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王丽娟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丽娟
[导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建筑物的设计水平,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保证设计的质量是提高建筑物的总体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将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分析出来,结合其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工程质量得以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数量较多,建筑技术也在全世界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建筑工程过程烦琐,每项建设过程环环相扣。高质量的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不仅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高质量的物质环境,还可以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业界口碑最优化。若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较差,则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不达标、返工,耽误工期,耗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建筑企业带来致命损失。文章将针对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1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流程控制
        1.1方案设计环节
        建筑项目方案设计环节,第一步就需要招投标。有招投标意愿的企业在了解了政府规划、周遭环境、建设地的实际情况后,拟定设计方案,最终房地产单位从技术水平、综合实力、设计方案表述等方面综合比较,在招投标参标设计单位中选取最合适的设计企业。
        1.2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环节
        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时期,要对建筑成本进行核算,对于建筑钢筋用量,还有混凝土、模板的用量,以及砌体和抹灰的含量都要进行初步预算,给出用量标准,达到初步预估成本,为下一步工程施工作好准备。这个期间,为了审批顺利,和技术单位及时沟通,实时了解设计的进展和品质,要是遇到重大情况,就必须以书面的形式确认。总之,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环节要跟各方面加强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设计的目的和实际需要,切不可纸上谈兵。
        1.3施工过程的配合环节。
        工程建设阶段,若是要将建设期间的设计改动,房地产公司需要对设计改动进行评估,确定有改动必要的才能应允,而后将设计改动的地方、因设计改动带来的成本及工程的影响等都需要及时的反馈给建设部门。有相关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评估,一旦发现图纸中的问题立即改正。施工时要有监管人员在场,施工人员可以在问题发现第一时间内上报,问题得到快速解决,设计需要改动的地方标注清晰并注明理由,预测改动需要增加的成本,让主管部门能够一清二楚,也让建设部门能够明白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成本等。
        2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参数计算存在误差
        建筑工程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满足建筑企业的实际要求,对建筑工程结构、外观、形状进行设计,从力学角度出发,控制建筑各个设计环节的精准性、准确性。此外,参数计算贯穿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从整体工程框架到各项施工技术,都离不开数据参数计算工作。建筑工程设计工作很容易在参数计算方面出现问题,若计算参数选择不合理、具体操作流程不科学,都会直接对整个建筑工程设计规划造成不良影响。
        2.2勘察工作缺乏全面性、细致性
        建筑工程设计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开展施工场地勘察,通过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地理信息、区位信息、气候环境等各项内容进行详细勘察和记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规划、空间结构规划、技术工艺规划。但是在实际开展实地勘察的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素质等诸多原因,很容易导致勘察与记录工作不全面、勘察各项参数不细致等诸多问题。若建筑工程设计时没有细致、充分的信息数据作为参考,就会直接导致设计工作出现纰漏,从而出现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造成一系列返工、重建内容,进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3建筑工程设计优化
        3.1分阶段审核设计方案
        将设计方案分为不同的阶段审核,能够保证建设项目设计更为适当。例如在设计方案阶段,要评审和确认建设项目的朝向、建筑格调和建筑主体构造。拟定设计方案时,设计部门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构造的细微处和材质,且要将规格和结构需求都考虑进去,从各方面尽力满足业主的需要,达到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另外,从构造角度来看,要将地基处理和结构的构成方式一一列举进行比较。设计建设阶段,要关注技术需求的实际实施情况,校对图纸设计是否全面和深入,等到审核完成就能够将设计方案传递于建设管理单位。
        3.2仔细推敲勘察数据
        对于建筑工程设计而言,应该勘察该区域的地质情况,仔细推敲勘察数据,各建设主管部门都应该将工程勘察单位的质量意识得以加强,提高监管工程勘察质量的力度,将相应的管理措施制定出来。集中管理工程勘察单位,在管理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将管理机制得以完善,保证勘查工作正常地运行下去,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需要融合长效的规范管理制度,将工程勘察质量得以提高。并且还要加强勘察技术培训力度,对专业人员展开专业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找出适合建筑工程的地勘行业发展的机会,利用高新技术做好理论传播工作,将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准得以规范,提高勘察人员业务能力以及工作水平,从而保证勘察数据的精准性,展开精准计算,提供合格的设计图纸。
        3.3合理设计承重柱的表面
        在设计沉重截面时,要考虑多项因素,结合混凝土强度,对于承重柱来说,截面面积越大,其承载能力越强,反之,截面能力越小,承载能力越小。但是,增大截面面积可能会增加结构整体的重量,因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其稳定性与合理性,综合考量,保证最优化的设计承重柱的截面,将梁承重柱的承重能力适当的增加,单独增加承重柱不能够使承载能力得以改善。因此要想增强建筑的稳定性,就必须要将梁的承重能力得以提高,将梁与承重柱之间的承载能力适当的增加,一般情况下,如果梁之间的跨度比较小,可以增加承受能力,提高墙体约束作用,进一步将构造柱的承载能力得以提高,以免应承力过于集中。
        3.4建筑节能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在设计民用建筑时,一些设计人员对于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不够熟悉,因此会出现很多问题,墙窗体不符合规范,对于外墙等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而言,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不同的墙体的要求常常被忽略,没有展开具体的运算,选择节能材料时也不够科学,不够合理,施工图中的内容与相应的规范标准不相符,没有按照节能的要求展开施工。在设计建筑时,将不同墙体的不同热工要求得以满足,展开具体的计算,节能材料一定要符合相关的要求,将选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得以确保,按照相应的节能规范要求,在设计建筑结构与施工图纸的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会由于经济效益以及个人原因,没有按照相关的抗震要求展开设计,因此设计的图纸不符合相应的标准。对于抗震设计而言,利用抗震思想以及抗震原理,将其应用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属于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在设计此环节时,主要是为了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的,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将抗震的设计问题重视起来。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工程资金投入、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所以,想要在建筑市场日渐复杂的当下,展现出建筑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应该重视建筑工程设计环节,强化基础性工作管理,从建筑工程的功能、质量、施工技术等层次进行科学设计,实现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切实满足群众对于居住环境、居住质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亮.住宅建筑工程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J].建筑知识,2016(12):12-13.
        [2]单菁菁,吕亚宁.住宅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优化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8,No.135(05):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