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唐集团内蒙古分公司蒙西事业部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012300)
摘要:目前,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发展和国民生活对电力资源的需求,电力企业不断扩大风电建设规模,在各地建设风电场,有效提高了风力发电效率。不可忽视的是,各地风电场较为分散,场内监控系统相对独立,不利于实现风力信息资源共享和统一化管理。对此,必须结合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引入各种先进技术加强风电场信息化建设,通过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各地风电场实施统一化管理,以便于及时了解风力信息,做好风电场远程监控工作和设备维修工作,科学处理极端事件。本文主要分析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风力发电;集控中心;信息化建设
引言
加强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搭建风力发电集控中心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风电厂必须严格恪守安全性原则、总体结构设计原则、功能化设计原则、通信保障自动化原则和拓展性原则,在设计风力发电集控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秉承模块化思想,充分利用OOP技术,依次设计分层结构,提前预留借口,这样方能全面优化风力发电集控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聚性能与耦合性能,加强系统架构的拓展能力,维护系统的安全运转。其次,必须对监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和数据信息查询系统进行统一化管理,准确获取所有信息,实现对数据资源和指令的安全输送。再次,应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布规律挖掘深层次的数据资源,准确预测和分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另外,要充分发挥指纹识别技术在无人值班领域的应用价值,准确识别工作人员的身份。
1、概述
目前新能源发展是我国的快速发展产业,在水球能源产业衰退的至今,风力发电机组和太阳能发电设备、潮汐能发电机组等新可再生能源的出现,大大加快了与世界其他国家协调发展的步伐。新能源风力发电使我国的发展建设水平屡遭失败,不断创新,自我维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与国家政策和各省电力市场的需要密不可分,是从我国可再生能源管理信息中心平台获得的数据信息。目前,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风力发电机并网安装容量为10.8万千瓦,全国风力发电功率为18190万千瓦小时(国网全口径);
世界各国经济产业的快速持续和全球人口频率高的持续增长导致了全球所有国家的资源消费和新的变化、挑战和机遇,必然引起一定的管理问题。为了稳步推进新能源风力的大规模发展,各风电场大都为偏僻的山区或讽刺源开辟了丰富的地区,并产生了共同分散开拓的原则。综合准备风力发电能源资源、电力线路运输和市场消费准备,优化发展结构改善,建立适合新能源风力发电企业计划的电网调度系统,提高风力发电机设备的使用效率,启发和提高我国新能源风力发电产业的创新动力。这种管理方式必然无法直观地掌握劳动力成本增加、车辆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加、风力发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据分析参数等。
新能源风力远程集中控制中心建设为处理上述各种问题提供了公平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意远程集中控制建设,实现新能源公司多个风电场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将原来手动监视模型的水平提高到远程监视模式,实现了公司对员工的承诺,实现了无人值守或无人值班,减少了一线运行人员的数量。同时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加强了经济时效性。此外,新能源风力远程中央控制中心的建设为集团公司构建大型数据平台、使用大型数据系统优化新能源风力发电设备的状态监控和预警及设备维护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风力发电集控中心信息化建设原则
从整体结构来看,风力发电集控中心信息化建设原则主要包括五项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在设计风力发电集控中心信息化系统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注重加强系统设备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安全性,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云计算技术防止信息化管理平台及其网络系统被非法入侵。其次,在设计和安装软件系统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安全防御设置,完善安全登录与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做好数据保密工作,优化纵向防御模式,做好故障现场维持工作与最小特权分拨工作,及时隔离故障区。(2)总体结构设计原则。在设计风力发电集控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借助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然后,依次做好平台系统设计、模块设计、重要基础设计、监测布局设计和软硬件配置设计等工作。(3)功能化设计原则。设计师应坚持求真务实的方针,注重优化风力发电集控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功能,做好各项功能模块的技术研发工作,结合标准要求,适当拓展业务,加强软硬件设备的开放性、通用性和标准性,扩大硬件存储容量,优化软件接口,以此促进系统升级与数据信息共享。
