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李萍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是了解古代文化的有效途径。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是了解古代文化的有效途径。2017年部编语文教材把更多传统文化内容编入其中,让更多小学生学习经典作品."新教材特别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德树人、爱国主义都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字里行间."本文将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古文;文化;兴趣
一、小学生学习小古文的现状分析
小古文即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文言文是传承经典的文化载体。由于“小古文”篇幅短小、文质兼美、语言精炼、含义深刻,故事性强,特别适合儿童阅读。这对于增强小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教学生学习小古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对古人思想的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谈吐魅力和写作能力 ,更有利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小学学生身处网络时代,张口即出“网络语言”,文言文好比“天书”,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没有语言环境。加上小学语文教师对古代汉语的教学的方式较死板,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不浓,导致小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普遍有一种畏难情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兴趣,若在学习某一方面的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小学生对学习抱有畏难情绪,其学习成效可想而知是不理想的。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小古文的学习方法,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我以小古文《自相矛盾》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尝试。
二、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兴趣的策略分析
(一)趣读
小古文句子简短,音律和谐,节奏感强,富有韵味,非常适合朗读。 朗读,体味语感之美古文的语言简洁凝练、节奏鲜明,或对仗工整,或长短参差,读来朗朗上口。虽然学生在初读的时候不一定能读正确、读出味道,对内容也一知半解,但他们会觉得有意思、有挑战性,会愿意多次尝试和摸索。如果教师在难点处给予适当的点拨和示范,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感。
教学古文《自相矛盾》时,我采用了四个环节:(1)初读,读通课文(2)再读,初知大意(3)品读,深入理解(4)展读,升华情理。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着学生,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小古文,初步掌握学习小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对小古文学习的兴趣。诵读是小古文学习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上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助于形成小古文语感,积累小古文词汇。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诵读,如男生读、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齐读,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使学生觉得小古文还是很有意思的。
(二)趣写
   小古文篇幅短小,把短小的古文加以合理的想象和生发,通过扩写、续写、创编…… 使小古文内容更加丰富,人物更加丰满,情节更加具体,学生也更易理解古文内容。
   《自相矛盾》古文只有几十个字,我让学生四年级学生扩写到四百字左右。 指导学生从细节处进行扩写,比如,告诉学 生扩写不是简单地翻译文言文,而是要弄 清楚小古文的主旨,在了解主旨的基础上加以合理想象,创设情节。比如:楚国这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姓名、年龄、出生、性格,都可以合理想象。

我还提示学生,故事发生在一个集市,可以进行场面描写,写出集市的热闹。楚人为什么要前后矛盾地说,中间有没有原因,在介绍自己的矛与盾之前,他的想法是什么,围观的人听了楚人对自己矛与盾的介绍后会想了些什么……
    扩写小古文时,在吃透原文的情况下,再遵循主题不变,主要人物不变,主要情节不变的原则,展开有序想象,深入思考后合理安排这些问题,扩写的文章才能言之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体。
扩写主要是要把彰显原作主旨的地方作为扩写重点,而不是处处增加文字,平均用力。一般而言,小古文有详写和略写两部分,扩写的空间,就在略写的部分。小古文扩写时,可以在人物和事件两个方面加以扩充,把原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变为描写性语言,还可以增加气氛的渲染和细节方面的描写,然后以散文化的形式进行扩写。
扩写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想象的过程。一般供扩写的小古文比较概括,要以原文为基础,把自己积累的日常的见闻思感融汇到扩写的内容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有关的情节或细节。扩写时,要抓住关键词和重点句子,采用分解或提问的方法展开叙述或描写。写人物要通过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事情要充分展开主要情节,写出事物的前因后果和发展变化;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形、态、色、声去进行细致描绘,展现物的特征。
    这样,扩写后的文章应比原文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而在扩写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此及彼,由浅到深,从内到外,全方位地进行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组词能力、造句能力、想象能力、描写能力都会大大提高。
(三)趣演
    当《自相矛盾》古文改编完后,我班学生还饶有兴趣地进行了演出。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有的扮演楚人,有的扮演围观的人,有的扮演路人……穿着古装,拿着道具,加上惟妙惟肖的表情,夸张的语气,生动地表演起来,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将改编的小古文进行排练,是对小古文的 再理解。在剧本的排练过程中,由于要模仿小古文 中人物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就一定要 去领悟其表达的真正含义,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 思。排练,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而且也是学生 情感体验的一次活动,更是学习语言技巧的活动。 我们要抓住对文本表情达意有重要作用的字、词、 句,引导学生重点品读、比较、想象,凸显其独特的 内涵与神韵。让学生在表演中快乐学习,既有 利于培养学生对小古文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语文素养,还让学生从古人的言行中感受 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在小学 阶段 激发学生 阅读小古 文的兴趣 ,教师则需在课堂上 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古文 ,通过在教学过 中增加 学 学习古文的 自主性和趣味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 “读”“写 “演”“这三个方面加强学生对古文意图的深刻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与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鑫云. 小学高段“小古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刘红霞.引领学生走出古文学习困境的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3(04):41-43.
[3]杨明霞.如何消弭学生学习古文的心理障碍[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