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及预防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吴凤平
[导读]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同时综合国力的提升,让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基础设施数量越来越多,政府开始寻求让社会资本融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由此产生了PPP模式。
        上海宏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200126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同时综合国力的提升,让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基础设施数量越来越多,政府开始寻求让社会资本融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由此产生了PPP模式。本文对PPP模式下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探讨,首先分析了PPP模式的相关概述,然后对PPP模式下项目投资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简要叙述,最后对预防控制风险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相关企业的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政府政策;预防措施
        一、PPP模式的相关概述
        (一)PPP模式的定义
        ppp模式指的是实现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是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作方式之一。在ppp模式中,民间资本与政府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参与社会公共基础的设施。以为社会公众提供产品与服务为目的,通过沟通协商达成特许权协议,从而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合作关系,该模式的优点就在于能够让各方通过合作要比单独进行活动更加容易成功,降低了政府的财政支出,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1]。
        (二)PPP模式在我国推行的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而随着基础设施的数量越来越多,政府不得不与民间力量进行合作,共同参与本地公共基础建设,这也就是PPP工程的基础,通过政府与民间力量之间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2]。
        二、PPP模式下项目投资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政府的政策变化产生的风险
        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进行投资规划建设,这个时候国家政策的变更无疑是最为严重的影响。在PPP模式之中,政府通过与民间资本进行沟通达成共同投资建设协议,这样的投资方式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无法得到保障的。如果政府在政策方面出现变化,则会极大的影响项目投资建设效果,进而无法保障项目的价值。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对项目的投资逐渐形成了相应的模式,而在PPP模式之中,政府需要与民间资本进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强调政府的监管作用,共享相应的资源,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而当政府的政策发生变化之后,原先的计划将存在风险,将对整个项目的收益状况造成威胁,进而影响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3]。
        (二)资金方面存在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PPP模式的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短,但对于资金的需求却相对较大,而且十分集中,运营周期较长,回笼资金较慢,这就要求投资方必须要具有足够的实力与能力,否则投资方便有可能会发生阶段性财务危机。对于资金方面的风险,可以通过利用多元化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解决,例如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利用资金的方式来对项目进行运作[4]。
        (三)投资项目的运营收益与预算存在差异形成的风险
        在企业的投资项目中收益风险的具体表现主要有:运营后期的收益与预算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投资项目的不成功;在投资项目的运营收益中实现的项目收益,例如建设相同类型或类型相似的项目投资,会对原有投资项目的收益估算存在直接影响。
        (四)不可抗力产生的风险
        不可抗风险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值得是由于市场竞争或者金融危机等情况而造成的风险。当世界范围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投资项目也会跟随出现危机,货币快速贬值以至于投资难以得到预期的回报[5]。另外,不可抗风险也包含了一些非人为的外界因素,这些因素与项目投资本身并没有任何直接性的联系,但出现之后便无法抗衡,只能进行保本处理,尽可能的降低对企业造成的危害,例如疾病、地质灾害等,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特别是在美国此类没有储蓄习惯的国家,许多企业、个人都因为疫情的原因而破产。


        三、PPP模式下投资项目财务风险预防策略
        (一)加强对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的控制
        在应用PPP模式的时候,必须要根据财务风险管理相关方式方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通常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对PPP项目风险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对其进行投资的可行性非常高,因此在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的时候,应当保障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确保投资行为的合理性,为降低投资风险奠定基础;其次,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在选择投资方式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进行分散性的投资,根据相关行业数据的分析结果,尽最大努力保障全面发展。当面对一些高风险的投资项目时,当确定需要进行PPP模式投资时,应当与保险公司建立沟通合作,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再就是,社会企业要与政府积极的进行联合投资,通过对以往PPP项目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政府在筹备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障项目的稳定性,通常都会选择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合作,并保持利益化的决策体系,让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最后,在PPP项目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利用合理的措施对项目进行分析,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尽可能的将风险降低。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实现对风险的最佳控制,进而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6]。
        (二)对PPP模式项目融资风险进行控制
        有效确保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基本前提是能够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由于社会资本的结构类型不同,相对应的资本成本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的融资额度主要依托企业的生产经营及投资,并非融资方面进行管控,因此,在特定状况下,将投资项目、企业运营和资本结构进行妥善协调,才能有效降低资本成本和企业财务发生分散的风险性。首先将企业资金加强管理,有效提升资金的使用率,项目运营过程中不仅要将项目的经营进行强制管理,还要将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将资金回收周期缩短,针对付款项目制定合理规范的拨付制度,将支付时间适当延迟,并将资本结构进行优化整改,有效确保投资项目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从而实现降低资本成本。其次对资金的预算加强管控,并制定完善的投资、融资规划,确保项目的经济收益与资金还款、分配等配套,同时提升资金的使用率。
        (三)建立并完善资金风险控制体系
        企业在投资项目的筛选过程中,应结合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大小,选择适合自身发展及运营的投资项目,企业风险预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主要是创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制,同时使内部控制体系的创建及运行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其次,树立明确风险意识,强化财务指标的筛选及运用,并对国家政策整改对财务指标造成影响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创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将企业及投资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有效结合,从而形成整套一系列的风险管理体制及内部管控系统,实现财务目标的投资。
        总结
        综上所述,在PPP模式的投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财务风险,为此需要对以往的案例进行分析,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目前,PPP模式已经成为社会中各个行业发展的一把双刃剑,具有全新的机遇和无限的挑战,不言而喻,企业只有懂得把握机遇,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PPP模式下的投资项目不仅能为各大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与此同时,还会具有一定程度的投资风险,因此,将项目的风险有效降低,确保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才能实现效益获取的最大化及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立莉.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2):112-113.
        [2]穆旸.PPP模式下产业新城建设的风险与投资决策[J].市场观察,2019,(11):64.
        [3]李涛,唐敏.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引入PPP模式的风险与防范[J].财会月刊,2020,(9):119-123.
        [4]韩瑞.基于PPP模式下投资建设项目合同风险与防控措施探讨[J].楚天法治,2020,(3):120.
        [5]倪喆,赵广义,杨祖贤,等.PPP+EPC模式风险分配综述[J].价值工程,2019,38(29):288-291.
        [6]陈静怡,赖芨宇,王颖林.REITs应用于PPP模式的风险价值评估研究[J].建筑经济,2019,40(11):68-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