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工程造林过程中施工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第10期   作者:卓礼黄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与资源已经成为焦点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与资源已经成为焦点问题。虽然我国正在加大力度改善环境与资源状况,但是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加强生态社会建设,加强植树造林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加强绿化工作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林业工程造林过程中施工质量管理保障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施工;管理措施
引言
        当前我国国民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造林绿化工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并逐渐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同时,造林绿化工作在取得良好成果后也需要继续实施和维护,要借助一些先进的林业技术,保证前期投入的各项成本充分发挥其作用,又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当前造林绿化后的问题,最大程度的实现造林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造林绿化工程现状分析
        1.1缺乏大量高素质施工人员
        当前大量造林绿化工程得以如火如荼地进行施工,但是相应的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却久久未能得到充分提升。当前的施工人员往往并非是专业出身,对树木、造林、绿化工程等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较为有限,造林绿化施工经验优先,缺乏严谨态度,难以充分胜任工程施工岗位。然而由于高素质施工人员的缺乏,当前的造林绿化工程中只能使用这些综合素质偏低的施工人员,导致工程施工中存在不少问题,整体施工水平的上限较低,工程质量难保障,甚至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与威胁,对造林绿化工程的良好发展极其不利。
        1.2林业造林工程施工合理性不足
        在林业造林工程施工中林企领导层面和实际施工人员容易忽视合理性这一主要目标,更多地采取经济性作为唯一统领,这导致林业造林工程只能停留在书面上的合理性,而实际施工过程中却表现出各类不足和缺陷,对环境、生态的发展难于表现出合理改造和深远影响的价值,甚至导致林业造林工程施工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功能隐患,出现重复性、低效性的林业造林工程建设。
2造林绿化工程改善措施
        2.1加强工程施工人员专业培训和管理
        提高造林施工人员整体素养是保障造林绿化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及效率的关键,必须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实现。首先,对施工人员专业知识、技能乃至工作经验等分为多个层级和多个方面,同时形成具有明确指标的专业素养考核与评价体系,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应的施工人员专业培训体系。所有施工人员都要接受最基础的培训,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技能,弄清楚施工流程与规范,能够胜任基础工程的施工工作。在此基础上设置不同方向以及更高层级的培训体系,重点培养专业水平更高的人才,为重点工程、复杂工程的高水平施工提供基础支持。其次,全面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工程施工前都要接受相应的基础教育,包括施工安全、树木特性、施工规范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不得擅自进行调整和修改。
        2.2提高造林工程施工技术的合理性
        林业进行的造林工程具有多种技术、多类学科、多项科学交叉的基本特点,想要确保林业造林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必须找到“着眼点”和“切入点”。施工是林业造林工程建设的关键操作和重要阶段,提高林业造林施工技术的全面性、准确性对于提升苗木成活率,体现林业造林工程建设科学性,实现林业造林工程目标有着重要的保障功能。当前林企应该在如下环节做好技术应用和科学性的提升工作:首先,要在林业造林工程施工容易忽视而对工程影响深远的方面入手,例如,要保障林业造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在设计阶段就应该优先将土质肥沃、含水量合理、自然条件优渥的区域规划如造林方案,在设计时期就能在整体上、基础上做到对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有效保障。其次,要在林业造林工程建设中做好基础性工作,例如必须做好苗木的种植、灌溉和管护工作,通过控制种植密度、灌溉频率、管护细节保障林木生长的状态和工程发展的趋势,为提高林业造林工程建设质量夯实技术、过程、体系方面的基础。

最后,要具有全面技术应用的科学理念,不但在林业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实现科学技术的统领作用,而且在林业造林工程规划、执行、养护等各个时期同样需要提升科学性和技术含量,真正做到在技术理性和管理科学性的前提下进一步保障林业造林工程的质量。
3苗木栽植
        3.1林地清理和整地
        苗木栽植前要进行林地清理及整地工作。清理工作主要包括除杂、除草;宜林地林地清理采取沿等高线方向按1.5m水平带状砍杂除草。整地要实行穴状整地,开挖明穴;在土层脊薄和岩石裸露的地块,要求客土植苗;整地要符合“三净一细”要求,即栽植土壤要清除干净石块、杂草、树根,并要整细。未经整地严禁植苗,也不得采取随整地随植苗的办法,所有地块在完成开挖明穴后方可回土。
        3.2运苗
        为保证造林成活,必须坚持随起苗、随运苗、随栽植的原则。苗木尽量选择在夜间运输,如果时间紧,阳光强必须用蓬布遮蔽,如果天气冷凉,须做好苗稍保暖防冻等工作;苗木运输上下苗木时应做到:轻抬、轻卸、轻放,须根盘无损伤、主根不断裂,主稍不受压,枝杆保持完好。小苗堆放不宜太厚,防止发热伤苗,晴天运输上面宜加盖蓬布,以防日晒,其根部必须放在车头部位,树冠倒向车尾,叠放整齐,过重苗不宜重叠树身与后车板接触应用软物衬垫并固定。装车时应清点苗木数量及规格,如果是带土球必须检查土球破损情况,严把植物检疫关,严禁病毒苗,虫害严重的苗木上山造林。
        3.3苗木栽前修剪
        为保证苗木成活,定植前须作适当修剪,特别是阔叶类苗木适当摘叶减少蒸腾,提高成活率。萌生能力强、根系发达、修剪程度视苗木具体情况而定。修剪应保持自然的树形。病虫枝、枯死枝、折断枝必须剪除。内膛细弱枝、重叠枝、下垂枝、过长徒长枝也应适当修剪。
4苗木抚育工作的管理
        4.1苗木抚育工作全程的管理
        工程造林中保证苗木成活率92%以上。造林地块土壤疏松,无积水,同时加大农村本地自有有机肥的利用,确保土壤适合苗木生长。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将病虫害危害控制在以不影响苗木正常生长范围以内。
        4.2苗木的施肥管理
        在造林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施肥对苗木生长的重要性,只有苗木有充足的养分,苗木才能健康茁壮成长。施肥基本上以基肥为主,同时注意适时追肥。造林后90d内,按每株施氮肥大约10g计算。追肥主要采用穴施或环状沟埋施的方式,每株施复合肥60g左右。
        4.3加强抗旱工作和森林防火工作
        在施工地段树立明显固定的防火标识、标牌。强化火源管理。组织人员巡山护林,坚决把火源管严管住,火灾高发区派专班重点寻山养护。遇到持续干旱季节应组织人力及设备进行抗旱保苗。
结束语
        综上可知,造林绿化工程与社会生活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具有不容忽视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保障造林绿化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工程作用,必须针对工程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合理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和改善,依托工程建设更为和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苏畅.造林绿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9(33):134-135.
[2]秦光远,程宝栋.基于农户感知的北京市农户造林绿化与非林绿化意愿分析[J].林业经济,2019,41(11):65-73.
[3]马永高.利用造林绿化完成生态建设措施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05):130-131.
[4]赵明日,张宏新.让大地永葆春色——满族自治县造林绿化工作综述[J].吉林农业,2018(24):11.
[5]康海平.荒山造林绿化技术探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8,50(04):77-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