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分析军事基础科目教员队伍建设与实战化教学要求的差距出发,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实战化条件下军事基础科目教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对提高实战化条件下军事基础科目教员队伍建设水平具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教员;队伍建设;对策
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坚持为战育人,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育人由育师开始,育人者先受教。军事教员的能力、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实战化条件下军事基础科目教员队伍建设,既是贯彻强军新时期军事教育战略方针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强军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
一、军事基础科目教员队伍建设与实战化教学要求的差距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军事基础科目教员队伍建设与实战化教学要求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任职经历普遍不足。近年来,军校教员的学历层次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教员大多经历比较单一、缺少部队实践经验、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与部队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还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是教员队伍中有基层营连职主官经历更是少之又少。由于体制编制及繁重教学任务的客现限制,多数院校中到部队代职教员的比例普遍较低。二是指挥员气质大多欠佳。目前,在教员队伍中,由于缺乏基层部队的工作经历和生活体验,有相当一部分教员实战化教学时精神面貌不振奋,军容不严整,口令不洪亮,操作示范动作不规范,教学组织不严密,教学管理不严格,缺少部队指挥员应有的战斗精神和军人气质,与部队实战训练要求差距较大。还有少部分教员由于个人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无法适应实战化教学高强度、连续性的教学要求。三是教学理念及模式相对落后。实战化教学要求教员坚持能力本位理念,树立提高学员“能打仗、打胜仗”本领的教育质量观,在教学中突出实践应用,着重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实战化条件下军事基础科目教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加强实战化条件下军事基础基础科目教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明确目标任务,激发教员实战化教学训练的内在动力。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提高军事教员实战化教学训练的内在动力,必须明确能力标准,严格奖惩激励,鼓励争先创优。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能力标准。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和思想动员,让每教员深刻认识到展实战化教学训练是形势所需、使命所系。要明确和把握每一科目的实战能力标准,然后按照标准组织教学训练。也就是说每项训练科目从组者到受训者都必须明确实战能力标准,才能使我们的实战化训练有的放矢。二是紧贴切身利益,严格奖惩激励。首先要坚持“利益驱动”原则,创造在实战化教学训练上出成绩就会有“进步”的积极进取环境。要充分发挥利益杠杆的积极驱动作用,明确条件和标准,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使广大教员明白“只要实战化教学有成绩,个人就会有发展;只要实战化训练有作为,个人进步就会有奔头”的道理,以充分调动教员参与实战化教学训练研究实践的积极性。三是坚持“重点保障”原则,创造积极配合、鼎力支持的工作环境。领导和机关要积极为教员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力物力和智力上的支持,鼓励教员勇于开阔教学训练思路,大胆创新组训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配合教员做好实战化教学训练的相关保障工作。
(二)严格要求,切实提高教员队伍实战化教学训练的三种能力。一是提高教员重构课程的能力。
当前,部分军事基础教学科目内容相对落后,课程设置和结构不够合理,难以满足部队实战化训练对学员素质能力的要求,教学仍然依惯性开展,院校教育与部队实战化训练实际相对脱节,缺乏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员必须根据学员岗位实战化需要,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结合实战化训练的要求,对课程计划、授课内容进行再加工,将新知识、新思路和基层的实践经验构建于教学框架中来。二是提高教员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手段的能力。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培训效果最大最优,教员必须具备运用不同教学手段的能力,以提高课堂授课效率,达到预期授课效果。事实已经证明,传统的“填鸭式”和“保姆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面向部队实战化训练的要求,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方法需要大力普及。信息技术要更加广泛的应用于教学训练,课件要避免简单、枯燥,要突出生动性,确实提高授课效率。三是提高教员终身学习的能力。实战化教学呈现出显著的动态性特点。战场没有常态可寻,战斗没有固定模式可依,“变”才是战争中唯一不变的规律。院校教员的工作活动多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院校与军内其他单位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较少,导致部分教员对部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深,而军事基础科目实战化教学,又要求教员必须能够提供给学员贴近实战需求的、能够分析新情况、解决新同题的知识和技能,这就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等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部队装备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使其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中。所以,教员要针对培训对象贴近实战的具体需要,不断学习新理论,吸收新知识,借鉴新成果,利用到部队交流、调研的机会,消化吸收部队实战化训练和对抗演练、演习中最新的实践经验,并将其及时充实到课堂教学中。
(三)与进俱进,完善和创新教员考核考评的机制体系。考评教员,是加强和改进教员队伍任用工作的一个实际步骤,也是促进实战化教育训练质量水平的有效径。必须牢固树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理念,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考核评价教员,使考评结果更趋科学化、精确化,真正起到鼓舞、激励、鞭策作用。一是完善优化考评体系。针对专业和个体的差异性,合理设置考评项目,具体量化考评标准,通过建立教员考勤制度、备课试讲制度、评教评学制度、教学观摩制度等,对实战化教育训练教学过程实施全程跟踪。建立可测可比的多层次、多维度考评指标体系,对通用指标分层细化,对不同专业教员的核心指标逐一明确;构建正面评价指标,设置反向考核内容,体现评价指标全面性,突出侧重点,确保考评标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二是注重考评方式方法。把考评与考试结合起来,运用听、看、査、谈等考察形式,摸清教员现实教学能力,尤其是组织重难点课目训练情况:把平时考评与定期考评结合起来,摸索实行考评登记本制度,使考评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轨道;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根据教员的岗位特点和专业要求,进一步细化明确各单项成绩在综合评定中所占比重,对所有量化考评结果进行数字化分析处理,得出对教员的科学评告结果;把组织考与大家评结合起来,将自我评估、专家评估、职能部门评估与学员评估等多种评告方式相结合,并切实加大群众参与、监督和考评比重。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要坚持把考评结果作为教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作为奖惩激励的“标度尺”,作为选拔任用的“参照系”,作为实战化教育训练成绩的“风向标”,从而充分发挥考评的积极作用。要把对教员组织实战化教育训练的考评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与个人奖惩、晋职晋衔、调整使用结合起来,从而调动教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考评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官兵公认的,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对考评认定绩效一般的,要予以教育引导,属于知识欠缺的要安排培训学习,属于经验不足的要安排轮岗锻炼;对考评认定绩效较差且确属能力有限的,要坚决果断调整,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军事基础科目实战化教学与应用研究》 战兵 张晓军 主编 白山出版社 2016年6月
[2]《外国军队院校研究》 编著者:李雪松 解放军出版社 2008年4月第1版
[3]《武警分队军事训练教学法》 主编:谭卫星 王新 人民武警出版社 2014年8月
作者简介:段子涝(1977-),男,汉族,河南兰考人,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讲师,工程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