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线损分析和降损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7期   作者:黄朝旭
[导读]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在满足人民群众日常需求的层面上,越来越注重对配电网的管理和降损,有利于促进电能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本文从配电网的线损管理策略和降损措施两大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配电站的整体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管理;降损措施
1 引言
        电能从开始的产生到最终的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必会存在电能的损耗情况。电网电能的损失简称为线损,一般使用线损率衡量线损的具体情况,并且其被作为电力企业的重要技术指标,全面体现了电力企业的管理、运行等综合情况。配电网包含于中压配电网,但是配电网的线损率却高于高压配电网的线损率,所以制定有效降损举措对确保电力企业良性运行意义重大。
2 配电网线损主要原因
        2.1 线路自然损耗
        线路本身存在电阻和电抗,配电网主干线和分支线长短不一,每条线路阻抗也不一样,负荷电流在线路传输过程中会因阻抗的存在产生的电能损耗分为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
        2.2 无功、电压影响
        配电网中出现不少感性设备,可对无功功率综合吸收,但无法形成大规模无功,只能利用各级输变电设备完成输送,带来了巨大的电能损耗。反之,当电网存在充分的无功电源,用户端升高了电压。若产生无功过补偿,余下的无功将反向输入电网。
        2.3 设备因素
        在所有导致10kV配电网产生线损异常的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配电设备的损坏和老化。因为10kV配电网长期处于运行状态,其设备必然会发生严重老化的现象,部分电力设施使用时间较为长久,且得不到及时维护,所以易导致线损异常。设备因素产生线损异常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1)电气设施的材料发生老化现象,其物理特性出现变化,从而导致设备性能出现下降,使得配电网产生较大的损耗,橡胶龟裂、介质拉弧就是典型表现;(2)由于电厂比较集中,进一步加快设备的老化,进而使得设备性能下降严重,导致电能运行中产生过多损耗;(3)环境因素,电力设备处在具有腐蚀性介质存在的环境中,受温度和湿度变动的影响,然而电能依靠电缆传输,所以必然导致损耗增加。
3 管理线损的降损策略
        3.1 实行精细化管理
        供电企业要想有效的减少10kV配电网的线损就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大对10kV配电网配电侧以及用电侧的线路损耗管理力度。因此供电企业要通过引进先进的线损收集终端、电能消耗计量等设备设施,同时还要考虑到供电区域的线损特点,合理选择供电设备。其次要以精细化理念为指导,建立健全10kV配电网线损管理体系。比如按照供电区域、不同的电压、线路等及时收集线损信息,并将其反馈到相关的维修和销售部门,在供电企业的内部形成一套闭环的运行系统,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保障跑电、漏电等现象发生概率减少。另外线损精细化管理还要注重模块化管理和数据库管理。即是在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中利用信息化功能,借助信息数据收集、分析计算、综合处理等作为管理基础,保障线损信息的真实性、实时性、准确性。也可以对线损情况进行分区、分压、分线路计算,确保线损管理过程能够顺利执行。最后综合处理可以完成降损辅助、反窃电、数据统计归纳等任务。此外在线损精细化管理中,还要明确各个部门及相关负责人的具有职能,建立专门的线损管理小组,负责各个职能范围内的10kV配电网降损任务,以此提高10kV配电网管理水平。


        3.2 改造10kV电压升压
        从10kV配电网的线损程度上来看,其=损耗量市域电压的平方呈反比的,而且在10kV配电网输送线路升压之后的降损电量是随着整个配电网的负荷状态而发生变化的。如果负荷的状态越高,那么就说明10kV配电网的线损程度就越大。以此供电企业要对电压升压工程的升级和改造予以一定的重视。同时对于城乡电源电网的规划和建设要符合相关标准,积极改造落后的城镇电网建设,从而实现10kV配电网的线路损失得到有效降低。在10kV配电网升压改造过程中,还可以替代原有的非标准电压,将电压的等级简化,以降低重复的变电容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10kV配电网有效降损。
        3.3 合理选择供电半径
        一般,对输配电线路的起点到终点距离称之为供电半径。若是供电半径越长,线路的损耗也就越大。相对于不同电压的线路,供电半径设计要求也是不同的。线路电压等级为35kV时,供电半径不能大于30km;线路等级为10kV时,需要对线路负荷以及末端电压损失和供电可靠性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供电半径的设置;相对于0.38kV或0.22kV的一些低压配电线路,需要确保电压水平符合要求,尽可能将线路电压损失降低,因此供电半径一般不能大于0.5km。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导线半径和材质进行重视,通常,若是线径越大,其电阻也就越小,负载能力也就越强,线损更小。在对经济和运行成本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确保能够在对最大负荷要求满足的基础上,对线径和材质合理选取。
        3.4 使用无功功率补偿降损
        如果有功功率在线路中可以维持恒定,为有效降低无功功率,可采取增加负载功率来完成。常采用分布法和集中法对功率因素进行补偿。集中补偿法是基于变电站母线上安装单一或者多个电容器,并结合功率和电压的变换进行切换。为实现变压器与上层电网功率产生的损耗有效降低,调整变压器和电压的输出功率。同时,通过加设无功功率的补偿设备加大无功功率补偿,进而可实现远距离降低无功功率,便可直接降低电压与有功功率的损失,实现线损的直接减少。增加功率一方面可将电网传输的容量进行合理的优化,另一方面对电压初始的质量起到改善作用。
        3.5 优化布局,更新设备
        利用技术降低配电网线损,应改进不合理的供电模式,结合具体情况添加电源点,强化电网技术方面的改进,合理分布电网。配电网常出现供电距离远、设备老化严重、迂回供电较多等问题,所以应合理布局电网。通过简化电气半径,选用适合的供电距离,拉进电源点和负荷之间的距离。对导致配电网产生线损的因素进行分析,应将重点放到变压器的老化问题上。因为在传统的电力运行过程中,考虑投资而使用了容量较小的变压器,其负荷率很高,三相不平衡情况较大。因此,选用能效较高的设备是优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水平对配电网的线损程度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加强线损管理工作力度,是降低线路损失的最直接方法。而在具体的降损措施中,通过调整配电网网络结构以及改造电压升压、降低变压器电能损耗等,可以有效缓解线路损失程度。因此供电企业要重视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义涛,王泽忠,刘丽平,邓春宇,孙云超,王新迎,韩笑.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改进神经网络的10kV配电网线损预测[J].电网技术,2019,43(04):1404-1410.
[2] 程成,史志寒,吴鹏鹏,徐滔.光伏电站并网对配电网线损率影响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206.
[3] 梁凯,李名阳,朱超.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模型研究[J].电工技术,2018(18):54-56.
[4] 倪行锋.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0):233-234.
[5] 孙哲,金玉,张肖飞,张茜.10kV配电网的电能计量及线损管理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16):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