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工程地质教学中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期   作者:李宁宁
[导读] 随着步入“互联网+”时代,人们不断追求更多的科技力量,MOOC、MOOR、SPOC等在线网络课程不断涌现
        摘要:随着步入“互联网+”时代,人们不断追求更多的科技力量,MOOC、MOOR、SPOC等在线网络课程不断涌现,“课堂革命”如火如荼。这些新兴技术为翻转课堂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使混合式教学成为必然。翻转课堂来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将学习的决定权转移给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常规的课堂讲解时间转变为课堂讨论等活动,而需要课堂讲解部分则以慕课等其他媒介形式由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完成。翻转课堂组织形式通常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程前教师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如观看线上指定教学视频,搜集相关资料信息;第二阶段,是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放式讨论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学生参与项目化教学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第三阶段是课后学生进行总结评价,查漏补缺,提升学生能力。翻转课堂在工程地质教学中应用,不仅能解决工程地质教学课程当前遇到的问题,还有利于改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工程地质教学;探索
        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提倡先学后教,即学生通过自主观看学习教师录制的或互联网上下载的教学视频,从中获得知识性材料,然后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其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应用知识。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无须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讲解知识,学生可以课前自主观看教学视频获得知识。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可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共同学习,同时讲解重难点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
        2“翻转课堂”在工程地质教学中的重要性
        2.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的翻转主要是教学主体之间和课内课外之间的翻转,教师在翻转课堂上充当的是服务者的角色,主要为学生答疑解惑。在“翻转课堂”上,学生主要通过自主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获取知识,进行更为针对性的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主要依靠的是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只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推进教学改革
        我国沿用时间最长的教学模式就是“满堂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工程地质课堂效率也随之下降。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完全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与同学、与老师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化解疑难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教学改革的落实。
        2.3提高中职学校教学效率
        基于“翻转课堂”这一新奇的教学模式,工程地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激发出来。又因为教师制作的视频都短小精悍,是知识点的极大浓缩,针对性特别强,不会像传统课堂一样冗长而没有重点。此外,教师在制作视频时可以加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视频内容产生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也由此提高。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之处,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来解决,学生积累的疑难问题少了,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3工程地质教学现状
        理论教学:根据工程地质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论部分主要以PPT讲授为主、再穿插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等互动的形式开展教学,在讲授基础理论内容时增加丰富的岩石、矿物、野外剖面图片以及正在施工的工程实例,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对学生提问,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热情;完成一章节内容后,需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学生不仅可以巩固知识点,而且还能扩大知识面,在下一堂课采取抽点回答的方式考核。近几年来,学校领导及工程地质教研组非常重视本科课程的教学改革,采取了很多措施,教学效果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比如学校教务科定期组织教此门课程的教师相互听课并评分,使教师们从课件PPT制作、教学内容以及授课状态等多方面相互学习,从多渠道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除此之外,学校领导还组织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分并排名,评分标准较详细,包括课件PPT制作、教学内容设计、教师上课的精神状态等。教师可以根据排名了解教学效果,取长补短。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反馈情况来看,一致认为该门课程无实践教学环节,上课方式较单一,部分岩石野外辨认难度较大,不能正确提出勘察任务及运用勘察数据和资料进行设计与施工。工程地质教学实践是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科优势和学生需求,通过调整教学模式,适当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合理利用学校实验教学资源,增加矿物、岩石手标本实验以及野外剖面测制及样品采集等,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翻转课堂在工程地质教学中的探索
        4.1课前准备阶段
        翻转课堂的核心是把低阶的教学目标移出课堂,主要是课程记忆和理解的内容,高阶教学目标主要是分析、评价和应用的内容。低阶目标和高阶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须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为后续的课程教学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采用视频制作或动画制作软件,将课前学习内容制作成学习视频,将工程问题、工程治理、工程事故等视频用于学生探索,同时制作PPT教学内容,综合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通过网络平台下发给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通过课前探索能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先前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图式编码和整合,为后续系统的视频学习打下基础,此阶段不以获得正确答案为目的,以形成必要的认知基础为目标。课前探索之后便是视频学习,与所有翻转课堂模式相同,这一过程均由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以获得早期浅层学习知识,实现低阶教学目标和浅层知识学习。
        4.2课堂强化阶段
        在学生完成课前视频学习后,进入到课堂强化阶段,教师首先简要复习回顾课前的视频内容,使学生能迅速回忆相关知识要点,注意力集中于目标内容,并从认知和心理上做好后续学习准备,这一环节是从线上学习转向线下学习的过渡阶段,时间应短。之后进行课堂测试,可借助于课堂等手段使教师能够快速了解学生课前学习视频的效果,有利于后续学习,及时总结和纠正错误。前面的几个环节主要针对低阶教学目标,而交流研讨主要是针对高阶教学目标。翻转课堂的核心在于将课堂宝贵的时间释放出来用于更高阶教学目标的深层学习。在交流研讨环节,教师根据先前制定的高阶教学目标,通过设计、汇报、讨论、竞赛、辩论等途径进行交流研讨,此环节可基于项目或问题等学习进行组织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深层学习效果。在完成前述环节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评价,明确向学生强调注意高阶目标和深层学习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下一次课前准备活动,为下一轮翻转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4.3课后评价
        工程地质教学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来考核,目前的考核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面,应充分考虑学生课堂互动的情况和参与研讨的次数,在课程考核方面应采用多元的评价考核方式,不能仅以期末成绩为准,更应该把学生学习的过程纳入考核范围,对其进行多元化全方位评价。众多的技术为此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根据平台对学生登录次数和观看视频进度的统计数据,对学生的自觉性进行评价,根据每个视频后的简短测试成绩统计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升程度。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网络时代下我国工程地质教学活动应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工具,将翻转课堂引入到工程地质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实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同时也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通过对翻转课堂的分析抓住工程地质教学教育中的问题,从而提升整体工程地质教学质量,保证整体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岩.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新形势[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5.
        [2]郭建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式与统一[J].中国高教研究,2019,(6):8-14.
        [3]陈吉艳,蒋文杰.“矿物学及岩石学”课程调整与优化改革研究[J].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2019(1):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