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杨红霞
[导读] 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自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外的普遍欢迎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自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外的普遍欢迎。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诸多企业在迅速发展壮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良好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增强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现阶段,企业普遍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预算管理观念相对落后,预算内容不够全面和准确,影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发挥的功效。因此,本文浅析了预算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及解决对策,为全面发挥预算管理作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1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1.1 全面预算管理内涵
        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主导因素,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利用预算管理系统来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管控,通过对各种数据流进行有效整合,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种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在协调、组织和评价企业内部等各种业务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将企业经济整体运行机制作为基础,在进行总体目标规划的时候,以预算目标作为核算要素,企业经营中的所有元素都放在这个系统中,并且有机地成为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且通过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和体系流程,对企业经营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预算、实施、评价,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1.2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方面,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以现有资源获得企业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经营目标。另一方面,投入一定量的资源,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各单个资源效果的简单相加,而是彼此相互作用后的整体效果。当资源量一定时,资源的不同分配和使用方式将产生不同的结果。企业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归根到底是应实现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最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就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从长远角度出发,克服片面化思维,通过全面各角度审视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将企业的资源统筹起来,并结合监督和考核,物尽其用,实现整体资源利用效果的最大化。
        2 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2.1 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规划管理活动
        在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全面考虑的前提下,全面预算管理以企业作为预算管理对象,对企业未来运营目标进行量化分析。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其依据为企业战略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量化规划,可保证各项工作目标与企业战略高度一致,从而有效实施企业战略。
        2.2 全面系统的内控体系
        作为一种全面、动态的控制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求在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前提下,全面包括公司经营、投资、财务等方方面面,对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明确化,如生产、销售等,从而确保企业高效运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可有效把控关键指标,提高企业中控制能力及预防风险的效果,更好地做到企业内外平衡。为此,从风险控制方面分析,全面预算管理可看做是内部运营强化控制的一种手段。
        2.3 优化资源的价值增值工具
        伴随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成为了关键。全面预算管理是衡量企业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的重要指标,能够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这些内容进行价值指标转化,从而成为企业增值的条件。
        3 目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预算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
        电网基建项目往往会出现先批后建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经济损失,电力企业就会根据资金建立项目,预算的编制不会按照实际情况安排。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部门之间沟通不够全面,财务部门也没有全面审核,在执行预算时,就会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3.2 预算控制手段缺乏有效性
        电力企业预算组织机构不健全,工程周期短,工程质量要求高,工程成本约束性较强。220KV以上的电网基建工程,预算编制费用明细不够细化,导致后期执行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财务部门没有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对项目支出控制监督不到位,往往导致项目支出超出年度预算。
        3.3 预算管理范围缺乏规范性
        项目预算管理涉及施工、监理、设计、物资、咨询等各种费用。业务部门预算上报时,往往只考虑一部分费用。业务人员没有用全口径上报预算,项目预算编制有遗漏。另外,各个岗位的人员各自为政,责任划分不明确。
        4 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4.1 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管理
        如前所述,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过程就是通过各部门、人员的全面配合和协作,实现资源的最优化调配,从而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计划的过程。而在企业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预算规划的确定就显得极为重要。要做好预算规划,除了电力企业的领导亲身参与外,还需要各部门参与进来。具体来讲,就是要将一定时期电力企业的发展计划进行量化测算,然后据此为基础制定预算控制上限,以此作为期末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的主要指标。这是企业控制成本和抑制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组成部分。
        4.2 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我国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发展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逐渐形成了以营业预算为主、资本性预算为辅,并涵括资产负债预算管理、现金支出预算管理等,形成了覆盖全经营周期的预算管理架构,这样的预算架构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帮助电力企业实现了经营中风险控制。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竞争更为激烈,需要企业更加注重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并在实践中注重创新。电力企业要从营收目标为出发点,同时兼顾资本性的风险,据此合理安排好生产计划,控制好现金流的量和走向,实现销售、生产等基础环境的无障碍进行,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整合。
        4.3 加强科学编制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
        全面预算目标由高层管理者根据企业发展策略和经营宗旨制定,然后逐级传达,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由预算主管决定各机构的支出限额,再由各机构在限额范围内,实行最有效能方式编列预算并上呈到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总之,全面预算管理过程并不征求下属的意见。其优点为可迅速做出决策、着眼于电力企业全局利益方面。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及避免预算编制过程中讨价还价的情形,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这样的方式变成企业比较重视部门自身规划,而上层主管只在一些重要控制环节上对预算起调控作用。全面预算需要反映管理层的意愿,需要从全局制订公司的预算计划,反映的是一种上传下达。所以,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强化编制的科学性,才能达到控制成本支出的目的。
        结语
        在电力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已经得到了实践运用,同时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但在电力行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全面预算管理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面对上述问题,要求电力企业强化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优化完善方案,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得到发挥,推动电力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鑫.基于风险内控的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08):19.
        [2]李金凤.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2):164-165.
        [3]姚凤玉.电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