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述了住宅小区建筑中电气智能化技术应用的主要作用,并从安全维护、通信智能化、智能化服务三方面入手,说明了电气智能化技术在住宅小区建筑中的应用范围。同时,结合笔者在多个工程中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系列住宅小区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电气智能化技术
引言: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升,对“智能化”的需求更加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电气智能化技术应用于住宅小区建筑中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能够实现给排水、安全管理、通信、配电等功能的智能化控制,推动人们的居住环境水准升级。基于此,探究住宅小区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
1 建筑电气智能化的概述
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且逐步被应用于住宅小区建筑的建设中。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的主要应用目标在于,在保证建筑电气自动化管理、功能全面、运行稳定的情况下,降低建筑整体能源消耗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2 住宅小区建筑中电气智能化技术应用的主要作用分析
2.1 对电气设备的优化
通过对电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促使建筑电气设备细化为多个部分。例如,在专家系统(计算机智能程序系统)的支持下,电气施工控制得以强化,使得传统遗传算法与电气智能化专家系统的结合性应用成为现实,并达到更为良好的效果。同时,依托模糊逻辑、神经网络,实现了电气设备的智能化,提升了电气设备主机辨别的速度,推动了主机功能拓展,保障了电气设备系统运行的效率效果[1]。
2.2 对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多数住宅小区建筑中的照明设备均具备自我保护与自我控制功能,基于此,在实际的建设安装过程中,必须落实自我保护与控制的共同设置,为电气工程提供更为安全、稳定、可靠的内部运行环境,避免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此时,为了进一步保证保护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引入电气智能化技术为必然选择。例如,依托GPS定位,完成对设备位置的精准确定,并在传感技术、智能网络的支持下,将线路与设备的运行信息传递至中心控制系统中,促使相关管理人员完成电气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性了解,达到强化各个电气设备控制力度的效果。
2.3 对设备故障的检测
在电气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电气设备故障检出率、检出速度大幅提升,且相比于其他的故障检测方式有着更高的准确性。相比于人工故障排查的方式,制智能化的故障检测发生错误的概率更低,且难以发生故障未及时检出的现象。在电气智能化技术中,主要依托计算机系统、结合不同监测系统(监控系统、传感器等)采集到的信息,完成故障分析检测,并实现及时报警,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展开故障处理。
3 电气智能化技术在住宅小区建筑中的应用范围分析
3.1 安全维护
3.1.1 闭路监控系统
住宅小区中的闭路电视可以划分为室外与室内两个部分,以确保可以小区建筑中所有区域展开实时性监控。在闭路监控系统中,信息采集终端设备为摄像头,承担着住宅小区周边、通道入口、地下车库、电梯内等位置的视频信息采集,并在专用线路的支持下传输至监控中心。实践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在播放终端(显示器、移动终端等)中完成视频信息的随时查看。依托智能化的闭路监控系统,可以结合提前设定的程序、管理人员的指令完成住宅小区建筑环境的自动化巡视,且能够实现自动报警。常用的闭路监控系统包括Hikvision/海康威视闭路监控系统等。
3.1.2 防盗报警系统
一般来说,防盗报警系统实现了门磁、房门、窗户报警网络的连接,共同构建起一个整体性强的网络系统。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发生盗窃事件,该网络系统能够完成报警信息的自动化发送,将相应信息迅速传递至控制中心。同时,控制中心人员可以联合物业人员进入现场查看。在此基础上,可以与公安系统展开联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将报警系统与监控系统、闭路监控系统相结合,完成更加完整的安全防护网络搭建。常用的防盗报警系统包括三安古德SA-A8防盗报警系统、广州锐盾RD-T防盗报警系统等等。
3.1.3 智能化家居管理系统
