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舒友沛
[导读] 中职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明显现象之有学生的基础薄弱且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摘要:中职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明显现象之有学生的基础薄弱且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科抱有强烈的厌烦心理,也有一些学生对数学学科存在畏难情绪。加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低下,在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难以有效理解数学知识,也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职学生 数学学习 学习兴趣 培养
        引言:
相较于普通高中学生而言中职学生在文化课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明显的表现出对数学学习兴趣丢失,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教学,但是难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一、引起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
由于生源因素,大多数中职阶段的学生属于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对待学习的态度较为消极且文化课程基础能力相对薄弱。而数学学科本身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理解数学学科中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知识。这样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不够强烈。
        (二)学生自身观念的影响
在中职院校学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考试的外部约束也不够强烈,大多数学生普遍在意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对于数学学习不够重视,自然也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学生认为数学课程可学可不学,对于数学课程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从中职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文化课程的教学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数学学科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自然难以应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导致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流失。


        二、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策略
        (一)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进入中职阶段,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进一步延伸,因此教师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具体的感知抽象的数学知识,才能树立数学学习自信,进而愿意主动学习,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教师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和专业结合起来,将学生的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数学历史故事
中职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烈,对于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基于学生这样的身心发展规律,应用数学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也更加适应中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例如在讲解对数相关知识点过程中,教师讲解了数学家阿基米德在生命最后一刻对侵略者说的“不要破坏我的圆”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是重要的组织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进行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从课前导入的情景创设到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再到课后的总结,都要以兴趣贯穿整个课堂。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注重课前引入,在学生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或悬念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拥有良好的课前导入才能使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相关知识点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课前导入情境“一张A4大小的纸张无法对折7次”。这种课前导入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连,学生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纸张无法对折七次,接下来教师再以此为契机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生动且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入数学天地,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使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愉悦感,这样才能使学生维持长期的学习热情,进而拥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还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总结,有效的课堂总结能够使学生自主在课后进行复习,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课堂中所学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深入观察中职阶段学生的生活,将其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
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良好的课前导入,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课后总结,利用教学情境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专业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吴长刚.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策略[J].职业教育,2018(12):227.
[2]李晓东.中职数学课有效教学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