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间的不同领域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促使各领域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尽管中国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有必要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中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已成为具有特殊地位的工业关键部分。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向工业领域不断增加投入。为提高电气工程整体发展水平,一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工业化生产链条,另一方面则积极应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增强电气工程的应用价值,从而为不同领域提供更多的服务,促进各领域快速发展。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作用
现如今,公民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电”,在这种条件下,人们的用电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为了保障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各个电力企业都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该行业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为企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方向,目前有许多企业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和生产,正在逐渐向智能化转型。电力企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近些年来自动化控制已经应用到了电力领域当中,该项技术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减少用于系统维护项目的资金,这也为后期电力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智能保护装置的应用
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之一是智能保护装置的应用。在当前社会发展对电力能源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电力系统的工作量逐渐提高,而大量的工作负荷势必造成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一定隐患,为了能够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则需要结合保护装置的应用。以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智能保护装置逐步完善,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所研发出的装置不仅功能更加齐全,而且覆盖面积更广,已经能够适应各种电压等级的电站进行工作。智能保护装置当中包括有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适应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等多领域的精髓内容,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对电力系统的保护作用较强,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指数,以确保电力系统平稳运行,为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并且展望未来自动保护装置的发展前景,装置的功能将会更加完善,时刻满足电力事业的工作需求,为电力企业未来进步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2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之二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核心工作内容,也是确保电力能源精确输出到用户终端的主要手段,相比于传统配电网工作来说,现代配网自动化技术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是电力企业工作水平逐日提高的完美体现。
从概念角度来看,配网自动化主要指供电企业为了能够合理提升供电质量和配电效率,通过对现代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良好的应用于配网工作当中,从而实现对于配网工作的动态化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对配电网的各项信息和参数进行集成,打造具有自动化、科技化的完整配电系统,切实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电力服务。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电力事业当中配网自动化的推广和应用正处于发展中阶段,虽然多数地区的配网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部分地区却依然存在网络结构层次不清、电网负荷增长速度加快、多电源线路分段不理想等问题,进而造成配电网的负荷转供能力不足,对电网管理工作形成阻碍,并且在我国城市电网规划当中,由于各个地域和城市之间的规划能力存在差异性,所以导致不同城市的电网建设规划发证缺乏统一,加之不同城市对于电网所进行的技术与资金投入也存在差别,所以难以形成完备的配网自动化工作和管理模式,致使我国配网自动化的水平迟迟不能提高,而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于电力系统的监督和管理能力更加具有优势,通过对配网自动化的应用,城市供电质量能够稳步提升,工作人员也可以相对简化工作流程而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并且通过自动化技术对于配网工作的监控,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也能够及时得以发现并进行解决,进而减少配网工作阶段的维修时间,为电力系统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2.3设计方面的应用
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之三是设计方面的应用。(1)优化设计。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由多个机械设备和系统构成,相关设备系统的构造、技术基础、使用标准各有不同,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误差和不协调的情况。因此,在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对系统中机械设备、程序、控制精度进行研究和结合,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2)架构设计。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架构设计,需要具备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控制系统整体架构进行模拟,保证基础架构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要结合生成要求和生产环境,对系统架构进行实践分析,尤其要到不同生产领域的车间中进行实验,确保架构设计方案具备实用性。(3)功能设计。首先,要对系统的数据传输功能进行科学设计,基于智能技术将数据终端设备与控制平台相连,以此来实现对各方面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然后将所有数据信息按照使用需求进行传输,或储存与数据库之中。其次,为系统设计智能监控、风险预警功能,基于各类传感器对系统各部分运行状态和数据信息的分析,及时发现故障隐患或安全风险,发出警报,必要时自行进行断电停机处理。最后,为系统设计智能故障录波功能,在设备的操作、管理过程中,该功能可以持续对故障录波进行记录和模拟,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气工程中应用智能化技术,使电气工程具备自动化生产能力,不仅进一步提高电气工程的控制能力、生产能力等整体水平,还能提高电气工程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应用智能化技术时,在无需建立控制模型的状态下,通过实施统一规范的数据处理措施,可以显著提升系统运行的效率,并且进一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工作人员应深入分析和研究智能化技术,结合电气工程运行状态,制定有效的技术应用方案,保证电气工程正常的运行。
参考文献
[1]谢凯.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4):102-103.
[2]周金龙.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173-174.
[3]郑坤民.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02):31+33.
[4]张羽,张爽.浅析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电气开关,2016,54(02):100-101+103.
[5] 邓勇.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