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实施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控制工作,不仅能够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真正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下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不能够针对招投标及设计等各个阶段展开行之有效的管理。为了保障管理的实际效果,应该树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意识,并且进一步完善动态管理控制的机制和体系,通过提升设计的方案科学性,保证建筑工程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措施
一、建筑工程造价实施动态管理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1、能够降低总体费用
通过实施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对施工、设计及竣工阶段的成本投入进行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对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使得施工成本更加科学,最终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
2、能够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造价已经越来越多,只有坚持动态管理控制的原则,才能够真正降低采购的价格,实现项目建设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造成造价管理乱象的原因
1、工程造价监管制度不完善
目前建筑行业所处的环境来看,相关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够对建筑市场上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对于实际情况不能有效地进行约束,尤其是招投标方面。建筑企业为了中标,前期不惜以低价中标的方式来换取中标,而在后期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又不得不追加建设资金投入,从而导致整个工程造价不断增加,使企业的造价管理制度混乱,进而使企业蒙受经济上带来损失。
2、缺乏事前主动控制手段
事前控制主动手段缺乏,事后被动控制较多是当今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最普遍现象。在实际动态管理过程中,建设企业大多过于看中工程结算,忽视施工图预算,再加之施工图预算往往又未经过专业人员严格审核流程,进而大大削弱工程造价指导作用,使工程结算大大超出施工图预算。这样不但使劳动量产生不必要的增加,而且还使工程造价成本大大增加,而且还让工程成本投入大大增加了。
3、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能力水平有限
目前在我国工程造价人员对于地方定额套用编制定额预算胸有成竹,但是一旦关系到工程量清单计价,涉及到招标投标以及工程索赔方面的就知悉甚少,甚至无计可施,无法适应建筑市场发展需要,这也致使工程造价人员知识结构成分片面;另外一些工程造价从业人员能力水平有限,在从事工程造价工作中常常出现错算、漏算等现象,而审核造价人员又未进行严格的审查,就草草签字了事,进而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更有少数造价人员为谋取自己的不正当利益,采用不正当手段,私自迎合委托方意图,故意出现高估冒算等不良现象。
三、建筑工程造价动态化管控的有效策略
1、设计以及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控
建筑工程设计、决策阶段的造价管控工作,需管理层进行决策,然后才能有效的实施。决策阶段的造价管控工作至关重要,施工单位应当注意决策工作的科学化建设,并且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且进行科学预算估计。在此过程中,应当对设计方案有效评估,不断提高工程项目建设决策的准确性以及科学合理性。在设计方案选择过程中,应当注意方案的实际可操作性研究,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制定设计方案时,还应当充分考虑经济性、适用性原则,对方案施工的实际可操作性以及结构科学合理性等进行研究,保证其选择安全、准确,设计方案科学合理。
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对建筑工程项目各系数进行准确测量,并且对建筑工程项目做具体分析,以限定额度作为参考依据,对具体方案进行优化创新,并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来的设计风格。一旦设计方案被采用,则就要进行严格执行,实践中应当尽可能的避免随意对设计方案进行改动。针对这一问题,实践中应当进行全程跟踪,及时跟进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
实践中还应当立足实际,尽可能降低成本。作为造价工程师,既要设计出完美的施工方案,又要对资金进行规划与合理分配,保证资金能够正常运转。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建筑工程施工前应当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造价工程师应当加强工程项目建设审核,将收集到的相关材料进行优化整合,保证获得的信息真实可靠。通过对对材料进行精确对比,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在此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当做好工程项目投资建设预算工作,充分考虑施工技术支撑及其切实可行性,以此来有效加强工程前期的造价管控。
2、施工以及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控措施
(1)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控要点。建筑工程质量及其进度保证的关键在于拟建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能否能够有效落实到位。在这一阶段也应当加强造价管控,同时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实践中应当注意加强合同管理,在施工、监管单位合理选择过程中应当制定和执行管理机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施工成本浪费。同时,还应当不断强化管理材料进场质量和成本的控制,有效减少或者避免其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以及怠工影响因素。同时,还应当尽快把握建筑市场情况,对第一手材料价格进行准确把控后方可购进材料;根据市场价格以及施工方案优化设计并制定详细的采购方案,以免材料供应不足或者大量囤货而影响工程造价。
(2)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控。虽然建筑工程项目竣工阶段对拟建工程项目的造价不会产生本质上的影响,但是在工程项目结算时竣工阶段会对建筑成本造成一定影响。在拟建工程项目完工后,还应当对该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核对,保证其能够满足建筑工程合同要求;同时,对上述详尽数据信息严格审核,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对未完工的工程项目建设严格审核,以便能够有效控制结算款项,有效利用资金防治浪费。
3、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差额动态化管控措施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其能够用到的相关材料类型、价格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其有别其他主体工程项目建筑材料。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工程项目建设材料差价规格非常的明显,实践中应当及时公布材料的合理价格,以此来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值得一提的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基于事先确定好的采集以及测量材料价格,对材料差价进行优化调整,并且综合考虑价差系数、市场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费用系数与单项材料之间有机结合,加强差价调整以及材料成本管控,对各项工程项目建设材料费用进行严格控制。实践中若部分设备、材料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则建设单位必须对其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应当确定好实样物品,避免承包方以次充好,替换原来的材料,否则会造成经济损失或者质量安全隐患。对于建设周期相对较短的一些工程项目,在材料采购时应当注意材料市场价格的把控,让业主以及施工方进行充分的协商。对于建筑材料差额而言,其优化处理时需对材料价格标准予以严格控制,避免出现采购的材料价格过高现象发生。同时,建筑材料差额应对条款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的规定下来,以免产生经济纠纷和影响工程项目建设成本。
结束语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建筑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它直接关系到企业成长前景,与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故此建筑企业必须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制度,并且完善造价动态管理体系,提高造价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采取具有针对性措施,才能够保障建筑企业有条不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勇.建筑工程预算及工程成本控制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89.
[2]李文亮.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探讨[J].建筑科技与施工管理,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