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输煤系统粉尘治理现状及改进》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5期   作者:李伟
[导读] 针对我国现阶段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作业现场的粉尘治理状况进行概述

        摘要:针对我国现阶段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作业现场的粉尘治理状况进行概述,并就作业现场劳动环境的新规定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探讨基于合规性要求开发的新型输煤除尘系统的技术特点以及其在火电厂输煤系统粉尘治理中的实际应用状况。
        关键词:火电厂;输煤系统;粉尘治理;
一、火电厂粉尘产生原因分析
        1.1转运站实施操作产生的粉尘
        火电厂粉尘产生的原因比较多,在各阶段中都会产生粉尘,粉尘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到火电厂的安全性,危害现场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尤其是在转运站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使煤流高速下落,从而就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再加上风的强烈诱导,使粉尘分散在空气中。除此之外,火电厂的落煤管属于直通式结构,在整个煤管中都未对诱导风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使粉尘落到煤管底部,对底部的重锤式缓冲锁气器翻板造成不利影响,无法实现“锁气”操作。
        1.2导料槽容积小
        针对物料的实际操作,需要对其进行快速下落,物料在自然下落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巨大的诱导风,对除尘器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无法把粉尘及时、全部吸出,主要是受到道料槽容积小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喷粉情况。
        1.3导料槽密封性差
        物料在高速下落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缓冲,而是直接冲击到设备皮带中,当物料与皮带完全接触时,就会发生经常性的抖动。由于物料重量、大小、体积不同,有的还会发生皮带下沉等情况,而粉尘的产生,就会在导料槽与皮带之间的间隙处喷出。而此原因主要是由于导料槽的密封性比较差,无法在物料落下及运行的过程中,对粉尘合理控制,反而使喷粉情况更严重。
二、火电厂输煤系统粉尘治理现状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火电厂,因为其输煤系统的各个环节会产生不同浓度的粉尘。此时就需要火电厂管理人员,对输煤系统的粉尘综合治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目前,我国相关领域对粉尘污染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治理效果,为火电厂135MW机组输煤系统粉尘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大量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对我国火电厂输煤系统粉尘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发电厂在选择除尘器的过程中,采用了旋风防尘器、电除尘器、喷水防尘器、湿式防尘器以及布袋除尘器等设备,并且也取决了比较明显的降尘效果,但是在粉尘综合治理过程中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大量的维护,而且防尘器的实际投入与产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对粉尘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从而源头上来制定有效的措施,从而提高粉尘综合治理效果。
三、输煤系统粉尘治理技术
        3.1喷水降尘
        顾名思义,喷水降尘法最主要的是需要水源,而且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水分子表面的吸附作用,把煤炭粉尘吸附在水分子的表面已达到降尘的作用。实践发现当煤炭表面的水分达到百分之八时就起到了降尘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水源,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在目前我国严重缺水的情况下,这种方法还不值得提倡,并且煤炭表面吸收水分,再把煤炭送人燃烧炉中也很难完全燃烧,对于煤炭的浪费也是较为严重的。
        3.2旋风除尘
        这种除尘方法主要是使用抽风机把煤炭粉尘抽取出去,这种除尘方法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可以有效治理火电厂内部的粉尘污染现象,但抽取的煤炭粉尘需要在选取地方进行排放,也会造成排放区的环境污染。
        3.3布袋除尘
        布袋除尘这种方法的工序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财力的支持,而且维护工作也较为繁琐,故障频发。

利用这种方法把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设备叫布袋除尘器,而布袋除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高效除尘器,它是利用纤维编制物制作的袋式过滤元件来捕集含尘气体中固体颗粒物的除尘装置。其作用原理是尘粒在绕过滤布纤维时因惯性力作用与纤维碰撞而被拦截。
        3.4生物纳膜除尘
        生物纳膜除尘设备是在国外开始兴起的除尘设备,运用了现今最先进的生物纳膜技术,通过将BME纳膜喷附在物料表面,最大限度的抑制物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粉尘。这类除尘技术属于粉尘散发前除尘,相比其他的在生产后除尘,具有很大的优势。
四、输煤转运站粉尘综合治理措施
        4.1密封落煤管及导煤槽
        在火电厂135MW机组输煤系统工作过程中,落煤管破碎漏煤是诱发粉尘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可以用稀土合金整体浇铸一次成型的落煤管取而代之。同时,对现有损坏的导煤槽还需要进行更换或维修,将防尘挡帘设置在导煤槽内,并将带裙边的防溢裙板安装在导煤槽两侧,与运行皮带的接触更换为面接触+线接触,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密封效果。此外,在落煤管及导煤槽连接的部位,还需要增设玻璃胶和石棉布,以更好的提高接缝的密封效果,避免设备出现严重的漏风现象,达到粉尘综合治理的目的。
        4.2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火电厂管理人员要想更好的实现对135MW机组输煤系统粉尘的综合治理,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①加大粉尘监管力度,以确保粉尘治理工作有效进行,同时还需要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火电厂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输煤系统粉尘防控管理体系,构建除尘设备管理、现场保洁清扫、廊道撒漏防控、输煤皮带运行方式安排等管理系统,从而为粉尘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②落实现场清洁责任,以实现对设备支架、廊道死角的有效清扫,避免出现二次扬尘现象。在火电厂135MW机组输煤系统运行过程中,皮带机经常会出现跑偏现象或落煤管漏洞问题,致使燃煤撒落到现场,此时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清扫,从根本上降低二次扬尘的发生率,以达到粉尘综合治理的效果。
        4.3输煤系统防尘优化设计
        翻车机室除尘:火电厂燃煤发电过程中会大量使用煤炭,煤炭在运输过程中会进行卸载,卸载中形成较大落差,产生大量粉尘。大量电厂采用喷水方式进行除尘,但很难达到除尘效果。所以要做好翻车机室的除尘治理,降低煤炭卸载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碎煤机室粉尘治理:煤炭在进入锅炉燃烧之前需进行切割破碎,在切割破碎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这些粉尘既对周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同时对设备也会带来一定的损害。采用云雾抑尘技术可很好地解决碎煤机室的粉尘治理,能有效降低设备的损耗及维护成本。碎煤设备可在出料口进行优化处理,抑制粉尘。
        4.4生物纳米抑尘技术
        生物纳膜抑尘技术使用双电离层膜,能最大限度增加水分子的延展性,并具有强电荷吸附性。通过喷附生物纳膜抑尘剂,使物料表面能吸引和团聚小颗粒粉尘,从而聚合成大颗粒状尘粒,达到一定重量后自动沉降。生物纳膜抑尘技术除尘效率极高,能有效地达到除尘效果,且生物纳膜抑尘技术的运行成本及维护成本较低。
结语:
        总之,输煤系统的粉尘防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企业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粉尘防治的监管力度,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方法,进而改善防治效果。只有防治好粉尘污染问题,才能为火电厂文明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更为职工创造了健康的工作氛围,优化了设备的使用环境,延长了使用寿命,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白志刚.燃煤电厂输煤系统除尘措施探讨[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6,28(4):41-42.
        [2]李新梅,张军.降低输煤系统粉尘污染方法的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17,16(1):40-41.
        [3]刘顺利,李建胜,李金海,苑卫军.火电厂输煤系统粉尘综合治理[J].节能与环保,2018(08):48-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