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维护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20年3期   作者:覃天佳
[导读] 我国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和成果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和成果。经济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积累演变,电气工程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科技技术是否先进的标志,伴随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相对应的电力建设的水平同样在进步和创新。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维护;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引言
        我国整体经济建设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和高度配合,才有今天的局面。如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与生产技术相结合,更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将电气自动化管理运用在各行业的生产中,使工艺流程上更为简化,整体操作更为方便,在节约生产的成本同时还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1电气自动化维护中常见问题分析
        1.专业知识匮乏,管理模式守旧,与传统的工业生产相比,电气自动化具有精密度高、内部结构复杂、构件关联度高、检修费用大等特点,因此,部分工业生产型企业在管理与维护工作中,无法适应新型生产技术,对新型生产作业的工作原理、内部构造、软件程序不甚了解,这就出现了管理与运行相脱节的现象,当设备出现故障后,无法第一时间制订针对性的维护方案,错过了设备的最佳维护期,使生产作业流程严重滞后。尤其对于设备维修人员来说,维修技术仍然停留在传统生产作业机械的层面上,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自动化、现代化的生产流程不相匹配,导致设备故障频发,甚至埋下了重大的安全生产隐患。2.机构设置形式化,基础设施配置低,虽然工业生产型企业针对电气自动化管理设立了专门的职能部门,但是,在人员配备方面,只是设置了管理型岗位,而没有技术型岗位,当设备出现运行故障后,管理人员只能“临时抱佛脚”,督促操作人员或者授权外来的设备维修人员,排除故障隐患,这样一来,不但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耗费了大量维修维护时间,而且也无法收到满意的维护效果。此外,部分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往往将设备管理室与库房、存储间等基础设施统一设在一个空间内,设备的内业资料、相关配套的养护设施、维修器具统统存储在一个区域,无形当中就大大降低了维修效率,同时,也使安全风险指数飙升。
        2电气自动化维护中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2.1集中监控
        1.把工作系统的所有功能环节全部集合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处理,称为集中监控,此方法相对简单,整个维护也简便易行,集合控制程序不会明显受到控制站的影响。然而,整合了多功能一起工作,就增加了处理器的负担,限制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2.随着监控系统的共同电气设备的增加,控制的对象也相应增加,明显增加增加了主机工作任务的负担,要避免此情形,投入电缆的数量要明显增多。但是电缆的长度延长,就容易产生不可控制的影响因素,使得整个监控系统的稳定系数也相应减少。3.隔离刀闸上的辅助点电线连接往往发生短路,可导致到电气工程设备不能正常运转,若为二次接线,将影响它的安全性、安检性及维护性,相对杂乱的接线可导致数控系统产生事故的频率增加。集中监控提高了部分的工作效率,由于需要相对比较高的技术,耗材和工作量增多,引起使用成本增加。
        2.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机电设备的电气自动化改造及维护工作的开展,必然需要一定数量技术人员的参与,为了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体作用,进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则显得十分必要。为此,相关部门要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机电设备的电气自动化改造及维护工作的实际要求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训流程,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能够理论结合实际,一方面加强相关技术理论的传播,另一方面加强技术能力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为整个机电设备的电气自动化改造及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特别是要借助国家对中职学校的大力扶植工作,在全国各地中职院校中都要开设机电设备的电气自动化教学课程,培养一大批具备扎实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职业人才。另外,为了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培训的作用,相关企业要定期不定期的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与学习,在不同发展地域之间开展技术交流工作,并在阶段性的培训工作结束之后,对参训人员进行必要的考核,通过考核来检验培训效果,从而引起参训人员的高度重视,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2.3做好管理与维护的工作
        在日常的电气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中,首先要完善管理与维护台账,确保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执行;对自动化设备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归纳和整理,将维护过程中需要使用的配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企业生产管理,约束生产人员的操作规范,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设备的使用,减少设备的损坏。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生产前的培训以及对设备使用技术进行规范,生产人员的专业知识要进行定期的考核,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进一步增加生产人员对自动化设备的重视程度,在使用的过程中和日常的维护方面都要非常的重视,规范设备使用流程。只有企业对自动化设备的重视程度不断的提高,对生产人员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才能保障设备的有效运行。
        2.4应用新技术,采用新方法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电气自动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尤其在近年来,PLC技术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继电器功能,在工业自动化当中,能够对生产作业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比如PLC系统中的信息控制与顺序控制功能,能够快速精准的采集到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然后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储存、处理,以程序指令的方式,来支配设备的正常运转,而顺序控制则能够大幅降低生产作业误差,进而降低运转的能量损耗,对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设备管理过程中,一般需要借助于工作人员到作业现场,跟踪验证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而应用PLC技术后,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终端操作界面,就能够掌握每一个时段,设备的动态运转信息,如果发现运转异常,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启动报警装置,并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响应,为排除设备故障争取了大量时间。因此,设备管理人员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应用新技术与新方法,在提高管理效力的同时,确保电气自动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产能。
        2.5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将同样如此,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电气自动化工作必须运用现今新的网络技术,通过完善信息平台和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以便人工智能未来在该行业的应用夯实了资源基础。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成熟,有条件使得人工智能可成为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国家必须大力鼓励促进企业朝此趋势努力发展。
        结语
        电气自动化维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清醒的意识到机械管理与维护在工业自动化发展进程中体现的正向价值,明确管理目标、优化维护方案、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美好愿景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德君.机电设备的电气自动化改造及维护[J].南方农机,2019(16).
        [2]张永强.机电设备的电气自动化改造及维护研究[J].智能城市,2019(16).
        [3]姜延承.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17,2(4):72.
        [4]王振.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2(12):00293.
        [5]白一鸣.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住宅与房地产,2017(12X):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