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变电站智能运维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48卷6期   作者:余明礼
[导读] 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已然化作电力及其他能源工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此大环境下,智能电网逐步变为电力工业的普遍性选择。变电站作为电网中的重要节点及关键环节,智能变电站的快速发展为智能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针对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开展应用分析,对提高智能站运维技术应用水平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对电网可靠供电的需求普遍提升。而随着电网供电规模的日趋庞大,电力企业为了保证效益,迫切需要提升员工的劳动生产率。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应用趋于成熟,并与电网高度集成,很多供电企业也在设备运维提质增效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智能装备、智慧运行”为发展路径,在输、变、配、综合领域同步发力,建成“设备状况一目了然、风险管控一线贯穿、生产操作一键可达、决策指挥一体作战”的生产管理体系,强化设备的管控力和管理的穿透力,提升公司生产领域智能化技术水平,促进电网本质安全。
        1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概念
        智能变电站主要是在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平台,采用IEC61850标准,然后根据通信规范和相应的理论知识为参考,以此来实现变电站的内部信息和外部设备共享和配合。智能变电站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自动化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及时调整和控制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然后对电能进行相应的分配。由于变电站具备一个高度集成的特点,所以在运用的时候,会通过一些智能操作、信息传输和运维一体化的方式,极大地提高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质量与效率。在以网络通信技术为中心的情况下,还可以对电站设备进行实时的控制,采用科学化的操作和管理,用于提高整个变电站的运行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2论变电站智能运维技术应用
        2.1装置检修防误操作分析
        在进行装置检修操作的时候,其主要是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中得到体现,由于相应的技术维护操作实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不可能保证每一次装置检修防误都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为了可以使防误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对装置检修技术操作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智能变电站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了电力传输稳定性受到一定的干扰,因此,采用二次回路光纤组网代替电缆进行连接可能会获得较为理想的电力传输效果。对二次回路光纤组网进行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检修失误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得整个装置传输的虚拟化得到更好的体现。接收板在进行数据接收的时候,要保证数据接收的差异性,同时,还应该对软压板控制力不足的情况进行明确,从而实现对电流的稳定传输,这也保证了电力装置的整体运行效果。
        2.2加大主动型防误技术的应用力度
        一般情况下,进行主动型防误技术运用的过程当中,以管控继电器保护措施当中的母线为主。所以,实施管控继电保护装置的时候,有关工作人员基于使相关设备应用成效提升的目的,需要运用先进的主动型防误技术,针对继电器保护当中间隔SV接收板装置予以改进,并参考电压接收的具体成效情况,合理对主动型防误技术实施利用,与此同时,还需要针对电力继电传输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和分析。例如:通过科学运用主动型防误技术,完成母线装置的继电保护处理,而有关继电保护对策的管控人员,则需要有效管控主动型防误技术的落实情况,使从前的SV接收板装置得到科学地转换处理,让接收板在转换过程当中的电力耗损进一步下降,确保电力运输的安全与稳定性。由此可见,主动型防误技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当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2.3倒闸操作程序化
        由于智能变电站带来的技术革新,具备开关双位置节点反馈等优点,智能变电站的投产操作均采用“程序化操作”的方式,即顺序控制。通过顺控操作,智能变电站的投产操作时间和人员劳动强度较常规变电站相比节省了50%,大幅度提高了操作效率,如今,智能变电站投产采用顺控操作已成为常态化管理模式。顺序控制操作技术分析如下:(1)顺序控制操作程序在一个操作任务中应能实现人工介入的功能,并在执行到人工介入步骤时自动暂停,在对该步骤进行确认无问题后,可继续自动进行后续操作。(2)顺序控制操作应经一体化五防系统模拟预演并满足五防逻辑判断后,方可执行。在顺序控制操作步骤之间,可根据需要设置系统等待时间。(3)顺序控制操作过程中遇有设备事故信号、遥控失败、直流接地等情况时应自动停止操作。(4)顺序控制操作的断路器、隔离开关位置应采用双位置判别方式。顺序控制操作的继电保护装置应采用软压板控制方式。(5)顺序控制相关操作票,应按照国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部分)的有关要求,依照智能变电站的接线方式、设备现状及技术条件开展编制。(6)设备投运前,变电站运维单位应对顺序控制操作整体流程进行传动验收,并进行设备事故信号、遥控失败、直流接地等闭锁功能的测试。
        2.4构建设备运行信息集成系统,实现设备状态智能评价
        设备智能运维集成平台将分散在各相关部门的“信息监视、计划制定、作业监控、缺陷管理、风险管理、生产及应急指挥”等进行汇集,与传统的逐级搜集汇总信息方式相比,实现了设备运行状态的“透明”化。通过高级应用的开发和数据训练,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智能评价,从而使面向对象推送整合信息成为可能,大大提升了生产运行过程中信息收集和资源调配的效率。
        2.5构建防误规则库
        防误规则是实现防误技术的基础所在,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应该构建一个防误规则库将这些数据储存起来。防误规则库又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如设备操作防误规则库、主动式综合防误,以及硬压板误投补救等。在设备操作防误规则库中,主要是储存设备,其中包含了一次和二次设备操作,操作对象包含了变电站内可遥控操作的设备,又将其分为推出和投入两种。当操作条件满足逻辑表达式的时候才能继续操作,否则就要将其进行闭锁操作。除此之外,就是对线路系统和变压器的维护。在线路系统的运行维护中,需要对它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收集数据并且传输到goose网中,运用网络对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整理,这样便可以判断智能变电站中的线路是否是处于一个正常的状态中。假设分析过程中线路系统出现安全隐患,继电保护装置会直接发出跳闸指令,达到保护的目的。而在变压器保护的时候,假设出现了故障或者是安全隐患,了解变电站中的安全隐患以后,就需要在第一时间作出跳闸指令,降低这类问题对于变压器的影响,保证变电站的稳定运行。
        结语
        当前,供电企业有必要依托设备运维智能技术的实施及智能运维管控平台,优化调整业务流程,创新生产管理模式,提升变电设备管控力和管理分析穿透力,提高生产指挥体系运转效率,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精益化水平和管控智能化水平,实现单一传统人工运维向集群化高效智能化的转变。通过“人工替代”和“数据整合挖掘”,实现安全、高效、精准的“智能化”设备运维和“智慧化”决策,实现设备状态信息和生产作业信息的全“透明”,为电网可靠供电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博,张亚廷.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9,29(10):198.
        [2]马艳.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22(15):3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