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采矿山是我国获取能源的方式之一,从很久以前到现在,国家都有专业人员来对矿山进行开采,而这些长久且大量的人类活动致使矿山的地质环境遭到了破坏,类似地面塌陷等其他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为了保护好国家的生态环境,在这一方面需要做出大量努力。地质环境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这个长久的时间里,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恢复和保护时,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要预先做好防护,并对发生的灾害实行整治,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而能够使矿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
0引言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产业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凸显了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矿山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要牢牢把握总书记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还要保护好矿山的地质环境,要真正处理好生态保护同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1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概述
1.1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也叫做地灾,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灾害的总称。地质灾害的产生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分不开人类的活动,在两方面共同作用下,地球产生了一系列的非正常变化,不仅破坏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破坏了环境。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很难阻止,危害非常大,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崩塌、不稳定斜坡、地裂缝等。
1.2什么是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并非单一个体,是一个体系,由岩石、浮土、水和大气各种物质构成,地质环境属于自然环境的一种。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通过物质的转移和能量的流传,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这三者之间达到了相对的平衡,形成了一个新的体系。
1.3两者之间的关联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两者是互相影响的。首先,地质环境会因为发生的地质灾害而产生变化。地质灾害本身就是因为地质的异常活动产生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地质的形态状态发生改变,相应的地质环境必然产生变化。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变化,地质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地质环境的变化是不能阻止、无法逆转的。其次,地质环境可以反过来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环境随着时间流逝发生改变,过程中就有可能产生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是产生地质灾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不同情况的地质环境形成的地质灾害必然是不同的,地质环境体系中多种多样的因素都会对形成的地质灾害造成影响。
2矿山开采中的常见地质灾害
2.1地面坍塌及裂缝
矿山开采包括露天开采以及地下开采,就地下开采来说,随着开采挖掘的进行,地下会逐渐呈现出内空的现象,这样就可能引发地面坍塌或出现大裂缝。对于地下开采来说,如果引起了地下水位的下降,还会引发气降现象。
2.2山体坍塌和滑坡
矿山内部原因也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实际的矿产开采作业过程中,由于挖空的山体内部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及时的空间补充,导致整个采空区缺少有效支撑,这样随着地层变化和地壳的运动,再加上受到暴雨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山体就极易发生大面积的垮塌和泥石流,严重影响到施工安全。一般来说,山体出现崩塌或滑坡的区域大多位于开采区的边缘部分。
2.3地下水位异常引起的灾害
在矿山开采作业中,地下水位异常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是矿区地质灾害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类。在矿山开采前期,工作人员会对矿井内的涌水量和突水量进行测量,等计算好安全范围后再组织施工开采。
但虽然开采前期对涌水量和突水量进行了测量,但由于矿井内引发地下水发生异常变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表降水、裂缝水等,这些都会导致原来的涌水量和突水量发生突发改变,进而引起矿井地下水位的变化,由此便导致涌水量的判断出现误差。另外,矿区地下水位的变化还会导致溃沙涌泥现象发生,继而导致地下溶洞堵塞,严重威胁到矿坑内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更有甚者,地下水位变化将直接导致矿山地质结构发生变化,使矿山出现山体的崩塌,严重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矿山的地质环境也是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应用策略研究
3.1合理规划矿山开采管理工作
为保证开采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必须请地质专业人员在正式开工之前对矿区进行勘测和调查,计算相关的数据,利用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从而保证矿区参数的精准性。在地质勘测工作中需要重点注意岩石是否存在干裂的情况,岩石干裂会大大增加山体崩塌的危险,增加安全隐患。因此,合理规划矿山开采管理工作具有极大意义,一是可以有效减少开采过程中的意外情况,降低安全隐患,保证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在矿山开采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闭坑谁复垦,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加强对矿山环境的管理。
3.2完善地质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矿山需要拥有完善的地质安全防护体系,在计算相关用水量的参数时,发现参数比预计参数要高,则需要及时的布置排水设施,避免井下施工水量过多导致泥沙流的形成。为尽量避免因开采失误而造成的地质灾害,矿山需要设置专门的地质及水工环专业人员来进行监督,从而有效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在矿山开采结束之后,需要注意对矿山及周围地质环境的保护,对于矿坑可以利用回填的方式,或者是植树造林的方式进行复绿,从而大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3落实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每一个矿山都需要按照相关的开采标准进行,不能为满足一己之私而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破坏,杜绝随意开采、过度开采。开采过程中坡高、坡角的设计都需要按照标准进行,对新出现的具危险性的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及时进行治理。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摆放,或者是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在对环境恢复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已发生过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监测,实时汇报相关的情况,同时对正在开采过程中的矿区也需要进行实时监控检测,随时对危险区域进行防护。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开展土地复垦工程。在道路两侧、矸石堆及工业场地内,本着保护、美化环境的原则,实施植树造林、绿化工程。
结束语:综上所述,矿产开采过程中的不合理或过量开采,会直接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而这些灾害一旦发生,将直接对矿区及周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矿山企业要提高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对矿区周边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加强环境保护建设,最大可能的减少矿山开采活动给周边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做好形影的地质环境评估工作,力争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控制,促进我国矿业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昕卓.试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西部资源,2019(02):124-125.
[2]田海青.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建材与装饰,2018(40):225-226.
[3]刘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江西建材,2016(02):242+246.
[4]甘桑颖.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质量探索,2016,13(01):54-55.
[5]程伯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S1):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