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新能源的发展可谓异军突起。生物质能、风电、太阳能等各种新能源一夜之间形成遍地开花的发展势态。新能源的发展给电网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做好地区新能源接入电网管理,不仅关系到供电企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实现电网与新能源发电企业双方共赢。
【关键字】新能源;并网服务
1.前言
由于新能源发电呈现出发展速度快、资源分散、项目容量小、类型多样、发电出力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对现有电网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新能源发展作为国家能源战略重要内容,也是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工程,如何做好并网服务,也是摆在供电企业面前的急需解决一项现实任务。
2.供电企业新能源并网快捷服务管理内涵
针对新能源“快”(建设周期短)、“小”(装机容量小)、“散”(分布散)、“弱”(运维能力弱)、“难”(运营监控难)等特点,通过科学规划、流程再造缩短并网时间,通过项目经理负责制实现“一站式”并网服务,通过“三讲一考”培训机制提升业务素质水平,通过主动服务和资源共享实现由运维管理者向服务协调者角色的转变,最终实现缩短并网时间,提高服务质量的目标。
3.供电企业新能源并网快捷服务管理的主要做法
光伏发电是国家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也是一种新型发电设施。如何为客户提供服务,对我们电力企业是个挑战。面对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增长的态势,叶县供电公司主动作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协调解决光伏并网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步伐,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全力服务新能源的建设与发展。为光伏发电顺利并网创造良好条件。
3.1明确新能源并网指导思想,破解“快、小、散、弱、难”症结
(1)规划前置,应对建设周期短。编制新能源接入系统规划,提前实施因新能源并网引起的电网新建、改造工程,实现新能源电站工程与电网送出工程同步进行。
(2)标准流水作业,化解装机容量小、数量多。通过创建“指南”性质的《新能源接入技术方案编制模板》及对计算数据的模块化管理,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3)有序分类,应对客户分布散。按照发电形式、项目申报主体、项目申报区域等不同类别,提供差异化接入方案。
(4)强化服务,解决运维能力弱。采取主动服务、互动运维和加强投诉举报管理的方法做好服务协调工作。
(5)信息集成,破解运营监控难。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构建新能源并网综合信息互动服务平台,共享监控信息与后台服务,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3.2构建“三点双向”沟通机制,编制新能源接入系统规划
政府作为新能源项目的主管部门往往掌握了解全市县范围内新能源项目最新动态。供电企业强化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汇报,向政府主管部门及发电企业及时收集、了解、更新新能源开发信息,构建政府、电网、新能源企业“三点双向”沟通机制,做到对新能源发展的超前预判,提前组织实施因新能源并网引起的电网新建、改造工程。为此制定《新能源接入意向单》,掌握城市规划阶段新能源项目的落点意向,根据政府城乡规划、新能源项目搜资及电网“十三五”规划,绘制《新能源接入系统规划方案图(2020年)》,提前规划新能源接入系统方案及配套的电网项目。
3.3构建“项目经理全程负责制”,及时应对客户诉求
为满足新能源客户申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沟通渠道,针对新能源建设项目发起至并网全过程,设立新能源并网服务窗口,推行“项目经理全程负责制”,并网流程遵循“内转外不转”原则,即一个项目对应一个项目经理,客户仅与项目经理对接。项目经理负责与发展部、营销部、调控中心、运检部、县公司、经研所各专业(系统、变电、线路、计经)联系,组织新能源并网受理、接入系统报告编制、并网验收及后期管理,从而保证在项目申报至并网运行过程中,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人员稳定,对项目情况充分了解,对项目并网各环节遇到的问题能够予以及时反馈、协调解决,确保按时完成服务流程,兑现公司服务承诺。
3.4以新能源接入问题为导向,实施“三讲一考”培训模式
“三讲”即“项目经理带头讲、技术骨干重点讲、员工抽签讲”。“三讲”内容以“小、活、实、新”为原则,从新能源接入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各项目经理带头讲授,参培人员人人备课,现场抽签登台讲解,其他人员逐一点评。“一考”针对新能源并网服务流程、规程标准每月开展一次集中考试,考试内容分为通用题和专业题两部分。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检验提升员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将考试成绩纳入绩效考核,正向给予员工更多的激励支持,引导和带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3.5强化过程管理和节点控制,实现运维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1)“三深入,常回访”,实现主动服务、互动运维
第一次深入是在新能源项目受理之初,项目经理组织营销部、发展部、经研所等相关部门深入企业,采用实地勘察交流、会议座谈等方式与客户沟通,寻求客户对并网方案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次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组织有关部门深入施工现场,就相互之间工作配合,如新能源侧设备选型、与送出工程接口匹配等问题进行协调对接;第三次是工程竣工送电3个月内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客户,关键是了解客户要求,必要时为客户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行消缺和完善。
“常回访”是常态化跟进及时了解新能源项目建设、运行情况,采用电话回访、现场回访、网络回访等形式,实现日常运维互动化。一是与调度部门联动,建立预警机制。若电网调整运行方式,项目经理可提前获取相关信息,并通知受影响的新能源并网客户,客户便可提前作相应调整和准备。二是为用户提供电力设施运行情况检查服务、保持客户配电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三是为新能源客户提供负荷预测、节能降耗等咨询服务,建立起供电企业与客户之间理解、信任的桥梁。
(2)资源共享,构建新能源并网综合信息互动服务平台
构建新能源并网综合信息互动服务平台,实现对服务渠道的统一管理和监控,共享监控信息与后台服务,实现客户认证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提高互动服务的便捷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平台建设前期,进行了多批次、跨行业客户需求调研活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邀请客户参与互动服务平台功能定位讨论座谈会。平台建成后,将新能源电站侧电气设备纳入监控范围,将监控日志和异常报告等资源与客户共享,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提高了客户的运营监控水平。
新能源服务平台还可发挥已建成典型项目的示范作用,宣传新能源在应用方面环保、安全、经济的特点,促进社会节能减排的效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新能源建设。
4.结束语
优化新能源并网管理,既是深入贯彻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节能减排工作部署,也是高效践行国家电网公司“服务发电企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宗旨的表现,更是“奉献清洁能源,构建和谐社会”使命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Z]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价格【2013】1638号 2013.8
[2]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分布式电源并网相关意见和规范(修订版)》的通知 [Z]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办〔2013〕1781号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