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背景下,需要了解学生当前能力培养的重点,掌握学生学习现状,结合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内容,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意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定义,并通过训练使学生可以掌握具备连贯性、抽象性的学科。数学知识具备极强的逻辑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无形中培养学生形成推理能力逻辑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成长,了解学生在成长期间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通过课下指导、前期备课、与其他教师商讨解决对策等方式给予学生帮助,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构建生本环境、挖掘教材内容、实践操作训练,带领学生学习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形成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学生未来学习发展均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应该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并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彻于教学的始终,针对新课改提出的要求,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使用生本理念,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并引导学生从生本角度上理解知识,简化教学难度,这是小学教学工作可以科学进行的良好手段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抓住学生成长的决胜时期,在学生处于低年段期间,便需要借助数学学科在推理以及逻辑等方面具备的优势,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在跟上教师节奏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将数学知识内化吸收,在长期训练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推理能力以及逻辑能力,以下将对小学生推理以及逻辑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一、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考虑到低年段学生在当前的学习能力,教学工作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并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意识到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教学弊病,应该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需要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在教学期间充当引领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发挥其想象力。理解教材知识,让学生可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并提升企业内化知识的速度均有极大的帮助。在此基础上便可以进行下步操作,通过提问或陈列,各项生活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同时让学生思考数学知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一过程具有极大的意义,以往大部分数学教师为了满足学校对学科进度的要求,不断缩减教学环节,企图使用最省时省力的方式,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发现能动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还能在极大程度上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其形成逻辑思维意识。
比如,讲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期间,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同时还应该使用教学游戏帮助学生记住100以内的数字,并让可以正确的应用数字。对于小学生而言,记忆数字会在初期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防止学生半途而废,需要采用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从而让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帮助下,快速成长并记忆100以内的数字。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期间从生本角度出发,根据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使用数字标记事物数量,同时在本节课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小棒,教师在课上随意报出100以内的数字,让学生拿出与数字对应的小棒,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需要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开展此项活动,让学生记清自己持有的小棒并在随意报数后,询问学生剩下的小棒数量,采用正向思维与反向思维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后,需要在课程结束前,让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联系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建立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这对学生后期学习数字相关的知识有极大的益处。
二、构建生本环境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当下学习现代教学理念,使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教学工作,这是因为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内容具备系统性、逻辑性的特征,如果教师无法采用适合学生生长规律的方法教学,不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还难以利用课上教学使学生形成逻辑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以往数学教师受限于教学设施匮乏的实际现状,难以利用资源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短片等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活视角进行分析、理解,还可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教材知识,在无形中减轻了教学难度。与此同时,在多媒体设备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播放与教学相关的微课或是陈列图片,展示学科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资源,为学生构建生本环境,引导学生采用生活视角分析数学知识。
目前,调查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无法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弊病,这种情况不止出现在小学,即便初中生、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依然存在这样的问题,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发现学生只从理论框架学习知识,并没能找到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桥梁,所以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从新课改要求中发现,现代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学生拥有可借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数学教师采用生本教学方法,让小学数学教师遵循新课改要求推进教学工作变得异常关键,构建生本教学环境为学生模拟实际生活场景,教师在一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长期培养,让学生可以形成对知识应用实际生活的敏锐触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推理能力也大幅度增长,这是因为内化知识、应用知识,需要较强的推理以及逻辑加持下才可以完成,从而完成全方位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任务。
比如,讲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课时期间,在本节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100以内数字的掌握程度,需要让学生在了解数字单位与数字的联系,从实际角度意识到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知识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后,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可以有目的的学习知识,这也是生本课程环境构建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可以了解数与数的组成,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应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掌握数字间的内在联系。比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中展示一堆钢笔,并询问学生钢笔的数量,对钢笔进行分类,让学生可以通过实物分析数与数转换方法,找到数字陈列规律,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辅助,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以往数学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材内容弊端。
三、挖掘教材内容
西师大版数学教材中很多内容均已进行改变,在其中插入很多生动的图片,希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师需要借助教材,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知识,还应该利用课上活动,深度挖掘教材内部信息,采用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研究分析知识,并让学生可以尝试联系上下文内容的方法,考虑知识在生活应用层面的使用方式。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转变课上教学方式,还能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推理基础,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推理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基础能力以及掌握知识所用的时间,在此前提下选择与课本知识贴近的生活素材,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辅助性工具,并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由简单的知识入手逐渐引出较为复杂的内容,让学生有足够的缓冲时间,可以了解掌握教材章节内容,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当下的认知规律,考虑教材内容其难易程度是否合理,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课上的表现,调整教学节奏。在以往教学中,常出现学生因为无法追赶教师讲课的进度,从而放弃学习,不再继续配合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深挖教材内容,可以有效解决这方面问题,挖掘数学教材的潜在价值,让学生在分析知识的同时,可以形成推导知识的能力。
比如,讲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课时期间,在本节课需要让学生在掌握100以内数字后,进一步训练其对100以内数字的读法以及写法的训练,需要让学生可以在教师报出数字后,可以正确的书写数字。另外,需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字的排序问题,在学生学习期间需要考虑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了保证学生可以保有激情,学习余下的课程内容,应该采用激励机制,在发现学生取得进步后,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采用课后习题,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应用领域,并从多个角度剖析知识,让学生可以发现知识的本质,并在训练期间逐渐掌握知识的应用技巧,从而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是教师顺利推进教学工作,并借助课上活动让学生可以形成逻辑思维以及推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实践操作训练
科学的方法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意识到数学学科其特质对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形成的阻力,所以需要使用实践操作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内化知识内化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采用习题训练的方式,虽然可以强化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对于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没有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借助生本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学生日常熟悉的事物,针对低年级学生设计系统的教学流程,在实践操作前需要介绍数学概念以及公式的形成,让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有一个粗浅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并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从数学知识起特点出发,通过公式或概念的宣讲,引导学生从中掌握推导知识的方法原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此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认知。
比如,讲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四课时期间,教师在本节课需要让学生掌握数的排序,了解数字排序规律,让学生可以通过本节课形成较强的数感,在教学期间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请出学生让学生计算班级某一行或某一列的学生人数,并将某一行或某一列视为数字,对不同纵列的学生进行排序,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字排序的认识。
结语:
在核心素养下,分析小学低年段学生其认知能力,并结合教材内容,针对数学学科知识具备的抽象、难以理解的特质,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翻转课堂、生本理论,整合学校内部资源,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本环境,并通过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在活动期间,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法,为知识与生活构建互联互通的桥梁,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知识内容,并凭借学习过程,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可以在教师正确的引领下,进一步强化其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在后期还应该重视教学反馈机制,采用动态视角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针对教学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让学生可以在新课改背景下,通过成熟的健全、科学的教学体系,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以及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潘雪梅.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释义及其应用[J].学周刊,2020(22):85-86.
[2]宾雪,黎娟娟.落实“逻辑推理”素养的主要途径与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0(19):5-7.
[3]赵淑萍.基于信息化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20(21):17-18.
[4]张艳丽,王玲.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热点与展望——2019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论文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6):37-43.
[5]薛洁.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学周刊,2020(21):33-34.
[6]魏雪瑞.谈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20(21):105-106.
[7]赵丽坤.谈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J].学周刊,2020(20):131-132.
[8]余权桂.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新通信,2020,22(08):203.
[9]刘金凤.例谈微课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112-114.
[10]陆林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