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也快速发展和普及,智能电网也随之发展起来,智能变电站成为当下电网建设的主要方向。本文首先对智能变电站的检修状态交互模式及检修状态对二次设备造成的影响进行阐述,接着对智能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的二次区别进行比较,提出了智能变电站运维检修二次安全措施,以及保证智能变电站运维检修安全的组织措施,最后对智能变电站检修二次安全措施进行了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维检修;二次安全措施
引言
智能变电站通过自动化技术对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和智能组件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站内设备的智能化操作和监控管理。智能化变电站实现了全站信息的有机整合,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和信息应用效率。通过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实现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为智能变电站一次系统、二次系统状态检修提供保障,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智能变电站特点
①结构网络化,智能变电站是以通信规范为基础,将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继电保护功能不再单一化,更多的是通过合并单元、保护装置以及智能终端形成的系统共同实现。通常可以将智能变电站的模式分为站控层、过程层以及检测层,不同的装置之间通过光纤以太网的方式完成连接,从而对装置的信息互联进行控制。整个控制信号采用的数字化模式,这种结构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变电站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二次安全措施方面也有所不同。②?规约报文应用较多,传统的变电站,结构简单,主要是通过调合闸和电缆的接入完成电力控制。数字变电站主要采用的是光纤网络信号、交换机进行数字控制。因此在利用网络传输数据信息的过程中会使用SV报文,这也传统的变电站有很大区别,由于智能化生产的不断普及,变电站的设计也逐渐应用到更多的规约信息和报文,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这种趋势。
2智能变电站运维检修二次安全措施
2.1继电保护软压板编号措施
当前南方电网对于继电保护操作已经提出了“六统一”原则,并制定了软压板保护规范,笔者在参考其中内容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更为直观的编号原则,拟采用更为简洁的编号规范避免出现软压板编号不当问题。①应该明确编号对象,了解需要进行编号的软压板。②需要做好继电保护软压板分类工作,并完成标号。另外,对于同一类型的软压板,应该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编号。同时,检修人员在进行编号的过程中,应该确保参考同一编号原则,以保障编号的普遍适用性。就具体的编号来看,功能压板可编为(LP),SV压板可编为(MLP),GOOSE出口软压板可编为(CLP),GOOSE可编为(CLP)。
2.2变压器保护检修安全措施
关于变压器的保护类型非常多,涉及到的智能设备也很多,下面主要从主变三侧配合停电检修、一套主变保护故障检修以及一侧配合停电检修几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① 主变三侧配合停电检修,这一环节的安全措施和线路保护具有一致性,但必须注意的是,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逻辑都之后主变保护有关系,同母差保护毫无关系,因此,当主变设备保持在检修状态时,母差保护间隔不必退出。②一套主变保护故障检修,因为是故障检修,一次设备持续供电,所以,另外的保护设备必须要分合一次设备,合并单元等都不能做任何处理,只能利用相应的检修压板,与外部隔离开来。由于大多数厂家的母差保护装置都配备“××间隔启动失灵接收”软压板,因此,可以在主变压板投入后,母差失灵间隔该压板退出,做好启动失灵及解除复压的双重问题。③ 一侧配合停电检修,若在主变一侧停电检修过程中,保护设备没有退出运行时,其检修压板切莫不能投入。这时,考虑到要对相应的单元进行检修,并有效避免在检修时,检修人员受到伤害,就应该投入合并单元及智能段检修压板。同样地,因为合并单元是检修状态,主变保护判定其检修状态存在差异,则不会有效处理该侧电流数据,并将保护装置闭合,因此,就应该把将主变保护通过“该侧元件投入”压板退出。同时,母差保护上的相应软压板也需要退出。
2.3站内线路保护检修安全措施
①充分做好压板检修工作。在当前的变电站中,线路是连接各个设备的重要媒介,一旦线路存在问题,将会引发启动失灵、稳定性降低等问题。因此投检修压板后,需要对启动的状态进行观察,严格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处理,保证信号的安全稳定性。②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的安全措施。当保护装置处于检修状态时,智能终端会获取相应的信息,此时应该不予处理,同样的,在合并单位中增加模拟量,保护装置在智能设备的作用下,也会检测出差异性。因此就这种情况而言,为进一步提升运维检修的安全性,需要投入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检修压板。③退出母差保护间隔软压板。就目前的智能变电站结构设计而言,智能变电站的线路和母差保护在保护级别上大多采用的是TA组,因此当合并单元处于运维检修状态时,母差保护依然顺利进行,这样智能接收端接收到的保温信息和自身的检修状态会呈现一定的数据差异性,最终难以启动相应的保护功能,这种问题会给整个系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的运维检修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及时推出母差保护软压板,从而降低对整个运维检修工作的影响。就以上三点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定的差异,需要结合智能变电站的设计情况以及设备的控制水平进行综合考虑,从而采取科学的控制措施,提升运维检修的效率,降低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风险。
2.4智能变电站SCD数据模型化
随着智能电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南方电网制定了IEC61850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准则,对智能变电站进行规范管理,形成了基于智能变电站的SCD文件和检修机制。通过智能变电站二次检修的安全隔离策略,解析所有与之存在通信关系的虚端子链路,根据接收虚端子的引用名区分SV链路和GOOSE链路。其中,引用名有SVIN前缀,则为SV链路;引用名有GOIN前缀,则是GOOSE链路。然后,对不同链路的虚拟段子进行分类处理。逐个分析设备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确定检修设备和隔离运行设备。通过检修安全措施中的自动生成顺序策略,解析检修设备的软硬压板,确定安措票的操作顺序,提高智能变电站现场技改、消缺和校验的工作效率。对于部分跳闸回路和失灵回路共用模块软压板或者个别SCD文件中压板命名不规范无法进行智能变电站SCD数据模型化处理时,需要人工进行dsRelayEna映射。
.png)
2.5二次检修监管措施
要切实落实定期检查工作,并制定好二次检修监督管理措施,完成检修操作规范制定与优化工作,为二次检修工作的有效开展给以可靠的制度保障。在检修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智能终端监控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制定各项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合理利用智能化设备,对检修行为进行有效监控,确保信息传递过程的畅通。需进一步加强操作人员IEC61850规约掌握水平的考核,确保所有人员都能够切实掌握智能设备及相关仪器的特性与使用方法,提高其分析保护动作的能力。还应该落实对设备检修台账管理的监督工作,确保ICD、CID、SCD等文件的有效性,并做好各项验证性试验。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智能变电站也大量涌现出来,这就需要相关运维管理人员与时俱进,提高自身认识,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和技术,特别是在智能变电站运维检修的二次措施中,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探索最有效的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杨艳,吴静.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的二次安全控制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7,8(21):52-53.
[2]谢召锦.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的二次安全控制措施[J].低碳世界,2017(15):85-86.
[3]黎恒烜,蔡勇,陈宏,张侃君,文博,洪梅子.智能变电站不停检修时二次设备安全隔离研究综述[J].湖北电力,2016,40(1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