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路径优化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胡克静 陈慧君
[导读] 随着“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教育领域的影响与日俱增。
        摘要:随着“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教育领域的影响与日俱增。智慧教育理念也应运而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也如一般本科院校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创新。当前,智慧教育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推广阶段,需要有针对性地整合新观念,落实新行动,以理论联系实际,构筑智慧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网络平台,进一步促进学生“自适应”学习能力的增长,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效率,进而打造兼容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培养就业模式,培养视野开阔、胸襟宏大、博闻强识、融会贯通的通用型人才。
        关键词:智慧教育;视域,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路径优化
        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风起云涌,意味着教育信息化新时代的悄然而来,勃然而起。网络化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发展,使得高职院校的慧教育视域别开新面。尤其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因网络化新技术的出现,而步入了一个新的教育领域,那就是智慧教育。那何为智慧教育呢?就是深度融合教育管理与信息技术,借此创新教育管理的方式,变革教育发展的理念,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而智慧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互联互通。将传统教育的传授知识,转变为现代教育满足学习者个体需求。从教育者的被动灌输,到受教育者的主动吸纳,借助互联网给予受教育者更广阔的智慧知识天地。
一、智慧教育下的高职教育管理方式理念
我们对智慧教育最本质的认识:智慧教育强调教学教育管理方式,高度融合于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技术,使得受教育者能能面朝大海,面对无垠的时空智慧,能真正的置身书山学海。而主动地开展“自适应”选择学习,如果说以前的教育是一口深井,学习者所见也就窥见一斑,而如今是纵览天下,完全可以一览全豹。整个世界的现象与本质,都呈现在受教育者的眼前,为其所用,成就真智慧。
(一)整合资源与互联互通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是能力多元化的通才。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此,高职院校就必须走多元化之路,必须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有效的智慧教育模式。智慧教育依托全方位的信息技术,可以全面整合及优化配置各方教育资源,其经济与时效是最佳最快的,它是独特的教育资源,在互联互通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促进“自适应”教育管理的推行
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学生是被动参与,学生的眼界、心智、思维和实践的时空视域,都受到极大限制。智慧教育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学生的主观参与,而教师只是引导者。因此,学生所有的教学方面以及各各领域,都是“自适应”。他们的人生规划,自己都主动参与。天地万物,人间大道,都是为我所用。“自适应”教育管理亟待认知推广。
(三)促进了学习实践的合作发展
教学、科研与产业化发展从来都息息相关,但彼此有隔阂与界限,甚至彼此脱节,教育管理效率不是很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差强人意。而智慧教育凭借信息化媒介时代之特殊性, 打造了工具性平台,用之于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一体化进程,使三者的教学效果与社会生产化效率,突飞猛进。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路径创新与变革
网络信息时代,智慧教育刻不容缓。基于此,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也要顺势巨变。一切社会活动,一旦离开了网络信息这个开放性的平台,将会寸步难行。
(一)改弦更张,落实智慧教育管理理念
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有一个的固有过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化繁为简的步步推进。智慧教育要全面渗透到教育管理模式中成为其中关键性的枢纽神经必须要完善以下两点工作:首先,我们应知晓智慧教育基本内涵与外延,掌握信息化发展的最新的动态走向,洞悉智慧教育并非目的而是手段。

那是凭借网络信息的手段,获得无穷无尽智慧的视域与手段。其次,获得信息的硬件设备必须强化提高。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对其进行合理使用与长期维护。而不是形式主义,徒有其表。
(二)构建智慧教育平台,促进学生“自适应”能力
教育管理效率的提高,有待智慧教育平台的构建,从而锻炼提升学生的“自适应”学习能力与模式。在网络信息平台中,师生变成彼此平等尊重的生命个体,学生的自主权有所回归,兴趣爱好、知识积累以及就业取向等都有了更多的自主色彩。学生有灌输知识,到自己选择人生追求的智慧,营造更独特自然的个性化的智慧体系。平台的智能挖掘数据,整理信息管理系统等现代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融入学生自适应的智慧教学中,能够更好的服务学生,提高教学教育成效。智慧教育方式,其核心是提高求学者“自适应”的智慧学习模式,求学者通过“自适应”的智慧学习获得真智慧真学问。网络信息平台,则成为最优质的学习设备和最丰赡的智慧资源。实现了“线上”学海泛舟的自由,与“线下”现实慎思的深沉,现实与虚拟的碰撞酝酿,产生更敏锐开阔的视野。全新的学习情境,塑造全新的人格精神。那种开放的、前瞻的、多元的、思辨的知识人才,自然也应运而生。
(三)构建智慧教学管理平台,提升兼容性
学生综合素质的亟待提高,既是时代的要求,亦是社会的需要。 把教学就业,学习思考等各个系统,融为一炉,打造多元一体的综合平台。智慧教育即知识见识的互联互通,融会贯通。因此,各个教与学的主体间,打通融合所有渠道,彼此协作,借助平台,多方兼容,数据共享,提高效率。此其一也。其次,智慧教学管理,要构建完善的制度与标准。院校的制度、标准要有前瞻性、确定性与包容性。教育管理活动才能有在正常情形下运作。 最后,不要遗忘忽视科研与生产实践,要将这些环节融入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他们毕业后的就业,就是踏入社会建设工作,必须具备基础的科研与生产实践能力。智慧教育平台,提前融入科研与生产实践,为从校园到社会的有效衔接与过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构建智慧就业管理平台,加持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如果没有搭建更为广阔互联互通的就业信息平台。那么结构性就业矛盾就无法解决。而一旦有了这个平台,院校、用人单位和就业指导部门借助这平台,智能的视域的实时共享各类就业信息与各类政策。而学生可以全方位,全天候,全视角获得毕业生与企业单位双向的、自由的就业选择机会。 智慧就业管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综合各地的经济产业发展的规模与结构,前瞻性的预测,推断出未来所需人才的数量、结构等,有的放矢的培养各类人才。智慧教学相关的各个平台,有机统一,数据共享,从智慧教学的课程管理,到教学管理,再到就业管理构成三大智慧平台。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智慧学习能力与自适应学习智慧,以及就业所需的科研实践能力。让学生毕业之后,海阔天空,寻找到恰合自己兴趣爱好专业的社会工作。
结语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化革命的关键时期。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全社会的信息化,如果不懂信息网络简直是寸步难行。教育也面临如此境域。智慧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之选。何为智慧,就是眼见开阔,胸襟宽广,就是博闻强识,删繁就简。而要想达到如此境界。最敏捷的途径,就是互联网,信息化平台的引入。它既是智慧教育的媒介与平台,是手段方式。又是智慧教育的题内之物,是智慧的内容。互联网信息化是形式与内容的合二为一。因此,我们倡导智慧教育,就是在不断研究与实践,如何借助信息化来培养智慧的人才,再用所掌握的智慧,更好回馈社会,服务科研生产实践。
参考文献
[1]陈静.大数据环境下现代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改进研究[J].亚太教育,2019(10):159-161.
[2]朱景达,单君,俞君.探析智慧高职教育的发展特征与路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7):31-35.
[3]曾明星,黄伟.“互联网+”背景下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3):67-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