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力行业监理企业开始建设电力监理管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三控三管一协调”信息化的监理核心功能。本文通过分析电力监理行业管理现状,对当下电力监理行业引进的电力监理管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应用进行陈述,以便电力监理管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普及推广。
关键词:电力监理行业信息化系统项目监理管控系统实时控制
一、电力监理行业管理现状
我国的电力建设工程涉及了许多复杂的技术工程,而工程项目也涉及了多个业主利益,而电力监理则是对电力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作,其管理目的是维护业主的利益,通过对不同的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采取不同的监督管理的服务模式,达到监测和评价建设施工人员的效果。随着国民生活品质进入稳步提高新时期,诸多建设工程领域正逐步推进并应用信息化系统。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广州珠江城大厦及上海迪士尼乐园等项目在结构设计阶段、工程全寿命周期等均采用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项目信息达到了缩短设计周期及指导营运管理等效用;工程监理中兰州西客铁路站房建工程中,通过现场摄像、等为建设人员定位及质量控制提供指导,使得工程监理人员在质量检查及验收等工作方式及模式得到了改进。总体上讲,电力监理行业的工作呈现出点多、面广、多类别专业的特点,要求监理工作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个体经验和知识结构,而监理人员的责任心也必须强,这样才能保障监理工作得到业务的青睐。当前我国的电力工程监理工作逐渐开始搭建电力项目监理管控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如计算机网络、信息监控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入管理,实现统一的监理系统。该监理系统融合了多种各类监理技术与手段,并在系统中实现了信息共享,以及时的实时信息视频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指挥,以迅速完成对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及时监督与评价。
二、工程监理挑战与机遇
建筑模型信息化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前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趋势,工程监理行业在既定时期保障了工程质量,因现代技术蓬勃发展与当前监理组织结构形式的契合度不高,如何结合行业特性并顺应信息化趋势成为工程监理的一大挑战。承载时间维数BIM信息模型推动了建筑行业各参与方在工程立项、设计、施工及营运等生命全周期过程中各环节间信息化管理与交流。应用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化模型最大特点是解决了信息沟通无平台的缺点,建设基本信息仍需广大从业者进行建设一线记录与整理。因此,需建议工程建设从业者应精进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还需提升行业发展思考,拓展对信息化建筑模型的认知;建议监理企业应及时优化自身组织结构,接纳并高效融合信息化趋势下对监理业务要求,改善提高并完善企业的发展。
三、信息化系统在监理项目中的应用
2.1电力监理管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项目监理管控系统有两部分,分别是管理系统和移动管理系统。其中监理管理平台的功能主要是对电力项目的工程进度、人员、质量、物资、安全、文档、实时监控、技术支持、系统维护等进行管理,保障电力项目的顺利进展。例如电力建设项目开启后,就需要对项目的信息建立、概况、组织情况、场地巡视、后期竣工验收、移交等项目工作进行管理;而进度管理则是记录和监督管理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度;在人员管理方面,则是对工作人员进行日常考勤、建立工作日志等的人员管理工作。对于移动管理平台的功能,主要是针对项目问题、监理日志、实时视频监控、各种检查记录如安全检查与质量检查等进行管理,该平台还能对项目人员、项目技术等提供管理和支持,以便及时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发送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持续跟踪,对工程项目进行实时监控管理,通过技术论坛平台为项目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
2.2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监理项目中的应用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要求,电力工程监理工作有自己的工作流程、节点要求和表格等要素,各项工作都有各自的标准,若采用传统的监理管理信息系统,则无法实现监理工作“二控二管一协调”的核心功能,导致监理工作在信息共享与协同中存在欠缺。
