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及其实践季媛媛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1期   作者:季媛媛
[导读] 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电力企业需要稳定、可靠地提供电力资源
        摘要: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电力企业需要稳定、可靠地提供电力资源。为了保障供电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要对配电网引起足够的重视,其运行状况直接决定了整个电网系统是否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因此,电力企业要采取合理措施对配电网进行改进。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电网;规划方法;配网规划
        1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概述
        配电网的运行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是不利影响,很可能在配网的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情况或者自身的电源容量不足时,产生供电安全事故,使得供电出现异常等情况,因此,需要严格把控配电网在运行时的自动化情况以及配电网周围的环境,一旦其不符合要求,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以外,如果配电网相关设备质量达不到要求,会直接对使用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洞,大大地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会阻碍电力系统的运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最后,一些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灾害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配电网的工作,具体是导致线路出现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电力的传输,降低供电质量和效率,造成经济损失。
        2配网运行中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2.1网络结构
        电网的网络结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多种类型,这些网络结构的不同类型也代表了不同的性能,其安全可靠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电网的接线模式包含辐射型接线模式、多分段多联络接线模式以及“N-1”型接线模式等多种类型模式。首先来谈辐射型接线模式,其在整个接线模式中是属于较为容易操作的模式类型,成本较低,线路的负载率高,但同时其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安全性能较差。其次,对于多分段多联络接线模式,其具备结构的灵活性,但是要注重线路的清晰。最后,“N-1”型接线模式与其他接线模式的不同点在于其有多个电源,即使某段区域内发生故障,可以通过其他线路的弥补来保证供电的正常,其供电可靠性较高。不管电网的网络结构选择什么类型,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电网结构的清晰直观,有利于后期维修工作人员快速排查故障,找到病因进行快速解决。对于网络结构评判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线路联络率。各个线路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络关系。如果某段线路发生故障,可以尽快实现负荷的转移,减小停电范围。电网对负荷转供能力的体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变压器“N-1”通过率,另一个是线路“N-1”通过率。
        2.2设备水平
        这里的设备是广义上的设备,不仅仅局限于机械设备,还包含线路。设备水平一般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体现,包含断路器无油化率、GIS使用率以及压线路长度超限比例等。首先来看设备方面,设备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因为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预防故障的能力。即使发生一定的故障,设备也可以通过自身解决故障。一些设备因为包含较高的技术水平会呈现少维护或者免维护的特征,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注重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此外,提高电源的安全性可以通过GIS设备的使用,SF6断路器以及柱上真空断路器等设备。其次就是线路方面,对于线路有着进一步划分,分为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架空线路是裸露在外界大气中的,因此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一些雷雨天气,比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这种线路的安全稳定性较差。
        2.3自动化水平比较低
        配电运行的过程中,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对故障处理的时间产生较大的影响,自动化水平较低使处理时间增加,甚至出现故障难以处理的情况,导致供电恢复时间延长。现阶段,一些电力企业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电力企业采取人工倒闸法数据收集有效性较低,影响到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3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及其实践
        3.1确定合理的供电范围
        供电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不仅大量的损耗电力,并且也增加了电力设备使用的风险性,在运行中隐含了大量的安全隐患。无法缩短供电设备运行时间,但是可以对供电范围进行缩小。对供电半径进行合理设置,在设置的时候根据其余用电量大小进行。如果具有较为广泛的供电范围,那么一定会增加电线等电力设备的投入量,供电成本也进一步增加,因为引发电力故障的因素也不断增多,相关检修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大。并且在电力故障问题发生以后,故障维修的时间会进一步延长,对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无法有效保证。另外,在对供电半径设置的时候根据用电量进行,对供电中发生设备故障的概率有效降低。
        3.2强化制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国家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企业要强化制度管理,从电网的设计和使用以及后期维修等各个阶段都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的修建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有效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加强对电网的科学管理,做到节约资源,促进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3.3评估电网规划的合理性
        电网规划要配置较高的标准,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将短期和长期目标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配置,使设备的使用周期得到合理的使用和安排,让每一台供电设备得到充分的使用,避免了盲目使用和过度使用,从而达到供电量的最优化供应。除此之外,需要解决主网的电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例如不满足“N-1”安全准则和变电站布点不足这样的问题,通过合理改变电网结构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另外还要加强主网配网的网络优化工作,让各个变电站的供电半径达到科学合理的范围,并使各个变电站之间负电荷的转换供应得到实现,从而达到更高效的供电模式。使电网规划合理化对供电可靠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电网规划进行评估,从而达到进行可靠性评估的目的。
        3.4提高设备水平
        电力设备和线路要定期检查,对一些线路老化或者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及时更新处理。一些恶劣天气过后,要组织团队进行设备以及线路检查,确保发生故障的机率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为了实现配电网的稳定性,相关线路设备之间的联络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降低。
        3.5提高技术水平
        提高技术水平要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水平的提高,将技术变得更为智能化。对于配电网络的监控、检测以及信息传递都要依托于现代通讯技术,工作人员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防范外来因素的干扰。
        4结语
        综上所述,配网规划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如果不能够做好城市配网规划的前期规划,将使得整个工程与建设目标南辕北辙,对城市的发展起到极坏的负面影响,同时给投资商和施工单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城市配网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几点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这些能够帮助我国的城市配网工作越做越好,从而保证城市的电力资源供应,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董尚波,王连友.配电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法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6):72.
        [2]翁翊顺.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影响分析[J].科技风,2017(16):232.
        [3]王华敬.配电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法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6):40-41.
        [4]吴思谋,蔡秀雯,王海亮.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与实践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4,26(6):70-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