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三和数码测绘院有限公司 甘肃省平凉市 741000
摘要:21世纪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文化都在不断发展,社会中的居民城市化和乡村建设正在不断进行,同时也在建设中暴露出很多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的空间规划就显得愈发重要,这两者关系密切,所以基于生态文明上的国土空间的规划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为读者介绍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国土空间规划,探讨两者关系,并研究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国土的空间规划。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引言
新时期,党和国家也重点关注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问题,针对我国城市发展中所出现的污染,违章和不科学的规划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相关文件。在过程中出现土地资源浪费,危害当地生态环境都要进行研究处理,旨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
(一)简介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尊重、顺应及保护自然的一种让你和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理念。该理念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在此核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进行生态保护。该理念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让生产者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思想,如今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了众多领域,对社会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二)简介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对国家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划定相应的功能区域。具有让城市系统而有序的发展,充分利用社会的公共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也方便国家相关部门对于产业的统一管理。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意识起步较晚,但近些年也趋于标准化、科学化的发展。
(三)生态文明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
在我国自从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国土空间规划就与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共同着力于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1]。
国土空间规划是施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国土空间规划能够有效的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统一的进行污染监管和治理。这对于我国如今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也指导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标准。在国家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初期,各项比准还尚未成熟时,就将生态文明理念作为该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在随后的十多年的不断完善。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也对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整合社会公共资源,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同发展,绝不能进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从始至终都是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核心。
二、生态文明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方法
(一)准确评估资源的承载力
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被重视,绿色发展不断深入人心时。城市空间规划要力求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双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努力实现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明确该地区或该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对承载力的研究必须着眼于整体环境,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系统等资源进行综合考虑。专业人员进行考察勘测,综合考评提高资源承载力的估算准确性。同时专业技术团队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部门提供该区域适合产业、最佳开发区域等建议[2]。政府相关部门在引导企业开发时要进行监督,使企业的资源使用量和开发强度不得超过该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这样才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要尽量吸引适合当地特色的相关产业。
(二)集聚开发模式,高效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缺乏、可进行开发土地有限。在进行规划时应该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方式,循序渐进,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就当前我国土地使用的现状来看,现有已开发的土地资源仍存在使用不充分,企业比较分散,难以集中统一管理,浪费公共资源。因此,在进行空间规划工作时,加强集聚化的建设模式,提升空间效益,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此外,我国的资源分布与土地开发的地域分布距离较远也引起了新的问题,众多人口聚集区自然资源较少,部分资源丰富区人口稀少。解决该问题的具体体现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工程。在能源较远距离的运输过程中也产生了没有必要的损耗。因此结合区域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吸引相关的下游产业集聚,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能源不必要的损耗,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也符合生态型国土规划的要求。
(三)加强国土生态保护工作
加强国土生态保护工作是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国家划定生态保护区,加大保护力度。如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等,这些地区禁止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保持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其次,重视海洋水质的保护。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仅只限于陆地,对于海洋生态的保护同样重要。部分工业生产也需要占用海上区域,相关部门也要重视这些产业所产生的污染。最后,建立国家的生态安全保障,保护国家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不受其他地区的侵害。或者缩小国家内部灾害的影响范围,在大的方面进行保护,如防止洪水、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3]。从而更好的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东部沿海防护林、三峡水库等区域都是我国的生态保护的屏障。
(四)优化分布格局,综合进行治理
为促进生态区和生产区的稳定和谐,必须得进行土地规划的综合治理,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首先,对生态区和生产区的数量及区域划分必须明确,并进行优化。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共同进步。在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适当加大生态区的分布,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因人口过多污染严重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其次,要建立与修复相结合,在不断建立新的生态区时,也要修复过去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合理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国家经济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挑战,因人为活动导致的生态区污染,导致生态区缺乏活力。因此应该积极的关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积极的制定相应解决方法。在修复生态环境上加大科技的投入,更科学地促进生态区与生产区的和谐发展。
(五)加强监督管理,践行节约理念
当前的国土空间规划依然存在土地资源浪费,污染当地生态环境。对此需要加强对已规划区域的监督,对污染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保护生态环境。如今还有很多企业生产工艺粗放,容易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为此应为企业树立节约资源型的指导理念。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生产工艺,生产精细化,减少资源浪费,推进企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
三、结束语
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以及生态文明背景下国土规划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可以得知生态文明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标准,国土空间规划效果如何另一方面也是看对生态的保护情况。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先评估环境承载力、集聚开发、加强生态保护、优化布局综合治理最后加强管理监督。建立一个节约型、生态型的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作,需要着眼全局统筹兼顾,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保军,陈鹏,董珂,等.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J].城市规划学刊,2019(4).
[2]唐丽静.生态文明视角下"多规合一"实现路径研究及实证分析[D].2019.5-9
[3]茹小斌,祖健,张力文,等.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德国经验启示及海淀区的探索[J].国土资源情报,2019,000(005):8-14.
[4]报社.德国生态账户制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国土资源,2016,000(01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