而当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监理项目中的应用,就能将监理工作中的文字资料与施工现场进行对应管理,通过实时管理、实时共享的方式达到协调管理。“流程化”管理。现代化办公都采取了电子化、无纸化、协同化的办公方式,以提高办公效率。电力监理行业的工作流程文档非常多,信息化监理管控系统的应用能够对对着文档、各业务工作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流程,然后利用对项目工程业务管理的高覆盖率的办公软件进行作业管理,保障办公管理和现场管理的统一协同,促进项目监理的管理效率。监理行业的监理流程主要分为8个步骤,第一为招标、投标,第二是合同签订,第三是三方会议,第四是监理项目部的筹建,第五是监理计划编制,第六是监理流程实施,第七是参与项目验收,第八为提交项目监理文档。“可视化”的现场管控。监理管控系统建立了一个供建设方、承建方、监理方等各人员代表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该平台具备可视化管理的功能,便于各方人员反映项目施工现场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对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理和管控。此外,该平台能够随时监督到项目进度、质量、资金使用、文档变更等问题和情况,能够全方位监督和管控到项目的全过程。监理管控系统的整个监理业务链遵循了“二控二管一协调”的方针,让建设方、承建方和监理方的各代表人员得以交流,并在系统中各自行使不同的权限,让8个监理流程得以实现流程化的管理,各子项中都包含了一个复杂的流程。例如对项目进度控制的业务,其流程是审核承包单位的工程进度计划,然后对该计划进行跟踪审核与分析,并对其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管控。在该业务流程中,每一个流程步骤在系统中都有相关的系统流程步骤,当项目的业务流程有所变化时,可以通过系统重新定义程序流程。由此,所有的监理业务流程都受到系统的控制,实现标准化作业体系管理。“网格化”履职考核。监理管控系统通过布局“网格”,使得相应的人、地、物、事等信息布局于网格内,便于处理好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对问题的“格内”处理,保障工程进度的顺利完成。系统中对网格进行细分,做到网状化的细分管理。其次系统中涵盖了监理管理的各方面的数据,便于查询。此外,本系统中的考核评估体系能够规范监理部门的运作人员,实现监理体系的规范化运转。“网格化”的系统布局能够强化分片包干的责任,促进监理工作的落实,实现全覆盖、精细化、多元化的多方协同管理服务。“自动化”资料归档。监理管控系统能够自动创建资料归档目录,使得项目中业务资料、图像资料、视频资料等根据不同的业务工作流程归属到不同的目录下。当各工作人员需要上传资料和归档时,按照谁确认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确认。监理管控系统的“自动化”资料归档便于项目监理管理的查询交流和咨询,提高监理公司的管理水平。
结束语
电力监理行业要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做好监理重难点工作,由此,在建设工程监理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要及时和行业专家沟通,使得建立的信息化系统能够符合项目需求,高效地服务于用户。建筑信息化技术的推进,使得工程参与各方在组织上形成了网络辐射化、结构扁平化及沟通简洁化等特点,起到了全面协调的平台化,提高了溝通效率。信息化建模将传统模型隐式信息得以显示化,改变了工程建设各参与方信息交流渠道,促进了工程建设实时化及其服务全过程评价。基于信息化模型的工程建设明显存在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模型设计与修改交互性及方案计划动态调整等诸多优势。然而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中难以找到实施和推广信息化系统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影响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导致后期的应用中出现部门责任不清、流程执行力差等问题,这就要求监理行业培养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实现对电力监理项目的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探究电力监理管理方法的完善方法[J].徐娇.智能城市.2016(9)
[2]浅谈工程监理管理在施工中重要性[J].竺艳荣.中国电力.2019(4)
[3]当前电力工程监理管理的问题与改进分析[J].李捷.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9)
[4]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监理管理问题解决措施的研究[J].石民.城市建筑电气.2018(1)
[5]分析监理管理的方法及意义[J].闫平.科技风.2016(7)
[6]工程监理管理问题现状及应对策略[J].郭华金.住宅与房地产.2017(9)
[7]浅谈电力工程监理管理的方法和意义[J].何彬慜.电力.2018(3)
[8]工程监理管理中的一些体会与思考[J].潘莉.中华民居.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