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扎染在我国古代又称为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独特的染色工艺。我国是生产丝绸的大国,所以借助身边的资源和环境,可以在幼儿园当中开展扎染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的各项潜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针对在游戏体验中开展幼儿园扎染活动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游戏体验;开展幼儿园;扎染活动;相关思考
扎染是一种通过压、揉、折、缝等方法来捆绑染色,再拆除捆绑,最终形成花纹和图案等。采用不同捆扎方法扎染的作品形成的色彩和图案也是不同的,扎染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幼儿园中开展扎染活动,能够使幼儿对扎染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使扎染这项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
一、幼儿在游戏体验过程中欣赏扎染艺术
游戏体验最主要的环节就是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体验过程中了解扎染艺术、欣赏扎染艺术、热爱扎染艺术。幼儿在欣赏扎染作品时,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等,使幼儿对扎染作品的步骤和内涵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在大多数的扎染活动当中,仿制成分较多,无法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所以在开展扎染活动时,可以采用游戏体验的模式[1]。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拿出一些扎染的服装让幼儿穿上,然后带领幼儿进行T台走秀活动,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了解扎染的美丽。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进行郊外活动,带领儿童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让儿童在春游过程中对扎染艺术进行欣赏。通过游戏体验模式,幼儿能够在欣赏扎染艺术和扎染作品时,逐渐热爱这项艺术,也逐渐懂得欣赏扎染的美丽,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幼儿在游戏体验过程中感受扎染环境
通常情况下,幼儿了解和认识周围事物都是依靠感知能力,只有让幼儿亲身体验,才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灵感[2]。为了能够使幼儿对扎染艺术了解的更加全面,幼儿园可以建立一个“扎染坊”,带领幼儿共同对“扎染坊”进行布置和摆放,在其中加入更多适合幼儿应用的材料等,使扎染活动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多彩,使幼儿逐渐热爱扎染艺术和扎染技巧。
(一)用扎染艺术品布置扎染坊
良好的扎染艺术作品能够给幼儿的心灵和审美带来享受和升华。扎染坊的吊顶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布置成扎染艺术名画,墙面可以摆放一些扎染的艺术作品。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家长在课后带领幼儿一起寻找与扎染有关的艺术作品,还可以带领儿童共同研究和讨论如何布置扎染坊,并对研究结果付诸实践,例如,可以教师可以和儿童裁剪出各种各样的有趣图案,将这些图案粘贴到罐子和瓶子上幼儿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小花和小蝴蝶等用来装饰油纸伞和其他物件等。
(二)在扎染坊当中加入生活化和安全化的材料和工具
我国著名学者曾指出,教育与生活本就是一体的,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来自于生活当中的诸多变化[3]。生活是创新的灵感和条件,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都源于生活。当幼儿教师问幼儿“扎染都需要哪些材料?”“怎样调制扎染所需的染料?”等问题时,幼儿会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想象力来进行回答。有的幼儿会说“可以用火龙果汁来当做染料。”还有的幼儿会说“可以用妹妹的皮筋来扎布。”等。在幼儿的集思广益下,扎染坊当中的材料才能逐渐变得丰富多彩。
三、幼儿在游戏体验过程中了解扎染活动
在开展扎染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4]。在幼儿进行扎染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体验模式使儿童对与扎染有关的文化和技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了解扎染的步骤。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幼儿进行扎染实践过程中,捆扎这一步骤对于幼儿来说存在一定难度,需要经过反复练习和尝试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先提高学生的对扎染艺术的好奇心,采用游戏或者故事来带领幼儿进入情境化解难题。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等方式为学生播放有关扎染艺术的视频或者讲解相关的故事,带领儿童一起唱关于扎染的歌曲等[5]。幼儿在布条上夹上夹子后,可以引导儿童观察布条形状,还可以向儿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儿童思考,例如“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布条夹上夹子以后像什么呢?像不像一只小刺猬?”或者幼儿将布条捆扎起来以后,可以向儿童提问“小朋友们现在来看这个布条想不想玫瑰花呢?是不是很美呢?”等。在这样的游戏环境当中,幼儿会积极参与到制作“小刺猬”和“玫瑰花”的环节当中,使幼儿在扎染活动过程中对扎染艺术有更多的了解,对扎染技巧也有一定的掌握,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幼儿在游戏体验过程中评价扎染作品
在整个扎染活动过程当中,对幼儿扎染作品进行评价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的扎染作品一般都没有很多的扎染基础和扎染技巧,他们所呈现出来的作品通常都是幼稚、纯粹的,但是每一幅作品都能够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幼儿稚嫩的作品当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幼儿教师在评价每一幅作品时,应该更加注重作品当中所包含的独特的情感。幼儿教师应该给幼儿很多的包容、鼓励和认同,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的积极性[6]。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向同学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告诉同学们自己是怎样做的,又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告诉同学们自己的作品像什么,这样可以使幼儿在分享当中获得很多的快乐,提高对扎染艺术的喜爱。扎染作品在进行排列晾晒时也是极其美丽的,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欣赏,在扎染作品晾晒后,幼儿教师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创作,将作品作为装饰挂在墙壁或者挂在走廊等,这样能够使幼儿经常看到自己的作品,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教师还可以为幼儿设置一个专门的展示墙或者展示台,将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所拍摄的照片全部展示在展示台或者展示墙上,幼儿教师还可以将不同种类的作品分类摆放,将制作的手帕放在一个区域,制作的衣服放在另一个区域,方便参观。
结束语
总体而言,我国是生产丝绸的大国,所以能够借助这一优势在幼儿园中开展扎染活动,提高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了解,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有效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在扎染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采用游戏体验模式来提高儿童对扎染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给儿童带来美的享受,也使儿童学会主动探索,使扎染这项传统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冯国平.大班“美丽的扎染”系列活动开展的探索与实践[J].早期教育(美术版),2020(3):6-9.
[2]刘亦真1.幼儿园扎染特色区角创设的分析[J].新一代:理论版,2018,000 (012):P.204-204.
[3]赵晓宇.让幼儿在扎染教育活动中进行创造与表现[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3):189.
[4]陈巧.色与形的碰撞——幼儿美术活动《扎染畅想》有感[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4):222-223.
[5]徐丹红.扎染成"花"色润童年 ——创意扎染促进中班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0):225.
[6]强春联.灿烂绽放: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体验与收获[J].儿童与健康,2015(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