在当前的住宅小区建筑中,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引入智能化家居管理系统极为必要,促使住宅建筑内部也被划分到智能化管理的范畴内,并在远程监控系统的支持下,完成对住宅中智能化电器的远程控制[2]。依托智能化家居管理系统,可以远距离控制灯光与电器运行,合理安排各种电器的工作,降低无人看管情况下家用电器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3.1.4 住宅门禁系统
现阶段,在住宅小区建筑的出入口普遍设置了电子识别系统(IC卡系统),保证只有小区住户或是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进入小区内部,避免外来人员的随意出入。当外开人员需要进入小区时,需要接受相关人员的询问并进行登记,降低了外来人员对小区实施非法干扰的发生概率。常用的门禁系统包括追梦云166.2083-1785门禁机、金鑫安泰Y-HDJS智能门禁考勤系统等等。
3.1.5 消防安全报警系统
消防安全报警系统的应用能够在保证火灾防范工作效果的基础上,降低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在消防安全报警系统中,设置了温度感应器与感烟装置。实践中,温度感应器与感烟装置一旦接收到火灾信息,能够迅速完成现场信息的采集,并第一时间传递至控制中心,发出报警信号。同时,火灾区域附近的消防系统触发,可以达到迅速降低火灾、烟雾蔓延趋势的效果,实现火灾影响力的下降。
3.2 通信智能化
在住宅小区建筑电气智能化建设中,通信智能化的实现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是实现所有智能化管理功能的基础性支持。实践中,住宅小区建筑中的防盗系统、防火系统、报警系统等均依托智能化的通信网络实现连接,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迅速、准确的传递至控制中心。该通信网络可以完成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包括文字、图像、视频等,还可以实现多项管理工作中生成信息的传递。
3.3 智能化服务
3.3.1 计量计费系统
日常生活中,居民水表、电表、煤气表的抄录统计工作量极大,且相对繁琐。在传统的抄表工作中,普遍使用了人工抄表的方式,容易引起抄表误差等,且遭受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而通过引入电气智能化,能够在计量计费系统、自动抄表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住宅小区建筑中水费、电费、煤气费的自动化管理统计,促使远程抄表计量、计费、扣费成为现实。
3.3.2 车辆管理系统
在IC卡系统的支持下,非触摸式车辆管理系统得以形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更加高效的车辆管理服务[3]。实践中,控制硬件完成对车辆运行的控制,卡片促使终端系统关闭或是启动。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人力的方面相对较少,且提升了车辆管理的全面性。同时,依托智能化通信网络,车辆管理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有机结合,促使对车辆的立体化监控成为现实,最大程度的维护住宅小区建筑范围内的车辆安全。
3.3.3 基础设施的智能化
在智能化管理网络中纳入供水系统与供电系统,实现对水泵、电闸的远程控制。在此基础上,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中完成住宅小区建筑中电梯、照明等系统的综合性管理。
4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要点探究
4.1 建筑电气系统的优化
在实践中,需要结合住宅小区建筑工程量确定带建筑电气功能结构,并对建筑电气系统展开合理优化,在满足现实使用需求、基本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调整建设施工方法。同时,在实际的建设中难免会遭遇一定问题,导致工期及建设成本的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结合现场情况展开技术调整,保证项目如期保质完工。
以上海新华联国际中心项目为例进行说明,该项目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集超五星酒店、标准高档办公楼、独栋商墅办公楼、大型商业为一体。此项目属于虹桥商务区的高端稀有楼盘;项目分为A、B、C三个区域,中间B区为独栋商墅办公地下一层设有整体的停车库、西面为A区酒店和标准高层办公楼地下二层并带有部分民防工程、东边C区为地下三层地上两层的大型商业体设有一层半的民防工程。实践中笔者发现,虹桥商务区整体规划为低碳环保绿色商务区,项目需要达到全部绿建三星的标准,并且商务区初拟了低碳节能的规范要求,建设了政府低碳能源监控平台,所有项目必须达到所有能源能够分区、分层、分功能的计量并上传至低碳能源监控平台。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落实了如下应对方法:在设计及招标之前就多次与相关部门及规范编制负责人对接解读,所以在配电箱、冷热源能源计量、供水计量、板换设备技术参数等设计和招标采购上充分考虑了相关要求,避免了后期大量改造和浪费,最后顺利通过了低碳计量监控的验收。
4.2 建筑电气设计难度的降低
参考现实需求、电气建设难度、现场情况完成建筑电气设计,防止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工期延长及成本增大;充分考虑建设的难度系数,落实施工方案的调整,保证建筑电气建设需求的更好满足,提升项目进度[4]。
