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7期   作者:曹纯红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也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但在轰轰烈烈的改革背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还存在着“少、慢、差、费”等现象,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也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但在轰轰烈烈的改革背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还存在着“少、慢、差、费”等现象,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为此,如何展开有效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广大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现今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都以应试化为主题。在他们看来,开展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分数,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更为理想的分数,只有如此,教师的个人发展才会更具基础。另外,教师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具体阅读需求以及学生对现有阅读教学方法的兴趣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更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甚至会引起学生对教师本人的抵触感,最终完全放弃对语文进行学习。所以,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创新,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基础,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不断促进学生进步。
一、精心设计课堂阅读教学情景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课堂阅读情景,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阅读文章充满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设置阅读前问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例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设置问题:“白求恩生活的年代是?”,“白求恩为中国做过哪些贡献?”。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增加阅读教学有效性,还能使学生在思索问题答案过程中认真完成文章阅读,并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情景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对启发学生参与阅读有显著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课程导入,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融入阅读中,提高学习有效性。
二、及时更新阅读教学理念
        要想真正保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观点与教学理念是教学基础与前提,只有及时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明确阅读教学文化与实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紧跟课改要求进行阅读教学创新、注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在初中语文阅读实践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式、以自我为主的阅读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阅读主体,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阅读之中。传统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忽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讲解。这种教学理念不仅降低了阅读教学效率,还会降低学生和阅读兴趣。为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得到发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我的信念》阅读教学的时候,为了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发挥出来,教师就可以尊重学生个性与主体地位,为学生设计出如下问题:“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表达手法?作者想要借助文章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思想?”借助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与阅读,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思考中得到发展与提升,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真正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丰富教学形式与教学方式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及手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教学的针对性。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当中可以设计不同的课型,比如像探讨型、思维训练型、感悟型、欣赏型等,然后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以及教学重点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星星变奏曲》的时候,便可以通过朗读或者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对本文优美的语句加以了解与掌握,或者在学习《敬业与乐业》的时候,便可采取探究或者思维训练的方式,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同时,在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方面,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转变教学观念。这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之一。在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得到提高,教师要以指引者的身份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在整个阅读教学当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以及自主学习。除此之外,在阅读过程当中,教师要赋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当然因为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学观念,但是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进行改变。第二,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氛围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初中生都有早读,早读的时间在40分钟左右,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在早读安排阅读课。或者为提高阅读的整体质量,还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进行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阅读,不仅能够提高阅读质量,还能将阅读内化为个人化的行为。
四、增设教师点评和课堂讨论环节
        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对阅读较好的学生进行口头鼓励评价,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激励差生要加强阅读,争做阅读先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制定阅读能力成长记录本,记录学生的阅读成果,通过展示阅读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模式寻找解决策略。同时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文章主旨,升华知识点,走入文章深处,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如开展课堂小组讨论,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组,对阅读内容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刻掌握文章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而提升鉴赏和阅读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都没有注意创新的问题,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方法方面都存在着不合理性,不利于阅读教学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很难诠释阅读教学的价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合理对多媒体进行利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应用情感教学的方法,合理对教材进行解读。
参考文献
[1]刘菊.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求知导刊,2019(52):54-55.
[2]郝虎.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开展[J].学周刊,2020(02):102.
[3]吴超.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设计探讨[J].学周刊,2020(02):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