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正式把推广装配式建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我国装配式建筑从五十年代的装配式大板结构建筑开始,已经发展到如今的装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面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目前的建筑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市场需求与产品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行业标准和国家规范的推广普及与市场发展速度的不协调等一系列的具体问题,直接关系到装配式建筑的产品质量。
【关键词】 进场验收、、起重设备选型、现场吊装、自密实砼
一、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分为浆锚结构体系、钢套筒技术体系以及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装配式整体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援引自德国的艾芭薇自动生产线技术体系,相比较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浆锚体系和钢套筒体系,其建筑起步最晚,技术上、标准上也不如浆锚体系和钢套筒体系建筑那么成熟,虽然各地方已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技术规程、标准,但从整体上来说,还处于萌芽状态,技术安装上还有待提高。
在装配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中,预制构件主要有预制叠合墙、叠合梁、叠合板、预制阳台、空调板及楼梯。
二、装配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主要施工流程
1、装配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主要施工流程
预制构件验收→测量放线→安装标高控制器→预制墙体吊装→绑扎约束边缘构件钢筋→支约束边缘构件模板→搭设叠合梁板支撑→吊装叠合梁、板类构件→预制构件边缘节点处封模→绑扎梁板钢筋→安装竖向连接钢筋→标高预埋件留设→混凝土浇筑
2、装配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主要施工流程技术分解
(1)预制构件验收:对进场的预制构件质量证明文件、规格型号、构件的标识、预埋件、预留洞、结合面、构件的性能、外观、平整度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并做好进场验收记录。
(2)测量放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养护后达到1.2n/㎜2,或上人无脚印时,利用测量工具在楼层上放出主控轴线、墙体边线、墙边300㎜控制线。
(3)安装标高控制器:标高控制器用于预制叠合剪力墙构件、预制填充墙构件底部50㎜处,起到控制预制墙体安装高度控制的作用。标高控制器上表面误差不大于1㎜。
(4)预制墙体吊装:利用塔式起重机等垂直运输设备把预制墙体吊运至安装楼层,吊装人员通过试吊、初步就位、安装临时固定斜支撑、核查安装定位线、墙体垂直度检查、精确就位等一系列过程和动作,把预制墙体安装在相应位置。
(5)绑扎约束边缘构件钢筋:按设计要求绑扎竖向钢筋、水平连接钢筋。
(6)支约束边缘构件模板:模板采用铝模板或木模板,支模要牢固,模板间缝隙用胶带粘贴,避免浇筑砼时漏浆;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复测其顶部标高,防止顶部标高过高,影响叠合楼板的安装。
(7)搭设叠合梁板支撑:在楼地面上弹出立杆支撑点,按施工方案要求的立杆纵横步距搭设内支撑杆件,杆件搭设完毕,在立杆顶部架设方木,方木上表面误差控制在5㎜之内。
(8)叠合梁板类构件吊装:利用塔式起重机等垂直运输设备把预制墙体吊运至安装楼层,吊装人员通过试吊、初步就位、调整内支撑标高、精确就位等一系列过程和动作,把预制梁板类构件安装在相应位置。
(9)预制构件边缘节点处封模:按施工方案要求,在预制墙体下部50㎜处、叠合板拼缝处、后浇段处、叠合梁与墙体结合处,预留洞口处、阳台边缘、空调板边缘、厨房、卫生间等下沉部位进行模板安装。
(10)绑扎梁板钢筋:按设计要求绑扎叠合梁上部钢筋,叠合板上部水平钢筋及附加钢筋。
(11)安装竖向连接钢筋:竖向连接钢筋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预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安排专人看管,发现钢筋移位及时修复。
(12)标高预埋件留设:叠合板吊装完毕,按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要求,在相应部位做好油漆标识,把标高控制器的螺杆焊接在墙体或梁钢筋上。螺栓外漏程度为结构楼面成型面伸出80㎜,并用胶带等做好保护。
(13)混凝土浇筑: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按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需分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不超过1000㎜,有效避免叠合墙体爆裂。
三、装配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点
1、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与审核
装配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施工主要应包括以下专项方案:构件吊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预制构件安装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吊具设计方案、预制构件存放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方案或细石混凝土施工方案、普通脚手架施工方案、全钢自升式爬架施工方案(不采用可不编写)、现浇节点模板施工方案、边缘构件模板施工方案、钢筋安装施工方案、构件拼缝处理施工方案、构件保护措施、预制构件运输方案等,施工前需完成方案的编制与审批。
2、构件材料进场验收
构件进场,应按构件质量标准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外观、尺寸、预埋件、预留洞及砼构件强度检查。不合格的构件按修补或返厂报废的方式处理。
3、起重设备的选型
PC工程施工的特点是起重量大、精度高,在选择起重设备时要根据整体工程情况,重点考虑起重量、起重精度和幅度,依据塔吊选型方案优化,优先选取ST6015和ST6023两种塔吊型号。当塔式起重机附着在PC构件上时,应通过模拟计算,在PC构件设计阶段确定附着点的位置。预埋件须在工厂制作构件时一并完成,不得采用在预制构件上用后锚固的方式进行附着安装。
4、预制墙体构件的吊装技术
预制墙体吊装一般按一个流水段进行吊装。预制墙体构件吊装要求采用“先围护,后中间”的起吊原则,即先吊装外围护部分,后吊装中间部分。在安装预制墙体构件时,采用可调节斜支撑螺杆将墙板进行固定。临时调节杆与限位器的固定,是构件安装不跑位与构件吊装安全的保证。
5、板类构件吊装技术
叠合板类构件吊装流程一般可按流水段划分施工。叠合板构件吊装要求采用“一边赶”的起吊原则,即从流水段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吊装,严禁隔块吊装。采用“先搭设支撑体系,其次吊装板类构件,最后施工连接结构”的施工顺序。构件就位后方可松吊钩。使用水准仪对水平构件底部标高进行复核,满足相应规定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6、自密实(或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
因叠合墙空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着混凝土浇筑高度的增加,会对叠合墙内外页产生较大的侧向压力,引发叠合墙底部空鼓,叠合墙开裂甚至爆裂的质量问题。采用自密实砼施工,并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不大于1000mm,可以有效避免上述质量问题的发生。
五、装配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施工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构件的深化设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阶段的措施性工作,需要前移到设计阶段考虑,如拆分构件单元对吊装条件的考虑、吊装和临时支撑预埋件的设计、拼缝处理、塔吊扶墙点、全钢爬架安装点位设计等,均需在厂家深化设计时完成。
2、预制叠合剪力墙构件垂直度的控制
叠合剪力墙构件部品重量相对较轻,一般在 500 ㎏~1000 ㎏之间。因此,叠合剪力墙吊装完成后,其垂直度很容易受叠合梁板吊装对其进行撬动以及后期砼浇筑而产生偏差。 故叠合剪力墙垂直度的控制措施,仍需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3、预制叠合剪力墙构件水平标高的控制
根据叠合剪力墙构件安装工艺要求,预制叠合剪力墙构件下部与结构楼层面之间必须预留 50 ㎜间隙,故叠合剪力墙构件下部的支撑托的质量,直接影响楼层的整个水平标高的控制质量。那么,支撑托的创新与制作,也需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