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积极的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提高城市空间组织、规划的科学性,增加城市使用寿命、改善资源利用效率等。
关键词: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规划原则;建设现状;优化策略
引言
为了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有必要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做好规划。传统规划侧重于城市功能设计以及建筑和道路的布局,忽视了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出现和深入实施,有必要将这一概念作为城市规划的指南,逐渐提高规划水平,指导城市建设更好地进行,推动城市进步与发展。
1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基本概述
简单来讲,所谓的“城市规划”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城市发展战略制定的总体规划,而“可持续发展”从地域范围、环境范围、经济范围、社会范围以及管理范围等多个领域来看,其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综合而言,其主要是指建立在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共同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共同发展状态。在当前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作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活动中心,城市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而如果现阶段人们依旧采取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手段,不仅严重破坏了周遭的生态环境更给人们未来的整体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给自身的生命财产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渐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建设速度和规模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城市规划建设的部分弊端也日益显露,但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不仅能从根本上实现多项创新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此外,在满足城市建设多方需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变革以及推动城市持续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为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工作落实到位,在作业规划时,工作人员需秉承着“综合性”、“协调性”和“和谐性”的原则,以期为预期建设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2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规划问题
2.1规划定位上存在不合理
在当前节约型城市绿化建设规划中,一些城市忽略自然地貌、城市特色等自身实际条件,盲目追随大流,过于强调审美效果而忽视绿化模式及其生态功能,盲目改变城市绿地的性质和用途。一些城市将园林绿化和政绩形象挂钩,应付检查而花大价钱投资建设,忽略城市条件、工程质量和后期维护,再美的景观也只是昙花一现,造成资源浪费。例如毁坏行道树而盲目拓宽道路、占用绿地破坏城市生态系统,忽略本土条件构建大型景观构筑物等,导致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投入比例过大,然而却轻视建成后日常管理,既浪费了资源也加大了城市维护成本,严重影响节约型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
2.2技术措施相对缺乏
虽然人们对城市绿化建设方面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但各项技术措施发展不均衡,资源利用及保护力度不足,造成浪费,加大成本。首先,土地资源保护力度有待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多,城市绿化产生的废弃物大多直接丢弃,对其二次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且还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处理。同时还会降低城市土地的有机质含量,使得城市土壤肥力不足。其次,水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在水景设计中,缺乏对雨水、生活污水等回收利用考虑。目前部分城市仍以人工漫灌形式为主,且一些城市用自来水漫灌绿地,极易造成水资源浪费现象,而对于喷滴灌等节水技术的运用较少。
3新形势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策略探析
3.1提高规划人员选拔标准,加大对规划人员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为从根本上确保可持续规划工作落实到位,在进行人员选拔过程中,施工单位需不断地提高人员选拔标准,将规划人员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和生态环保理念纳入考核范围,确保聘用的工作人员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企业还需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和培训体系,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和考核,以此在不断提高人员生态环保意识培养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其自身专业规划能力,最终在确保各项规划作业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为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公交都市系统动力学的改善措施
实现公交都市可持续发展,本质上就是要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未来公交都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当立足于城市布局发展,保障公交都市使用道路资源等方面的权利;应当立足于兼顾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发展,政府要在财政、税收、投资、票制票价层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城市公交都市的可持续发展,还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效应、行政措施等手段,有效调理控制、合理引导私人交通出行和保证私人交通的有效出行,促进公交都市的一体化进程;立足公交都市的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文明出行,加大宣传和引导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从而提升公众整体出行素养,进而加快形成城市交通发展绿色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3.3.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智慧城市发展
随着城市常驻人口的不断攀升,人们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狭隘”,衣食住行等制约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大城市病”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是当前各个城市面临的一项迫切且亟需解决的问题。“智慧革命”催生的城市智慧产业发展为缓解并逐步解决“大城市病”提供了新模式,即将新一代智慧技术广泛应用到交通、教育、医疗、住房等关系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领域。比如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家政、智慧交通〔8〕等城市智慧产业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高效、快捷、人性化服务的同时,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指数,促进城市生产方式、生存空间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变革。从人居环境看,随着智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融合和应用,“万物互联,万事智能”的现象和趋势,进一步证实智慧城市在发展壮大。
3.4协同智慧产业链发展
产业集群以及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提升智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城市智慧产业的健康成长和长效发展。在城市智慧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构建具有协同效应的产业链条,在更广泛的空间基础上优化产业链条和生产布局,不断延伸和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以通信行业的三网融合为例,将移动通信技术与各种产品终端相结合,形成多种数字终端产品。将智慧技术与汽车深度融合,形成手机操控、远程启动、电子导航系统、行车记录仪、车载娱乐、智能停车以及未来的智能驾驶等一条完整的智慧汽车产业链。另一方面,要协调好城市智慧产业集聚与产业扩散的关系。在城市智慧产业集聚方面,以市场效益为导向,智慧技术为引导,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会趋于规模化、集聚化发展。通常情况下,根据共生生态系统的需求,城市智慧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会形成智慧园区或者智慧产业集群。
结束语
可持续城市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发展是本世纪的主要挑战之一。将可持续社会发展的概念与规划政策和专业实践相结合是一项巨大挑战。简而言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对城市规划有积极影响,应该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这一概念的重要作用。根据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规划水平,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创造更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丁水龙,王倩,黄溢曲.杭州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之创新模式——万松书院的建设与运营[J].中国园林,2018,34(S2):48-51.
[2]张洁钰.扬中市智慧城市建设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36):43-47.
[3]张静一.浅析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239.
[4]陈青.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建材与装饰,2018(51):169-170.
[5]安小米,宋刚,路海娟,胡燕华.实现新型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数据资源协同创新路径研究[J].电子政务,2018(12):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