有海量的数据信息,在处理电力营销业务相关工作时,需要分析整理的电能信息量也就十分庞大。但是,电能信息的分析处理工作对于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关系到电能用户的个人权益。因为电能信息分析处理工作量庞大,所以,大部分的电力营销计算工作均在互联网环境下完成,而这样便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也会导致供电企业承受巨大的损失。随着智能电网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处理电能信息已然发展成其核心工作任务之一。在开展电力营销业务工作期间,为降低电能信息的安全风险,就必须要创建相应的数据库,从而为信息提供全面、有力的保护。在创建电能信息数据库方面,可借助Oracle软件来完成其建设任务。因为基于Oracle软件所构建的数据库能够充分的满足电力营销业务的所有要求,而且所建数据库具有信息安全防护、信息管理、并发控制等多项功能,能够有效防范和解决电力营销业务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风险。
3.4 一体化信息通信平台
在智能配电网中,在各种通信设备和通信技术的集中配合下形成了营配一体化信息通信平台,作为信息化交流处理平台,这一通信平台能够对配电网功能和电力营销工作进行有机整合。营配一体化信息通信平台能够对无线通信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进行有效引用,还能够在公共网络辅助技术的支持下,提高信息平台运行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该信息通信平台可以合理地配置和应用信息设备和技术,并根据电网参数的具体要求将信息设备和技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因此,它是一个安全有效信息平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智能供电网络时代,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不断地进行完善与优化,合理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以适应市场经济为主导下的发展规律,不仅能提升用户对电力信息的掌握程度,还能明显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经济效益以及智能化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娜,李燕,王卉.电力营销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24):141+234.
[2] 吴训,曾子民.电力营销快速反应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24):207-208.
[3] 吴融融.智能电网形势下供电营销服务体系探讨[J].中国高新科技,2017,1(12):94-96.
[4] 王晓毅.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营销智能化模式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1):146+148.
[5] 张凌,明敏.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分析[J].低碳世界,2017(3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