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1期   作者:商潇 杨海娥
[导读]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属于工程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工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大量工程技术人才,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摘要: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属于工程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工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大量工程技术人才,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我国工程教育正面临着工程智能化、复杂化程度加深加剧等一系列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教育公平的重大社会责任,供给着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服务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开始实现经济方面的宏观调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对路桥技术人员的需求。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培养着大批量的市场所需要的专业人员。我国高职院校路桥专业的学生就业率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比较低,难以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1路桥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关键点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路桥工程建设也带来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当前道桥工程建设的要求来针对如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关的实践技能,从而为工程建设提出技术性、专业性的指导建议,确保施工建设工程项目安全有效的进行。高职院校应该实验、实训和实践三个环节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进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还应该强化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的力度,以培养满足路桥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明确培养目标,树立国际人才培养观念
        在进行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要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的目的在于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交流,培养既懂路桥专业知识,又了解中国文化的知华、友华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管理者、教师、学生都要树立国际人才培养观念。对于高职院校管理者来说,要从大局出发,真正重视国际交流生的培养,在学校层面制定相关政策,并成立相关的国际交流管理部门。对于教师来说,要努力开拓国际视野,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对于学生来说也要积极努力学习,必须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2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工学的有机结合
        通常情况下,实习被安排在大二。高职院校道桥专业的教师在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工学的有机结合,很多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对工学结合存在一定的认识错误,认为工学结合就是为了能够多赚钱,在校期间应当以学习为重,不要将精力都浪费在赚钱上面,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工学结合是将学校学到的知识,通过一定的途径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学校、学生以及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校来说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使其深入的了解道桥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技术更新等方面的信息,进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教学交流与合作,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企业来说,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能够进一步选拔专业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的力量,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首先是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所谓行业通用能力就是指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各个不同岗位工作应当具备的普遍性技能,例如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目前该项基础已经渗透进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道路施工与测量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这一先进工具。该专业学生应当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同时对于普遍应用的专业术语和特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应当掌握得更加精准且广泛。其次是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专业综合能力是道路与桥梁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是该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院校和专业应当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形成学生较强的施工图纸识读能力、工程测量、施工放线能力、施工建材检测能力等为目标,不断加大教学力度,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比例和结合程度,提升学生的公路与桥梁局部工程施工操作技能,并且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工程概预算能力。
        2.4信息化助推弹性学制
        退伍军人多数已有工作单位,无法实现全日制在校学习,且受限于现有办学条件,学校也无法同时容纳这么多的扩招生源进行全日制教育。因此,针对扩招生源本专业推行弹性学制,在3年基本修业年限的基础上,原则上可放宽至3~6年。扩招的学生均采取走读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工作、生活节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在弹性学制下,信息化的作用就尤为凸显。对于扩招生源应采用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线上、线下教学结合起来,工作日通过学校在线综合教育网络平台和本专业各门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线上授课与学习,周末、寒暑期等节假日到校或企业教学场所进行面授和辅导。倡导“送教上门”,根据生源所在的行业企业情况,实施灵活错峰教学。企业用工高峰期,学生的教育以企业实践教学为主;生产淡季,则以入校集中面授为主。不论淡季旺季,线上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始终是扩招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渠道,集中面授与企业实践均可作为检验在线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充分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推动弹性学制真正的落地开花。
        2.5信息化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更趋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在这种教育生态下,为了满足学习者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原有的依据学科逻辑体系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必然要发生改变,而模块化课程体系显然适应了这个发展潮流,应运而生。对本专业已有课程进行模块化解构,从满足培养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与毕业生未来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出发,合理重构,打造职业道德品质、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复合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能力等课程模块。利用信息化开展教学资源的整合升级、引进、共享和共建。适应不同教学模式,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创设生态课堂教学环境,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充分实现线上、线下泛在学习。
        2.6加强具有国际视野和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高职院校要每年遴选专业资质优秀的骨干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海外研修及语言培训等,培养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能力。第二,高职院校应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与引进,主要采取“内培外引”的方法,主要原因在于现有专职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教学水平,但外语水平较差,不具备双语教学能力,此外所学知识局限于本国的知识体系和标准规范,难以与国际接轨。所以必须加强对学校专职教师的培养。对于聘请的外籍教师而言,现在主要问题是大多外籍教师只是来中国进行短期交流,对于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教学极为不利。第三,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需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下企业学习锻炼。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应着力提高路桥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9.
        [2]刘艳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10-14.
        [3]王书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