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期   作者:杜媛媛
[导读]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后,
        摘要: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后,历经10年的时间考验,最终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确立的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之中,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的有关于义务教育阶段阅读的要求,而其中唯一的背诵要求就是古诗文的背诵,在第一阶段(小学一至二年级)就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在第二阶段(小学二至三年级)要求背诵诗文50篇(段),在第三阶段(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背诵诗文60篇(段),累计下来也就是说在小学教育阶段,孩子必学学会背诵一百六十首古诗词,这样的累加起来甚至比小学阶段学过得到所有课文的总和还要多,那么为什么小学语文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以及背诵这么看重?同样我们在当前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们进行古诗词的教学工作呢?本文在接下来将重点论述。
        关键词:浅谈;小学教育;古诗词教学
        在《论语·阳货》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句话深刻的论述了诗歌对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教育,我们不奢望我们的学生可以熟练地运用诗歌去实现它的社会作用,但是对于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当前的古诗词教育完全不具备能能让孩子们抒发个人情感的能力,因为当前的古诗词教育不是让孩子们去感受古诗词思维魅力,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自己的文学素养上划伤有着中国特色的水墨画,而是让孩子记住了两个字----背诵。
        所以孩子们学习古诗词都是有一个固定的样板步骤,第一步,将诗歌排除生字词后读熟练;第二步,记住诗词中重点关键词的翻译;第三步,处理课后题;第四步,背诵古诗;第五步,默写古诗;第六步,背诵作者生平;然后就开始学习下一篇课文,当我们试问,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一定会有人理直气壮的站出来回答:“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升学”!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理直气壮的背后不仅是对你自己的无知暴露出来,同时也将古诗词在孩子们的心中推向了万丈深渊,其实,古诗词教育本可以不这样。
        一、教师应该提高个人职业素养
        教师课堂中的引导者,教师个人能力和水平以及教师所带领课程的走向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所以当前古诗词的教育中出现这种本不该在素质教育时代下出现的灌输式教育法,教师是需要负首要责任的,考学的压力完全不足够充当教学模式化的借口。
        首先对于古诗词的教育,我们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古诗词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对话,诗词之中最精华的部分一是作者创作出的唯美的意境、一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所以我们的教学重难点应该放在这两个方面,而是舍本逐末的选择将古诗词的背诵以及默写放在首要位置。


        所以对于古诗词的教学,首先我们应该是应该让学生知道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就是这首古诗背后的故事,通过作者当时的遭际,进而让学生们去揣测作者当时创作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基调,然后在与作者一个情绪之下对这首古诗进行一个初步的阅读,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置身于诗人的内心世界,即使我们不进行讲解,学生也能大致理解作者问什么用明月这个意象或者用月夜这个意境,接下来我们将诗歌进行一个基本的翻译,逐句逐字的翻译,大致理解文本内容,客服古汉语与白话文之间的困难之后,我们要求学生将诗歌改编成白话文小故事,这个环节与翻译成现代文并记录完全不同,因为我要求的是一个故事,不仅要求要有内容,还要有意境、情感、语言等一系列在诗歌表面看不出的东西,因为前面已经将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了,加上对于诗歌的理解,所以写下来的小故事大多是以诗歌的内容为核心,以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为主要枝干。这样,学生才真正的走进了古诗词,而不是古诗词被灌输进了学生的脑袋,
        当我们改编小故事的环节完成之后,我们在进行课后题的处理以及学生的问题答疑,这个环节中在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的问题答疑,我们要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来知道学生的思考方向是否处于正确的轨道之上,对于偏离的及时进行纠正,这样我们的引导者的身份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之后,我们要进行的是理解背诵环节,理解背诵不同于以往的死记硬背,他是有着一个理解诗文的基础的,而且还有着现代文小故事做以辅助,我们的背诵就会更加的容易,我们甚至都不能说的背诵,而是脱离书本的翻译更加的合适,因为我们是首先将小故事记在心中,在背诵的时候,通过小故事联想诗句,进而完成背诵工作,不仅是轻松且愉快,而且相比较于死记硬背的记忆效果以及速度都有着绝对的优势。
        二、学校应努力配备国学学习环境
        古诗词的学习是需要在一定的环境的催生下促成的,就文化的雅俗分类而言,古诗词是雅文化中的极致,所以学校的校园建设以及学生建设也应该向古朴典雅的方向努力,为学生的具备欣赏古诗词的美的能力的养成提供环境的保障。
        同时学校的学风建设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杜绝死记硬背的陈腐观念,更加关注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设,因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会,而是为了能够应用,进而能够创造,否则背下来的古诗词在自己的脑中只有古诗词本身而没有诗词背后的宏大意境、细腻的情感、有趣的典故、作者的经历,那么我们背下来完全是为了考试记忆,而不是为了教育而学习。
        三、对于试题进行改革
        我们以前有关于古诗词的试题,多是单独考察背诵,而不对其他内容进行考察,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教师在安排课程设计的时候为了学生分数的提升,只关注诗词的背诵与默写,而忽略学生究竟理解不理解诗词本身的真正含义。所以我们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于诗词进行考察的时候,应对诗词背后隐藏的情感等诸多内容进行涉及,让诗词在试卷中回归诗词本身,他应该是有魅力的诗句,而不是僵硬的组合文字。
        总结:“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对于学生的个人气质养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改变当前的教育形式,改变我们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学生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还是为未来的生活做以文化上的积累,当我们强迫他记下那些诗句时,问问自己,这些真的对孩子们的未来有益吗?
        参考文献:
        [1]肖荣.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知识窗(14期):5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