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区域发展实际 探索中小城市民兵建设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闫军
[导读] 内容提要: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员流动普遍,中小城市民兵编组普遍面临人员虚,功能弱等现状。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人武部  吉林辽源  136000
        内容提要: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员流动普遍,中小城市民兵编组普遍面临人员虚,功能弱等现状。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精神,应民兵建设向“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转变的要求,立足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准备把握人才储备,紧贴民兵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按照“分类精确、优势互补、深化转型”的思路,建设立足中小城市的高质量民兵队伍。
        关键词:民兵工作;民兵建设;建设转型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日益加剧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从宏观层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快速发展,实现了各种资源配置的优化。然而,对于本来受制于经济发展的中小城市的民兵建设面临着严重的兵源短缺,分类编组困难等问题。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区域发展实际,贴紧民兵建设存在的问题,制定精准对策,提升中小城市民兵建设质量,成为做好民兵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近年在辽源市龙山区人武部工作期间对民兵工作情况的调研和经验,就中小城市民兵工作问题谈几点看法,为建设中小城市高质量的民兵队伍提供新思路。
        立足区域人口现状,深入调查优化,建立科学建设新方法。在人口基数薄弱的中小城市,大量人员流动使原本贫瘠的民兵生源及管理工作面临诸多困难:(1)符合条件的人员数量不足,及时增补能力缺乏;(2)缺乏有序的管控,人员呈现较分散状态且流动不确定性大;(3)民兵职能意识薄弱,军地部门协调统一困难,没有形成统一的民兵管理机制,尤其是对具有不确定性的流动人员。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深入,精准的调查。摸清城市民兵队伍中常住人口、短期外出及长期务工的人员数量及相关情况,采取就地和属地管控相结合的方法,逐个登记建档,定期双向联系,随时掌握动向,该项工作不能调查一时,应定时定量调查,确保民兵队伍的及时、持续优化。对常驻本市的民兵人员,择优优先分类列入民兵干部队伍,并定期进行干部队伍的统一培训。对短期外出的人员精准掌握去向、外出时间及联络方式,确保联系畅通。对于长期务工在外/外出时间较长的民兵,在征兵期间或发生重大事情应能按时召回,确保管得好、控得住。为实现上述目标,可考虑以下管理机制。一是实施登记政策。凡是外出流动人员,实施先到县级人武部门登记,建档开具外出卡,再由有关地方部门发放相关《上岗证》,并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和技能服务。二是分类建档抓管理,指定民兵干部对暂时外出和长期外出的民兵进行建立临时分类档案,实施统一管理,定期开展骨干干部会议,及时汇报管理教育情况。三是协调委托式管理办法。对于有组织登记在案的输出民兵,可协调属地人武部并委托管理,实现在外有组织,回家有保障。同时在有紧急情况时,可随时作为当地民兵后备力量随时进行增补。
        立足区域科技现状,以科学技术为引领,实施编组新途径。
        结构决定功能。民兵编组应牢固树立“向编组要战斗力”的思想,坚持“编为用、建为战”的原则,不断优化民兵组织的内部结构,积极适应民兵使命任务的新拓展,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的新特点,适应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军队变革的主要助推器。当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战争形态和概念,潜移默化地调整军事作战模式,引发新的军事变革。

民兵作为国防的后备力量,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都应紧贴军事科技发展趋势,重点聚合当地区域的科技优势及现状,实施高科技含量、优势重点突出的分类编组模式。在编组规模上。根据辖区军事需求、地域环境及可能出现的非战争安全威胁,科学合理确定应急力量规模。在编组范围上,由补充一般兵员向补充技术兵员为主转变,向国营、民营企业、技术院校、行业系统拓展;在编组对象上,优先编组退伍军人、党员和有专业特长人员;在编组方法上,采取成系统成建制编组,多编工作固定人员、在职员工;在应急使用上,探索民兵应急力量和地方应急专业力量统筹建设运用,深化军地应急力量和资源共建共享。同时,根据民兵应急分队平时担负的反恐维稳、抢险救灾、专业救援等任务,和战时担负的安全警戒、支援保障、巩固后方等任务,组织不同类型分队的编组,保证遇有紧急情况,民兵应急分队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新一轮民兵调整改革明确:基干民兵中退役军人率、党员率应达到 30% 以上,技术岗位人员专业对口率应达到 80% 以上。在上述调整中,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占有较大比重,因此针对企业技术岗位人员的科学编组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城市内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在规格规模上和复杂性上都远不如发达城市,存有传统性的国有企业比例较少,大型外资企业匮乏,但实力较强的民营/私营企业数量相对较多,甚至是创新型的中小微企业,因此,对中小城市企业技术人员应实施因地制宜的民兵编组方法。扩充编,扩大企业编组范围,凡是有利于提高民兵队伍质量、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条件符合,都纳入民兵编组范围,在有限的城市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扩宽民兵编组的空间。分类编,为顺应企业生产发展的多元化,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实行单独编组,对中小微型民营/私营企业实行联合编组。定位编,对企业中科技核心人才实行定位编组,归入街道民兵建制,因地制宜,确保才有所有。
        立足区域社会现状,完善保障机制,探索管理新模式。相较大城市,中小城市人员整体科技及综合素质偏低,且民兵意识薄弱。针对此现状,在民兵转型建设中,紧密围绕建设民兵队伍高应急能力,高战斗力的宗旨,重视在民兵队伍教、管、训、用上求创新、在由训至用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的运行机制,综合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首抓政治教育。思想决定行动,直接针对各地区,街道乃至社区专武干部、民兵干部和应急分队,借助当地区域高新技术企业、教育行业等社会平台,改进教育方法,拓展教育渠道,着力提高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确保干部民兵的政治素质过硬,再由干部民兵逐步普及到辖区的民兵队伍。其次,加强队伍管理。注重建章立制,各司职责,规范民兵活动、外出联络、请示报批等管理事项。再次,调整训练方法。区分综合基础素质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综合基础素质训练坚持全员参与,专业技术训练充分依托编组技术优势和工作平台,借助如装备软件开发、通信技术、装备制造、药品研制等岗位培训,提高一体化应急能力。
        民兵建设转型任重而道远,紧贴使命任务,突出“三个转变”,确立民兵编组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直接参战支前为主向支援保障作战转变,由应战为主向应急应战一体转变,使民兵工作与未来科技化、信息化战争特点相协调,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地方社会的创新管理模式相衔接,努力建设一支切合中小城市区域发展实际,应急应战一体的后备民兵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月星.运 用“三 种 模 式”改 进 民 兵 编 组 [J] .国防2018 (5) .
        [2]马庆雷.关于新时代民兵建设转型的思考 [J] .国防2019 (12) .
        作者简介:闫军、男、1980年10月、满、辽宁凌海、本科、中校、民兵建设、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人武部、吉林省辽源市、136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