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给广大用户提供安全、牢靠的电能,电力企业首要做的工作就是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运行效率。原始的配网运维抢修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电力企业的运行需求,实现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才能有效的提升运行效率,从而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运行效率;目标;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
一、配网运维抢修管理现状
1.1配网运维抢修管理深度不足
目前供电企业的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工作,尚未配合制定系列的管理系统,使当前状态下的配网运维抢修管理缺乏足够深度,难以有效提升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由于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工作缺乏充足的人员配备,很多抢修工作难以第一时间实现落实,并且对配网运行当中潜在的危害以及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同时,当前的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工作缺乏与用户之间的深入沟通,对用户需求掌握程度不高,难以针对性地提高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工作有效性。
1.2欠缺信息支撑体系
供电企业实现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工作,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协调配合,并全面掌握相关部门基础信息,以此全面提升运维抢修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配网运行效率。但是目前供电企业尚未建立和配网运维抢修管理相匹配的信息支撑系统,在缺乏相关支持的工作当中,难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工作,而不理想的工作效率也对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1.3配套自动化系统利用率低
在进行配网调度工作当中,着重关注主要分段以及联络开关的实际状态,但是当前大量基础配网数据尚未建立一个能够明确定位的相关应用平台,对配网的生产管理以及故障抢修等工作难以有效保障。在配网运维抢修自动化系统难以有效提供配网运行的实时动态信息的时候,综合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进而影响配网运维抢修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二、目前我国配网运维抢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配网运维抢修管理深度不够
虽然目前我国电网改革不断深入,各项制度、规范、标准的出台为配网运维抢修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借助信息化系统、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也建立了一体化的“大检修”体系和配网运维抢修指挥远程控制平台,发展至今,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控制和动态化监测。但在配网运维抢修管理中,该单位仍然采用“以抢代维”从粗放式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配电系统持续稳定的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又能更好的适应配电系统现代化的发展,在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2.2缺乏一套和配网抢修相符的信息化支撑系统
配网抢修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而且配网营销、调度、配电运维等分别隶属不同部门,缺乏一套和配网运维抢修相对应的的信息支持体系,使得很多信息和数据难以及时共享,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急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先进、规范、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比如:信息通信系统技术支持服务系统、业务运维和技术支出服务系统等。
三、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实施的具体方法
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3.1强化基础工作。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运维工作中得心应手。首先,对管辖范围内的设备线路必须有全面仔细的了解。
在日常的工作中,按照供电的要求将设备线路划分等级,将线路设备的型号、使用年限、故障情况详细记录在案,形成“一线一册”。另外,在线路巡检的过程中的数据动态也要实时掌握,进行汇总,并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故障问题研究判断提供及时地数据资料。
3.2扎实技术优化组织。班组长是企业政策实施落地的执行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对班组长进行严格选拔,竞聘上岗;另外,充实班组技术骨干,扎实业务基础,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优秀技能。组建负责城区配网运行维护、抢修的班组,负责管辖区域线路所有设备的运行、维护及事故发生时的故障查找、隔离抢修工作,实现每条线路“一管到底”,明确了工作范畴,清晰了职责划分。
3.3加强运维抢修管理机制建设。对辖区内的设备落实设备责任制度,落实设备统一巡视标准、消缺标准、隐患处理流程,强化维护力度。运维、抢修指标责任到人、专人专管,细化各项生产业务重点指标,就线路可靠率、线路跳闸率、电压合格率、配线、配变重过载率等落实指标负责人,并开展实时监控,各项指标负责人月初下达预控计划值、月中跟进反馈指标值、月末通报同时实施考核。另外,对于较为典型、多发性的故障制定标准化的处理流程。按照每周或者每月对各类运维工作进行指标筛查,梳理在各项不达标的指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为以后的运维抢修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3.4形成缺陷消除闭环全过程管控。对于设备巡视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建立设备主人发起的缺陷发现、汇报、分析、登记、统计、上报、消除、验收、注销、反馈、总结的全面闭环管理流程、管理人员建立相关跟踪检查记录及执行跟踪监督制度,使设备缺陷从发现到处理再到重新投入使用形成闭环反馈的全过程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3.5落实综合检修,推进不停电作业。充分利用每次停电机会,统筹优化所有设备检修消缺安排,做到设备停电检修“集中作业、一停多用”,实现多班组、不同专业协同工作。作业前不同专业、不同班组做到“三到位”一巡视到位,红外测温到位,缺陷发现到位,作业时有效安排,全面完成缺陷消除、树障清理、公变电压调整、线路加装快速熔断器等消缺工作,一次停电检修中完成各专业的检修任务,大幅降低设备重复停运率。设定年度不停电作业目标值,在积极开展不停电作业常规项目的同时,实施电缆不停电作业等新型作业项目,坚持能“带”不停,利用不停电作业着重解决各类缺陷及实现安全隐患处理,大幅度降低设备停运率和提高设备可用系数。
四、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效果分析
自2017年3月开始,该单位开展了提升运行效率为目标的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模式,自此配电网10KV线路发生跳闸的次数降低了35%左右。电力设备自身故障引发其的线路故障,比2016年减少了45%左右。总线路故障同降低12.65%,停电用户数量降低了3454户。而供电总量增加了约46.68万kW·h,配电网运行的可靠率,提升了0.46个百分点。通过对2017年全年抢修记录的分析,该供电公司自从采用了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方式以后,中压故障抢修平均时间从72min下降到了35mi,节约了一半多的时间。低压故障抢修平均从60min下降到30min,节约了50%的时间。用户电表抢修时间从25min下降到15min,从这几组数据中可以看出,通过应用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以后,大大提高了配网运维抢修的效率,抢修时间也成倍减少,符合目前配电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值得的大范围推广应用。
结语:
总而言之,实现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不仅可以提升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同时还能保证配电网的运行安全,进而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但是结合当前的情况来看,在进行配网运维管理的过程中,总是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采用调整运维抢修组织设置、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动态收集设备运行参数、简化故障抢修研判、处理流程等方式,来不断提升配电网管理质量,保证配电网的运行安全,给广大用户提供合理、优质的服务,进而给电力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祁官斌.以提升运行效率为目标的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J].通讯世界,2017(22):303-304.
[2]刘玉就.以提升运行效率为目标的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9):35-36.
[3]肖礼荣.提升运行效率为目标的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J].通讯世界,2017(11):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