(4)通信保障自动化原则。设计师应根据本地气候特色、风力等级和风力资源容量构建通信网络,为各风力发电站配置通信网,并借助中心服务器促进平台网络的互联性,以此实现信息共享。(5)拓展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在设计风力发电集控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秉承模块化思想,充分利用OOP技术,依次设计分层结构,提前预留借口,这样方能全面优化风力发电集控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聚性能与耦合性能,加强系统架构的拓展能力。
3、风电场集控运行管理模式实践应用的基本要求
(1)首先是需要全面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由于传统管理方式的权力下放性质,在目前风力发电场数量增加、风力发电技术更加成熟的情况下,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方式,通过风力发电控制的管理方式集中控制风力发电场,并确保风力发电场在以下条件下运行第二,必须优化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鉴于风力发电场所在地区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网络设备,对风力发电场进行远程控制,并尊重人的原则,以便最大限度地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2)再次有必要创新优化集中指挥运行管理方法,即通过应用风力发电集中度管理控制的新模式,利用监控技术、应用遥控技术调整控制设备的运行参数、应用网络通信技术对系统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实现风力发电场和风力发电设备的集中控制并且,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计算运行数据,管理者通过在计算机控制中心应用系统界面来完成管理操作,只需配置管理标准,即可实现风电场设备的实时自动监控管理和调节,并且可以在出现问题时进行管理和维护,能够减少工作量,提高管理效率。(3)最后,管理职能的创新和优化要求。在应用风电场测控管理模式下进行集中指挥中心建设,统一建立设备调控、管理审批、维护记录、资源利用配置等。,实现集中统筹的风电场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需要通过应用监测技术和设备,实时监测和管理风电场的动态变化,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并确保利用这种管理方式的优势。
4、如何做好集控中心的管理提升
(1)促进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和实践。1)结合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预防性维护。在分析设备运行数据的基础上,总结较长时间内的炼油规律性数据,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利用技术设备进行分析和有针对性的研究,然后提前预防或制定补救计划。2)完善设备管理理念,将操作维护工作从原有故障预警工作转移到数据分析工作,从原有被动设备故障状态转变为主动工作状态。3)科学与深层技术积累科学单位合作,对风机进行建模,应用先进算法,有效地进行数据挖掘,进一步提高大型风电场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广度。(2)对中央指挥中心设备进行升级。1)软件。最初构建的集中控制中心所使用的大多数系统都基于以前的技术平台,没有直接提取plc数据的技术能力。这些设备需要改进或更换。(2)设备。大部分综合控制中心使用早期同步时钟系统,不需要北斗和双源GPS。大多数硬件(例如服务器)都是戴尔、惠普等设备。,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没有相关的安全增强功能,不能满足电源二级安全保护要求,需要升级。(3)数据网络和通信渠道。最初建立的指挥控制中心将与所有风电场的通信通道作为专用电网E1线路的直接模式。随着业务的发展,通信联系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仍有待改进。
结束语
随着风力发电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场分布广泛。与此同时,风电场自动监测系统相对独立,风力资源实时信息资源共享不良。为了深化风力管理制度改革,促进风电场的技术进步,提高安全经济运行的管理水平,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强有力的组织计划来适应。中央指挥中心运行的前提是:风电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无服务(少服务)的原则下,实现所有风电场的统一管理模式,工作内容是:对风电场运行进行远程监控、极端事件处理、设备维护维护正常运行对风电场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明先.浅谈风电集中监控管理模式[J].中国高新科技,2017,1(07):88-90.
[2]宾世杨,王晓东,杨民.远程集控平台在广西桂林风电集控中心的应用[J].风能,2017(02):78-81.
[3]杨玉坤.基于CIM模型的风电场集控中心SCADA系统设计与实现[D].河北工业大学,2016.
[4]丛智慧.基于云平台大数据技术的风电集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9):61-63.
[5]孙国峰.基于CIM模型的风电场升压站远程集控系统设计与开发[D].河北工业大学,2016.
[6]王华忠.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及其应用(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