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6期   作者:亓军霞
[导读] 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恢复植被覆盖率,保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建设有效性

         摘要: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恢复植被覆盖率,保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建设有效性。目前,我国在林业造林工程方面已经投入了较大的精力,自然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然而,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工程本身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问题,需要在今后做出调整与改进。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对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详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改进措施
         引言
         林业造林工程的整体施工周期较长,而且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工程施工项目的任务比较艰巨,造林工程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林木的生长质量。我国当前的林业造林工程,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方面进行分析,普遍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对林业的良性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需要从整体性的方面进行考虑,针对相应的质量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确保林木的成活率,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
         1林业造林工程概述
         在近几年我国经济、产业都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水平、社会先进程度等都有所提升,然而自然环境在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却面临着被破坏、生态失衡的情况。林业造林工程主要是指,在固定的某一项、一块、某个以植树造林为根本的工程任务项目。具体任务主要是包括退耕还林还草、风沙源及荒漠化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工程等等,符合我国生态建设需求。若是从广义上进行分析,只要是被国家、地方计划承认、实施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造林任务,都可以被称之为是林业造林工程,是现如今被国家、地方所重视的重要任务项目。
         2林业造林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2.1林业种植栽培技术不够完善。林业造林工程中的林业种植栽培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有效提高林业造林工程的质量,需要不断完善种植栽培技术,选择较好的种植栽培品种。但是林业造林工程简单盲目追求利润,忽略了技术方面的发展,这是当前造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在一些地区的造林工程,相关的技术人员对林业栽培技术掌握不够成熟,造林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培苗工程没有形成规模化,相关的林业造林栽培技术不够成熟,不利于林业工程质量的提升。
         2.2相关的林业保护制度不够完善。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造林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造林和护林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是我国在林业造林方面的相关体系还不够完善。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有关林业造林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方面还比较欠缺,我国的植树造林在整体上还缺乏规划,林业建设的牵头人也比较混乱,林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林业建设不能因地制宜。
         2.3林木栽植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林业造林工程在造林密度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控制,如果初期的苗木生长密度较大,对林木后期更大更粗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很难提升林业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林密度不合理,也会严重导致林业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养分吸收不到位或者是卫生条件不佳,会使林木遭受更多的病虫害,引发虫灾。如果对林木整体环境考虑不到位,没有从季节等客观因素方面进行重视,导致整体的林木栽植效果不好,或者是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气象和环境地理情况,缺乏对林木的科学性管理,严重影响了林木的质量。另外,在实际的栽植方面,林木栽植人员没有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栽植时间和地点,没有做好对林木后期的养护工作,导致林木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3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
         基于上述分析,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不利于生态建设,同时也会浪费较多资源,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就要找准问题,从多个角度出发对质量问题进行探索,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3.1提高造林规划的合理性
         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造林工程早已经被作为国家、地方所重视的任务项目,且对其进程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力度。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工程质量,有关部门就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对造林工程项目、进度、实施等进行合理规划。首先,要充分考虑到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多方面项目内容,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来对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其次,也同样是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对一些适合种植的树木种类进行选择,在保证品种丰富性的同时,还需要保证林木能够正常生长,以及树木种类之间的协调性;最后,对于一些潜在的灾害因素,如火灾、病虫害等,应体现做好有关规划,并制定应急预案,以确保造林工程不会受到意外因素影响出现难以持续推进的情况。
         3.2增强栽培控制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林木工程质量,有关部门必须要从林木栽培这一方面着手,实现对种苗育苗一直到栽培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一方面,应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来做出最为全面、综合的考虑,同时结合气候、环境、土壤条件、日照时间等等,来计算出科学合理的初植密度,保证每一棵树苗都能够获得充分养分、水分与日照。另一方面,在栽培过程中,技术人员还需要做好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根据工程质量要求一级级各项标准,对栽培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技术等加以革新,并在造林区域内增添现代化设备,用于对林木栽培进行有效监管,最大程度上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林木栽培技术的应用,需要考虑到地区环境的实际情况来及时作出调整,保证栽培技术与林业造林工程之间的相适应性。
         3.3提高造林人员管理能力
         在造林工程范围内,造林人员自身的管理能力、综合素质也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有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对造林人员的管理能力、安全意识、防范意识、综合素养等方面加以针对性培训。第一,要从制度上予以造林人员一定保障,并对其工作、管理行为进行约束,通过这种方式来树立员工的责任意识;第二,应加大资金投入,办公基础设备应该予以更新,实现对造林区域的信息化管理,使得造林人员的管理范围、视野都可以得到拓展,也有助于减少造林人员的工作量并及时发现区域问题;第三,则是要制定激励机制,为造林人员提供精神、物质等的多重奖励,调动其积极性。
         3.4不断引进新的林业造林技术
         在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一些新的造林技术不断衍生,对造林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提高造林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在现代化的林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以往的发展方式不断改善,更好实现预期发展目标。例如,为了加快现代化林业发展的速度,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对对应的重要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有效提升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林业工程的实际发展的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造林工程在实施期间,极为容易出现造林规划缺乏合理性、种苗育苗技术匮乏、造林人员的个人能力十分有限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造林工程的有效性。因此,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提高造林规划的合理性、增强栽培控制、提高造林人员管理能力等方式予以改进,使得林业造林工程质量有所提升,在保证物资应用效率的同时,为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浩.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9(23):288.
         [2]侯勇.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南方农机,2019,50(3):94-95.
         [3]陈彦花.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家参谋,2019(20):113.
         [4]孙延琴.林业造林工程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对策[J].现代园艺,2019(19):210-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