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运维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变电站设备和电网的安全运行。在日常工作中,有设备运行方式变化、设备发生缺陷、恶劣天气影响、人员的巡视维护、倒闸操作等影响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的风险。这些风险都是由于设备、环境、运行方式或者人员的变化引起的,所以要做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就要从这些因素的变化出发,对这些变化对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的风险进行分析、控制,才能保证变电站设备、电网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变电运维;安全运行;变化;风险;控制措施
变电运维专业主要负责变电站设备巡视、维护、倒闸操作和异常处理等工作。日常工作中有各种影响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的因素,如设备运行方式变化、设备发生缺陷、恶劣天气影响、倒闸操作等,如果不加以控制,有可能发展成变电站设备故障甚至事故,所以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风险。要做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就要从这些因素的变化出发,对这些变化对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的风险进行分析、控制,才能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在变电运维工作中,影响变电站设备安全的变化可以分为人员变化、气候变化,周边环境变化、负荷变化和设备状态变化五种,下面分析这些变化对运维安全的影响并制定控制措施。
1 人员变化
人员的变化可分为人员交接班,新人员(或实习人员、临时参加工作人员)参加工作和人员情绪变化三种。
1.1 人员交接班
人员交接班会造成工作人员工作状态的变化,既交班人员由工作状态转变为休息状态,而接班人员则相反。在交接班过程中,如果接班人员没有全面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信息,会造成巡视时无法对存在缺陷或异常运行状态的设备重点检查,对缺陷发展情况不能做到重点关注,存在由于对设备巡视不到位,造成设备异常或故障的风险。因此此项控制措施应重点针对接班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掌握,一方面要求交班人员全面的介绍,另一方面要求接班人员的认真听取和记录。因此可以采取交接班指导卡的形式,将交接班需要交接的内容预先填写在指导卡内,交接班时由交班、接班人员逐项核对签字确认,做到对设备缺陷、运行状态及其他注意事项进行逐项交接。
1.2 新人员参加工作
新人员(实习人员、临时参加工作人员,以下统称为新人员)参加工作,因为新人员对设备情况不熟悉,有人员在工作中误动、误碰设备的风险。控制此项风险就应严格执行《安规》规定“1.4.3”和“1.4.4”执行。
1.3 人员情绪变化
人员情绪不良、过度疲劳等都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质量,给工作安全带来风险。因此相关负责人应根据人员精神状态安排合适的人员参加工作,特别是进行倒闸操作等风险较高的工作时,应安排精神状态良好的人员执行。
2 气候变化
气候条件的变化,如气温过高、过低、雷雨、雪等恶劣的气象条件,会造成设备油位、气压的变化;雨天房屋渗漏造成设备短路、接地;大雾或毛毛雨时污闪;大风吹起杂物造成设备短路等异常或事故。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对设备采取不同的巡视维护策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1)高温会造成设备发热,也会引起充油设备油位过高甚至溢油,保护自动化装置如运行温度过高会死机、甚至误动。因此在高温天气前应检查变电站制冷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在高温天气应开展针对性的特巡,重点检查设备接头有无过热现象;主变压器冷却器运行是否正常;充油设备油位是否过高或溢油;保护室、开关室空调及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室内温度是否过高等。发现异常及时采取通风降温等措施。
(2)低温时设备因热胀冷缩会造成接触不良、过热;充油、充气设备渗漏;设备传动机构卡涩。因此在低温天气到来之前,应检查变电站内设备室、设备本体加热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在低温天气应开展针对性的特巡,重点对设备端子箱、机构箱、风控箱、保护箱加热器投入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加热器运行正常。对设备室空调、电暖气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室温度符合设备运行条件。
(3)气温的升高和降低会影响小动物的活动规律,如气温升高,小动物活动频繁;温度降低会使小动物由室外进入室内等。而小动物害会造成变电站设备短路或者故障。因此在气温变化时应提前开展防小动物措施检查。
(4)雨水容易造成设备端子箱、机构箱等室外设备进水,高压开关室、保护室等漏雨会造成设备短路、接地、保护装置故障、误动跳闸。(5)大风容易将易漂浮物吹到室外高压设备上造成短路或者接地;同时,大风会造成设备引线摆动,如设备引线弧垂过大,会造成放电,引起事故跳闸。另外,大风造成的引线摆动,还可能造成线夹裂纹、开裂,造成高压接地短路故障。因此应该在大风天气前开展设备引线弧垂、线夹检查,检查弧垂是否过大、线夹有无裂纹;开展变电站周边环境检查、治理,清除变电站内和周边塑料袋、农作物秸秆等易漂浮物。
3 周边环境变化
变电站周边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如周边有垃圾场、塑料大棚等异漂浮物较多的场所,则有可能因易漂浮物搭挂设备引起设备跳闸。因此应随时关注变电站周边环境的变化,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隐患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设备负荷增大
设备负荷增大会使设备发热,可能由于运行温度过高引起设备温度过高等缺陷。而变电站设备运行方式的变化、外部负荷增加等都会引起设备负荷增大,因此在发现设备负荷增加时,应重点对负荷增大的设备采取红外测温,检查试温蜡片变色情况等运维措施。
5 设备状态变化
引起设备状态变化的因素有倒闸操作、设备缺陷、事故跳闸等,这些因素都会给设备安全运行带来风险。
5.1 倒闸操作
倒闸操作是运维专业中一项风险较高的工作,在倒闸操作过程中有误拉合开关、带负荷拉合刀闸、带电装设接地线(合接地刀闸)、带接地线送电、操作过程中刀闸瓷瓶断裂等风险。要注意风险进行辨识、控制,一是做好操作准备,提前检查、维护防误闭锁系统、安全工器具、仪表;提前填写操作票并审核合格;提前合理安排操作人员、监护人员等。二是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监护复颂制度,操作人员不得有任何未经监护人许可的操作行为;严格执行操作票步骤,不擅自更改操作顺序,不擅自解除闭锁装置;操作人员选好站位和逃生路线,防止设备发生异常。三是操作后做好设备操作后的状态检查;全部操作完毕后再次操作过的一、二次设备运行方式是否相符,并对操作过的设备进行红外测温。
5.2 设备发生缺陷
设备发生缺陷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渗漏油造成油位下降影响设备内绝缘性能;SF6气体压力过低引起分、合闸闭锁,造成开关拒动等。特别是发展性缺陷,如不随时监视、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会造成设备故障,引起设备跳闸或者损坏事故。因此一是要认真巡视设备,及时发现设备缺陷;二是对设备缺陷及时上报、监视其发展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消除缺陷。
5.3 事故跳闸
变电站设备或者线路事故跳闸,一方面会改变设备运行方式,引起设备负荷变化;二是跳闸设备因通过故障电流承受故障电流热效应和电动力的作用,可能造成烧损或机械损伤;三是事故跳闸后的处理会产生倒闸操作。因此,在变电站发生设备或者线路事故跳闸后,一是详细检查跳闸设备有无异常,防止设备带缺陷操作或合闸送电;二是事故处理过程中保持沉着冷静,认真检查、详细汇报、全面考虑,准确判断故障性质和影响。三是如事故造成的运行方式变化引起其他设备负荷增大的,参照设备负荷增大的风险控制措施处理。
6.结语
在变电运维工作中,不论是人员还是设备、环境,大部分变化都会带来风险,对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带来危险。因此,只有从变化出发,及时、全面的分析各种变化引起的风险,制定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才能确保变电站设备和电网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叶和龙.?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21):83-84+103.
[2] 范李平,余剑锋,姚迪.?“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拓展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