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8期   作者:杜鑫
[导读] 电气自动化平台故障出现后,继电保护器可以及时发出故障信号,同一时刻关闭装置开关,暂停故障设备的运行,避免故障扩大化对其他设备产生影响。
        摘要:在当前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年代里,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的出现,不仅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还实现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因此,对该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很有必要。
        关键词:电子自动化;继电保护
        电气自动化平台故障出现后,继电保护器可以及时发出故障信号,同一时刻关闭装置开关,暂停故障设备的运行,避免故障扩大化对其他设备产生影响。将继电保护技术进入到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可以保障电气自动化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
        1 概述
        所谓电气自动化继电保护系统,主要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起到保护作用的故障防控设备。一旦电力系统发生故障,该保护设备就会通过继电保护的手段来对故障电力系统进行全面排查,不仅确定出具体故障原因和位置,而且还会第一时间向维修人员传递报警信息,使其能够快速的对故障系统进行维修处理。并利用跳闸处理方式保护电力系统,使其故障部分停止工作,以免出现大面积停电,给用电户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据相关实践证明,继电保护下的电力系统,不仅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而且还有效推动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因此,将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大力应用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很有必要。
        2 具体应用方案
        2.1 母线继电保护
        在这一环节中,继电保护方式主要包括差动保护和相位保护两种方式。其中,前者保护方式是按照相对比较的原理来提升母线的性能,使其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中;而后者保护方式则需要提前设置与母线元件变化特点相一致的电流互感器,然后再将二次绕组与母线侧端子进行连接,并将互感器安装在差动部位。另外,还要合理设计大电流与小电流的实际接地环境,如大电流接地母线保护要尽量采用三相连接方式;而小电流接地母线保护则采用相间短路,即两相连接方式,这样才能将继电保护效果最大化发挥出来。
        2.2 发动机继电保护
        在对发动机进行继电保护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抓住重点保护要点,尤其是定子组匝的保护,因为该部位一旦出现短路问题,就会导致局部温度出现突发性升高现象,严重时,还会破坏绝缘层,进而导致发动机无法进行正常运转。因此,继电保护主要通过在定子绕组中安装相应的匝间保护装置来规避短路问题,进而最大化提升发动机的安全防护性能;其次,是在电动机单相接地时,若发现流经电流高于规定值,就要及时的安装保护接地装置,并根据电流与相位的中心点对发动机进行继电保护,这样才能保障发动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2.3 变压器继电保护
        首先,短路保护。在这一环节中,应着重对变压器的阻抗问题和过电流进行继电保护,其中前者保护方式要借助阻抗元件的保护功能来实现,即在变压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自动断电,这样就能避免变压器出现阻抗问题;而后者保护方式则需要借助变压器两端时间元件和电源电流保护装置的力量来对电流元件和相应时间元件进行继电保护,使其在短期运行后能够自动断电,这样才能避免变压器出现过电流反应;其次,瓦斯保护。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注重对变压器油箱的继电保护,因为其一旦出现破损现象,就会产生故障电弧,这样很容易会导致油箱中的油和绝缘材质产生分解现象,进而形成大量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及时对变压器油箱进行继电保护,可通过电源的及时切断及向维修人员发送预警信号来实现。
        3 应用优化措施
        3.1 提高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适当提高用人标准,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其在全面掌握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和继电保护要求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主变压器、线路、断路器等保护装置对系统进行定检、整组传动试验、继电保护消缺以及优化升级等工作。

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安全标准要求,科学布置继电保护现场作业安全措施,进而遵循持续运行、宏观调控的原则来实施继电保护现场作业,这样才能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及时的对电气系统的故障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其次,要加强对在岗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尽量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来进行,不仅要设置专门的实训室,而且还要邀请企业优秀员工代表或行业专家作为培训教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实操技能以及安全意识等,使其能够充分掌握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的操作要点和规范要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继电保护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水平。
        3.2 强化继电保护安全检查工作
        在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继电保护时,为了确保安全防护效果,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前提条件就是要做好其继电保护安全检查工作。在实际运行时,供电企业要组织运行检修人员对辖区内的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勘察,尽可能遵循“三核对”原则来进行,不仅要对调度台定值单进行细致审核,看其是否与现场执行定值单相一致。而且还要将现场执行定值单与装置定值、压板进行对比分析,若是出现差异,则要及时联系市调、县调部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和维修。
        3.3 母差保护的二次安全措施
        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及时使用相应的检修压板,对母差进行失灵保护,及时将其与相关的设备进行分离。为了进一步提升母差检修的安全可靠性,需要在投入检修保护后,及时将母差失灵的各个间隔保护软压板退出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相对于常规的变电站处理,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变电站的数据传输采用的是光纤,因此在具体工作进行中不会出现电流开路以及相应的发送问题。因此在软压板的退出处理过程中,可以忽略电压、电流回路的影响。
        (1)当需要修改相关装置定值或重启时,如测控类装置,数字化保护装置与传统装置不同,本身不存在可退出的出口硬压板,因此要将硬压板投入使用;(2)部分设备成为数字化设备,但本身功能、组成等于传统保护方式相似,根据10kV常规保护装置执行二次安全措施即可。
        3.4 变压器的保护措施
        在变电站中,变压器是非常重要的装置,与其连接设备众多,因此在运维检修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提升工作的安全性。
        (1)在变压器运维检修过程中,主变三侧应该配合停电检修。
        这种运维检修工作与线路保护的处理方式相似,不同的是,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逻辑与主变保护之间存在关系,与母差保护无关,因此在进行主变设备的运维检修时,可以忽略母差保护的工作状态。
        (2)一套主变保护故障的检修。
        在变电站的运维检修过程中,一次设备持续供电,因此其他保护设备需要做好相应的处理,利用压板设备实现与外部之间的隔离。大多数厂家会给母差保护装置提供软压板,因此需要判断母差保护退出遇到否,从而避免出现启动后失灵等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而言,在其运行过程中对其实施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很有必要,其不仅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运行安全,而且还能推动其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因此,相关供电企业必须重视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提高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而且还要落实继电保护安全检查工作,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化的继电保护优势,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发民.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2018,09:55-56.
        [2]胡瑞.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02:75-76.
        [3]张琳娜.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05: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