依旧以上海新华联国际中心项目为例进行说明,实践中笔者发现,本项目酒店为高端五星级酒店,所有电缆、空调供回水管等主管线均从公共走廊敷设,空间狭小,其中主干线电缆较多,敷设难度大,后期维护不便,且成本较高。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落实了如下应对方法:对管线展开详细的设计和核算,经过与设计单位沟通,将负载电流大于800A的直径大于等于240mm的电缆变更为成品母线进行敷设,既解决了敷设难度、散热问题、后期维护也方便,同时综合节约了成本。
4.3 实施标准化的电气智能化设计
保证住宅小区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满足行业标准,充分考量安全、节能这两方面内容。这就要求着相关人员提前明确电气智能化的相关内容,强化对“智能化”功能的体现。
以陆家浜路1100号商住楼项目为例进行说明,该项目位于市中心,由一栋2万平方米30层商品住宅及3万平方米商业裙房构成,地下两层,且商业裙房屋面作为停车场。大楼建筑基底外围轮廓两侧紧邻道路红线。且紧邻地铁8号线和9号线,地铁陆家浜路站在本项目内有出入口。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该项目的定位为高端住宅,设有智能家居系统,但是存在着对智能家居情况不了解的问题,不利于工程的展开。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前完成了大量的分析,由于智能家居不但需要弱电智能家居设备,还需要电气系统管线敷设及接线方法满足智能控制的需求。因此,在弱电设计时,若是未在前期的电气设计中充分考虑弱电智能化,则难以实现智能家居理念的真正效果。基于此,笔者在进行电气设计时,充分将智能家居的需求融入其中,对电气设计的要求定位准确,实施标准化的电气智能化设计,最终实现智能家居的建设。实践中,主要配置了智能门禁考勤系统、IC卡系统、智能化家居管理系统等。
4.4 着重保障可操作性
在住宅小区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中,应当着重保障实际可操作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电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效果[5]。同时,发生实际情况与设计出现偏差的概率较高,此时,会降低电气智能化实际操作能力,必须实施合理、有效、及时性的处理。
以长泰国际广场项目为例进行说明,该项目为33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地下两层,地下一层为商业、地上多栋开放式高档商业及5栋5A级办公楼组成,且金科路地铁站在本项目有出入口。实践中笔者发现,本项目配有一个35KV变电站及十个用户站均设在地下一层。由于变电站设在项目西侧中部近外墙处,吊装口紧邻项目外墙,外墙外一点五米为项目红线,红线外是20米宽的市政绿化带,种有密集的高大乔木。变电站两台35KV变压器的吊装是一大难点,每台变压器重40吨,运载车辆自重近20吨,汽车吊车自重80吨,进入该位置的道路需要经过车库顶板近300米长的消防通道,消防通道处结构设计承重无法承受其通过。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确保可操作性,笔者落实了如下应对方法:经过与设计单位、安装单位多次核算,制定多套方案。最终吊装方案选择在项目西北侧市政绿化临时开一条道路,在车库顶板外墙处及支护围领上加铺30毫米钢板并一直铺至吊装口附近。吊车先倒行至吊装口处,在逐一进行吊装,顺利将所有设备完成吊装及安装。同时,联通三个广场的管线路由需要破坏大量已完工部分的石材和精装吊顶,损失较大难度较高,最终制定方案采用高带宽的无线中继传输技术进行音视频远距离传输,顺利解决了该难题,避免了大量拆改造成的损失。
总结:综上所述,现阶段,将电气智能化技术应用于住宅小区建筑中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依托电气智能化技术,安全维护、通信智能化、智能化服务的效率效果明显提升。同时,通过建筑电气系统的优化、建筑电气设计难度的降低、实施标准化的电气智能化设计、着重保障可操作性,强化了电气智能化技术在住宅小区建筑中的应用效果,推动了建筑电气工程的升级。
参考文献:
[1]江绍琦,梁欢,魏亦程,等.电气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思考[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2):266.
[2]余晓辉.电气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思考[J].四川水泥,2019(10):160.
[3]金延琨.智能化住宅电气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9(27):168.
[4]朱飞.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设计及应用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2):10.
[5]王军.住宅小区建筑中电气智能化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7,24(08):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