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系统的组成复杂多样,其中变电站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必须加强变电站土建工程建设,提高施工质量。变电站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而土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力系统运行质量的高低。简言之,土建工程对于变电站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总结了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了变电站工程建设的相关技术和管理方式,希望能给相关人员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工程;关键技术;管理
前言
电力行业是我国经济和工业发展的顶梁柱,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是举足轻重的角色。当今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都离不开电力资源的支撑。因此,必须增强变电站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建设质量不仅影响着电力的质量,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变电站土建施工关键技术
1.1 支架基础施工
支架基础施工的顺利完成是工程完成的必要前提,应该把控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按照设计要求严格完成尽可能满足设计要求:实现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的双重夯实。并进行必要的验槽工作,以保证基坑的质量。实际上,地基可以分为天然形成的和人工开凿的。无论是哪一种地基,在对其进行验槽工作时,都应该一丝不苟的完成。在雨季时,施工过程不仅要注重基坑不能在雨水中长时间浸泡的问题,还要时刻检测坑底的承载能力,减少沉降现象的出现,提高变电站运行的质量。坑底作为整个变电站的支撑性结构,其承载能力是必须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如果变电站的质量大于其承载能力,则极有可能造成整体结构的沉降。而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不仅供电稳定性得不到保障,而且设备和人员安全也会受到威胁。此外,需要对混凝土、模板、钢筋等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在选择模板时为满足模板与支撑体系的施工要求,需先处理模板表面的粘浆,然后抹隔离剂,最后为保障模板表面的光滑度再来安装模板。根据不同的台阶结构,选择不同的预埋方法再安装模板来保证模板表面的光滑度。固定预埋螺栓和埋件时,需要特别注意台阶类结构,为防止因为砂浆冒出而导致的烂根事件的发生,首先应严格管理钢筋避免因踩踏造成破坏。然后在下层台阶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严格把控钢筋间的距离和钢筋的位置。主体支架的顺利建造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整理以便于后续工程的开展。具体来说,要对现场废弃的生产材料进行收集和归类,并进行统一处理。
1.2 预埋件安装施工
在安装预埋件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控:从工程框架的轴线、中心线和高程点来测定定位轴线、中心线和高程,来实现预埋件的定位。为了便于配电柜、横梁、墙面等结构进行预埋处理,可以考虑将小段钢筋固定在固定架的钢筋网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固定架的制造要以预埋件的位置和大小为参考,并且需要可以支撑固定架的竖杆和斜撑。针对某些体积过大的物体,建议在钢板上设置下料口和排气口,其数量与预埋件的体积相关。预埋件的安装关乎整个工程能否顺利完成,因此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按照设计图纸对预埋管的长短边进行定位;其次,梁侧底部的钢筋应固定在主筋的上方,不能直接点焊或引弧在主筋上;最终应在抹灰施工时,覆盖和保护暴露在外的预埋件,并修理损坏的预埋件及焊接构件。预埋件安装过程很重要,复检工作也很重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复检工作:第一,保证预埋件的型号、规格不出错;第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小高程和位置的误差;第三,检测预埋件的稳定程度,具体用拉线或水准仪来检测预埋件的平整程度,用钢尺测出中心点位移,用吊线检测垂直度;第四,在预埋结束后,对施工现场进行看管,以免出现意外,导致施工现场被破化。
1.3 混凝土结构施工
变电站工程建设的质量、整体结构和配件的使用效果均受混凝土结构的影响。鉴于此,建设人员和管理人员应该重视混凝土施工过程,以确保该施工步骤的质量。对于清水混凝土结构而言,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来进行修建,并重点关注防火围墙、地面结构以及消防水池的建造。在《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一书中,有关于变电站建设工程相关的条款。明确规定了混凝土结构检测后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对于麻面、蜂窝、孔洞、和缝隙等问题持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发现了这些情况,必须马上进行修整。
修整方案如下:(1)麻面:在修复麻面之前首先需要使用清洗试剂将表面清洗干净,然后采用一定比例的混凝土砂浆对其进行修复。砂浆的比例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是1:2到1:2.5。(2)露筋和蜂窝:同样的需要在修补之前进行必要的清洗工作。此外,需要采用高压水枪将周围松散的部分清理掉,避免在修补过后又出现新的坑洞。(3)孔洞:孔洞的修补工作相对复杂,需要重新支模,并在高压环境下将纯水泥浆灌入孔洞中,以确保新注入的泥浆与原本的结构之间的紧密性。(4)裂缝:首先需要将裂缝的尺寸进行精确的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在表面开凿出V型裂缝,再进行封闭处理。
2 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要点
2.1 加大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工艺管理
(1)在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前,需要工程的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实地考察,看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然后对项目进行合理的评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在有效区间内进行改造,减少在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出现。
(2)施工过程中,若出现无法判断结构是否腐蚀时,应及时将已腐蚀和未腐蚀的混凝土分隔开来,以免造成损失。
(3)在建设屋面的整个过程中,在屋面采取分区排水的方式,运用找坡的原理,调整排水坡度。必须运用达标材料进行建造,以保证屋面的强度和质量。关键在于合理科学的预埋管线,这样即使温度变化,也不会出现漏水的情况。
(4)在开展土建项目的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要求应较高,对于易漏水部位,用隔水性强的材料,确保建设完成后建筑不再漏水。
(5)在设计室内地面时,结合调查的数据和已知的材料,制定可实施的方案,采取规范的施工措施,提升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水平。
2.2 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阶段的控制
对施工过程所用的材料进行把控。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用到大量砂石、水泥和砖等材料,所以这些材料必须达国家规定的标准。合理安排监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监督和检查,减少因粗心导致的质量不达标问题。在使用材料前,应对施工材料进行测试,当测验结果表明所用的材料符合施工要求后再投入正式的施工当中,可避免有工作人员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进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2.3 加大竣工阶段的监督控制
工程结束以后,对质量的监督也不能松懈。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为防止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事件的发生,应及时对有问题工程进行整改。与此同时,应加入维修维护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为工程提供良好的使用性能。
2.4 加大变电工程施工监督管理力度
以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保证施工能够达标。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习先进技术,购买适合材料,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来确保工程的质量。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任务,给出施工的技术标准和紧急情况应急预案,使在有条不紊施工的过程中,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对施工的标准进行规范,并指定人员进行监管,对不符合施工标准的分工程,及时进行整改或返工处理,避免不合格分工程的存在。并定期以报告的形式,将工程的进度进行整理,公布,让落后的工程加快进度,不合格的工程向优秀工程学习并整改。进而减少工程质量隐患,达到预期效果。
2.5 实现施工技术创新
在科技发达的自动化时代,变电站也应紧跟时代步伐,革新技术,进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首先学习、整理、消化先进技术,其次进行再创造,最终实现施工技术上的优化,提升变电站土建工程技术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社会用电的需求,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电网的规模,增强供电能力和稳定性。因此,变电站土建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才能为民众持续供电。
参考文献
[1]董非,陈秋冬.变电站土建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8(01):81-82.
[2]祁虎.变电站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分析[J].门窗,2019(1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