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相关思考与研究马晓鹏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马晓鹏
[导读] 综合能源服务是逐渐适应现代能源供需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的能源服务创新模式
        【摘要】综合能源服务是逐渐适应现代能源供需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的能源服务创新模式。同时,它也是一种新能源服务,可以满足更多的用户多样化的能源的生产和消耗。本文对电网企业如何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进行研究。
        【关键字】电网企业;综合能源服务
1.综合能源服务的定义
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消费水平的稳健发展,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正在积极推进能源消费革命,以此优化我国消费结构,提高其利用效率。而新电改背景下的综合能源服务刚好促进多元能源的融合与互补作用,有效解决了能源单一类问题。综合能源服务主要包括综合能源和综合服务两层含义,而它实际上是面向能源系统终端,借助能源种类的组合和科技进步来实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而让消费客户受益并得到满足感的行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从2017年就开始在各个省份发展综合能源服务,2019年国家电网更是印发了行动计划,重点布局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新电改形势下,电网企业需在提供配电供电的同时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运用节能改造、能源监测、新能源发电将冷热电三方技术进行积极探索,从而改进综合服务商业模式的新兴业务能力,满足客户需求。
2.电网公司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原则
2.1坚持市场化运作
加强用能市场研究,深入挖掘终端用能需求,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注重投资效益评估,严格市场风险管控,确保公司收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多方共赢。
坚持客户导向。加强客户用能特点分析,细分不同服务客户群体,以客户服务为根本,满足客户深层次、多样化的综合用能服务需求,增强客户粘性。
2.2坚持因地制宜
综合考虑政策环境,经济水平,能源禀赋等因素,针对各类用能行业和不同客户,明确重点业务拓展方向,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市场开发策略,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3坚持创新推动
加强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强化物联网、大数据、分布式能源、储能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创新能源托管、直接交易,主动需求响应的商业模式,构建创新智能型的综合能源服务体系。
3. 电网企业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策略
3.1服务对象重点聚焦园区、工业企业、大型公共建筑、数据中心和交通枢纽优先选取用能量大、用能形式丰富的应用场景,重点聚焦园区、工业企业、大型公共建筑、数据中心和交通枢纽。就布局而言,工业园区主要布局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充电桩、管控平台等;在工厂布局水蓄冷或冰蓄冷项目、屋顶光伏等;在大型公共建筑,开展节能服务,布局屋顶光伏等;交通枢纽的应用场景主要为公交车、商务用车、工程用车、网约车、物流车(如货拉拉等);由于数据中心对冷热电需求大,适合开展集“冷热电”三种能源为一体的分布式能源站。
3.2以代运维、“售电+”模式、免费节能诊断作为综合能源服务切入点,了解客户需求,增加客户粘性就综合能源服务的切入点而言,有三种切入方式:一是推广客户设备代维模式,锁定客户资源,了解客户需求,拓展增值服务;二是将售电作为另一切入点,开展“售电+”业务模式,如“售电+代运维”、“售电+储能+代运维”等。通过捆绑销售这种方式吸引更多的客户,增加客户粘性,提高客户忠诚度;三是开展相关节能诊断、提供装表等免费服务,吸引客户接入平台。

随着平台接入用户量的增加,采集大量用能数据,挖掘客户需求和用能特点,开展用能分析报告、负荷预测、需求侧管理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提高用能解决方案质量,避免可能的风险。
3.3积极开拓新兴业务,适当提前布局重资产业务,着重拓展增值服务业务目前,开拓的新兴业务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及充电桩、储能、地热、天然气分布式、分布式光伏、光储充、海上风电、生物质、氢能、综合能源利用、综合能源管控平台、市场化售电、能源大数据、能源交易及金融等服务。作为品牌、技术、资金有优势的能源央企,以重资产布局为主,寄希望于后期发力,重点拓展增值服务业务。总结各业务特点:①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项目推进相对容易,主要得益于政策利好及规模效应,收益相对较好;②储能投资重点为电源侧和用户侧储能,尽管当前经济性差,但看好其前景;③天然气三联供前期以并购形式获得为主,自身开发为辅;④积极布局地热,通过收购相关地热公司,掌握核心技术;⑤屋顶光伏项目,受组件成本下跌利好,效益相对较好;⑥抢占海上风电资源方面,由于审批程序复杂,成本高,推进缓慢;⑦生物质存在难以收集等问题,投资存在风险;⑧节能、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传统业务持续跟进;⑨市场化售电及其他增值服务根据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成熟度逐步拓展;⑩金融板块,创新商业模式,助推实业发展。
3.4实行“1+N”业务模式,开展园区级综合能源服务示范项目,后期大规模复制推广借鉴智能电网示范区“1+N+1”规划建设思路,即1张安全可靠电网、N个综合能源项目、1个能源互联共享平台的建设。其他企业在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时,可借鉴该模式,建设1个综合能源服务管控平台,开展N个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实行“1+N”发展模式,逐步拓展业务能力。先期靠自身经营项目向平台引流,接入更多客户用能数据,后期通过提供免费用能诊断等方式逐步引入外部客户接入平台,届时将实现园区级综合能源服务各种能源协同和互动,具有很强的示范和推广意义。
3.5引导用户接入综合能源管控平台,后期重点开发大数据增值服务初期通过两种方式引导用户接入平台:一种是通过为用户建设能源站,作为投资运营建设者,将用户用能数据直接接入平台;另外一种通过为用户提供免费用能诊断服务、免费安表等服务引导用户接入平台。后期随着接入的数据越来越多,进行大数据挖掘。
3.6商业模式仍旧以合同能源管理等传统模式为主,逐步拓展能源托管等新模式目前,主要的商业模式包括BOT、BOO、PPP、BT、合同能源管理(EMC)、工程模式等。当前仍以传统的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能源托管模式逐步普及,因其能够解决用户用能管理杂乱和低效的问题。其次,随着新业务的诞生,创新商业模式将逐一显现。就重资产项目而言,可采用“建设-出售-运营”(BSO)创新模式,通过资产出售,降低投资风险。BSO模式指能源电力企业等开发主体完成项目建设后,将项目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出售给机构投资者,并与机构投资者签订长期运维合同。
3.7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综合人才的匮乏,亟需人才储备由于综合能源服务涉及冷、热、电等多种能源,在综合运维上有一定难度,需要复合型人才。综合能源系统中涉及分布式光伏系统、分布式风电系统、热水系统、微电网系统以及管控平台,各自的运维都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聘用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无疑会增加人工成本。如对于电网而言,亟需热能与动力专业人才。
4.结束语
当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必须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不仅要做好风险防控,还要使决策的敏捷性、适应性得到提升,可以将各个地的电力企业作为突破口进行决策,使电力企业能够不断向拓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栗源.电网企业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8 ( 4 ): 88-89.
[2]滕朋飞,单周平.电力市场化交易中售电公司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J].大众用电2018(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